學傻了、太自私、不正常,“中國剩女”還要被羞辱多少次?

學傻了、太自私、不正常,“中國剩女”還要被羞辱多少次?

提一個問題。

假如被稱作“剩女”,你是什麼心態?

無所謂?欣然接受?還是嚴厲拒絕?

学傻了、太自私、不正常,“中国剩女”还要被羞辱多少次?

不少人將“剩女”解讀為:大齡、強勢、要求多、眼光高。

原因是她們沒有在所謂的適婚年齡,結婚生子,與“男大當婚,女大當嫁”的傳統觀念背道而馳。

大多數新聞標題裡的剩女,都是著急、困惑、痛苦、不安的。

有網友甚至按年齡,將剩女劃分為—“剩鬥士”、“必剩客”、“鬥戰剩佛”、“齊天大剩”,形象逐漸妖魔化。

学傻了、太自私、不正常,“中国剩女”还要被羞辱多少次?
学傻了、太自私、不正常,“中国剩女”还要被羞辱多少次?学傻了、太自私、不正常,“中国剩女”还要被羞辱多少次?

日常生活中,剩女是一個敏感詞,天然帶有某種羞辱性。

不管你學習多努力,事業多成功,生活多滋潤,它可以將你的價值瞬間清零。

只因為你大齡未婚。

關於“剩女”,現實是光明的,認識是黑暗的

有多黑暗?

在我們自己都不願正視的時候,美國PBS電視臺用一部紀錄片,把中國剩女的真實面相,搬上了檯面。

片名生猛直接,就叫:

《中國剩女》

学傻了、太自私、不正常,“中国剩女”还要被羞辱多少次?
学傻了、太自私、不正常,“中国剩女”还要被羞辱多少次?

下面,有請第一位女嘉賓出場。

華梅,34歲,職業律師。

我們暫且把她的故事稱作《剩女相親的奇幻旅程》。

你將在這部分看到,一個來自山東農村的女孩,十年寒窗苦讀考上北京的大學,過五關斬六將拿下港資律師所的工作後。

如何因“大齡未婚”,被家人、婚介所、相親對象、公園大媽輪番轟炸的場景。

学傻了、太自私、不正常,“中国剩女”还要被羞辱多少次?

第一把刀,來自婚介所

婚戀關係,華梅不是不向往。

來到婚介所,她提出了兩點要求。

第一,受過良好教育。

第二,要尊重女性。

這不是什麼逆天要求吧。

可是中介的反應,卻綿裡藏針,話中帶刺。

來品一品。

我說話比較直,

首先你不是美女,也不漂亮,

而且年齡真的很大了。

学傻了、太自私、不正常,“中国剩女”还要被羞辱多少次?

華梅保持優雅的回覆,“我覺得我年齡還好呀。”

婚介聽完跟活見鬼了似的,揚起下巴說:“哦?你這是自欺欺人。”

学傻了、太自私、不正常,“中国剩女”还要被羞辱多少次?

接下來的對話,更窒息。

華梅進一步解釋,我說的尊重女性是指, 假如我選擇不生育呢?

婚介傻了。

你會有這種想法嗎?不生育?

你要男士接受你不生育的想法嗎?

你選擇婚姻,就不能選擇不生孩子。

学傻了、太自私、不正常,“中国剩女”还要被羞辱多少次?

婚介想表達的意思是,

“你都34了,沒有資本挑來揀去。還不想生孩子,簡直天方夜譚!”

在職業紅娘看來,華梅早已喪失了主動權。

只要年過30,學識、工作、生活,在她口中的“婚戀市場”,一文不值。

学傻了、太自私、不正常,“中国剩女”还要被羞辱多少次?

她把華梅沒有結婚的原因,歸結於“你性格還是有點硬,希望你柔一點。”

你看,婚介又在傳遞另一種的觀念,“女人要懂得示弱、聽話。”

聽誰的話?討好誰?

背後掩藏的真相,不寒而慄。

第二把刀,來自家人。

因為大齡未婚。

家,對華梅來說,已從避風港,變成了屠宰場。

学傻了、太自私、不正常,“中国剩女”还要被羞辱多少次?

僅有的溫存,只殘留在門口相遇的那句好久不見。

一進門,父親磨刀霍霍向牛羊:

家裡五個孩子,就你不省心。

鄰居問起來,我都不好意思說。

你結婚,好讓我跟你媽心裡的石頭早點放下。

別讓我們再揹著這個重擔了。

学傻了、太自私、不正常,“中国剩女”还要被羞辱多少次?

母親時不時添把火:

只要你結婚,我就不牽掛你了。

学傻了、太自私、不正常,“中国剩女”还要被羞辱多少次?

姐姐金剛怒目:

成了家是心累,哪一個不成家?

不結婚,可不就是判刑。

不結婚,再幸福也不叫幸福。

華梅的姐姐,一個初中畢業後,在家務農的農村婦女。堅信自己比在北京律師所工作的妹妹幸福。只因為,她結了婚。

学傻了、太自私、不正常,“中国剩女”还要被羞辱多少次?

華梅剛開始還能半開玩笑的回應:“我考慮了,考慮的結果還是單身好。”

一陣疾風驟雨後,道德綁架擊碎了她最後的溫和與體面。

華梅再也忍不住了,聲淚俱下的反擊:

你幸福什麼?

因為我,你就不幸福。

你還說有個孩子看著長大,很幸福。

幸福個X,反正我不讓你們幸福。

對不對?

学傻了、太自私、不正常,“中国剩女”还要被羞辱多少次?

在她看來,這個世界顛倒了。

一個個都說為她好,卻沒人從她的感受出發。

彷彿只需要例行公事,華梅才不會“低人一等”。

因為,只要一天不結婚,各路親戚就推斷她:

“學傻了”、“不正常”、“像入邪教了一樣”。

学傻了、太自私、不正常,“中国剩女”还要被羞辱多少次?

第三把刀,來自相親對象。

華梅不是沒有嘗試過,其他相親的途徑。

只是這些嘗試,讓她更加失望。

婚介所介紹了兩個男生。

一個是老鄉,山東濱州人,看起來大大方方。

沒想到,開口就是大男子主義那套

每個山東男生都有大男子主義,

只是程度多少的差別。

我希望,能在婚姻中占主導地位。

我不希望女生比我強太多。学傻了、太自私、不正常,“中国剩女”还要被羞辱多少次?

另一個相親對象,是北京人。

凳子都沒坐熱乎,直接亮底牌——交外地女朋友,我心理壓力會比較大

学傻了、太自私、不正常,“中国剩女”还要被羞辱多少次?

怎麼辦?

婚介所不靠譜,公園相親角遛一遛,畢竟上百位大爺大媽都在那兒杵著。

沒準有合適的呢?

哎,看到個不錯的,她打算聊聊。

沒想到,剛做完自我介紹,華梅就迎來了第四把刀

学傻了、太自私、不正常,“中国剩女”还要被羞辱多少次?

大媽聽到律師倆字,執意要趕人。

怎麼回事?

律師多厲害啊?隨便拿幾條法律,我不就完蛋了。什麼民法啊,刑事法啊
......

華梅想為自己辯解,大媽直接揮手趕人。

咱不談了好吧?我害怕!再把我嚇懵了,不行!

得!華梅才是徹底懵了。

一個保有善良底色、待人溫和、樂觀開朗、有知識有涵養的34歲中國女性,就這樣成為了婚戀市場的“遺孤”。

這不僅讓人反思,到底是誰,把她定義為殘次品?

難道不結婚,華梅就沒有價值了?

学傻了、太自私、不正常,“中国剩女”还要被羞辱多少次?
学傻了、太自私、不正常,“中国剩女”还要被羞辱多少次?

鏡頭轉向第二位女嘉賓。

徐敏,28歲,北京人,中國傳媒大學畢業。

國企上班,鐵飯碗。有車有房,生活優渥。

跟華梅比起來,徐敏簡直就是一個公主。

可為何,她也被人稱為“剩女”?

下面,請收看大型紀實類節目《只要媽媽點頭,我才能結婚》。

学傻了、太自私、不正常,“中国剩女”还要被羞辱多少次?

徐敏週末參加了一個相親活動。

室外,有主持人活躍氣氛,男女搭配全靠眼緣的那種。

学傻了、太自私、不正常,“中国剩女”还要被羞辱多少次?

很快,認識了一個男孩。

學歷不差,英國讀的碩士。工作穩定,事業單位上班。

倆人一聊,感覺不錯,有共同話題。

看她聊得多開心。

学傻了、太自私、不正常,“中国剩女”还要被羞辱多少次?

回到家,她跟父母說起這件事。

媽媽上來就問:“家是北京的嗎?

在得到否定答案後。

沒下文了。

学傻了、太自私、不正常,“中国剩女”还要被羞辱多少次?

隨著鏡頭的推進。

我們才知道,原來母親的意見,一直在她生活中占主導地位。

比例高達80-90%。

也就是說,徐敏之前的相親對象,都被母親斃了。

壓根就不是找不著對象。

我媽特別挑,我找的,人家都覺得不好。

覺得人土什麼的,我都服了。

学傻了、太自私、不正常,“中国剩女”还要被羞辱多少次?

北京戶口,是母親心底死守的硬條件,是女兒幸福的基石。

但對徐敏來說,

母親的干預,才是她蟬聯“剩女”的主因。

心底鬱結越滾越大,她甚至要尋求心理醫生的幫助,才能緩解。

学傻了、太自私、不正常,“中国剩女”还要被羞辱多少次?

母親這次的拒絕,還算溫和。

之前,二人在車上,因為相親對象的條件問題,大吵一架。

我媽摔門就走了,她經常這麼幹。

小時候,在大街上,如果我不聽話,

我媽就走了,還不讓我哭。

原來媽媽一直用這種方法,希望女兒順從。

結果,就是無法溝通、拒絕溝通。

学傻了、太自私、不正常,“中国剩女”还要被羞辱多少次?

一次晚飯,徐敏爆發了。

從小到大,你一直控制我。

我說不過你,也反抗不了,就自己忍了。

以前,我遇到合適的對象。

就是因為你干擾,我心情也不好。

就算了,反正你也不喜歡。

我從小覺得,你跟我的想法不一樣。

学傻了、太自私、不正常,“中国剩女”还要被羞辱多少次?

母親也不甘示弱:

你有意思麼?說這話?

我們花高價給你上學,我現在就一無是處?

我給你買房子,買車。

你怕我?怕我什麼?

因為我不讓你找南京的對象,你非要找?

看,問題點出來了。

母親話音剛落,徐敏的眼神,像極了華梅在山東老家群鬥親戚的時刻。

淚水裡帶著委屈、迷惑、憤怒與不甘

在精神層面,這是兩個平行世界的人。

媽媽怕女兒的未來,風雨飄搖。

一個北京戶口,意味著穩定、體面、未來有保障。

而徐敏,恰好覺得,這些都不是最重要的。

她的要求很簡單:陽光、開朗、真誠就行

但母親的枷鎖,讓她連這最基本的需求,都無法滿足。

学傻了、太自私、不正常,“中国剩女”还要被羞辱多少次?

第三位女嘉賓。

是片子裡,看起來最“正常”的女性。

因為她結婚了。

蔡淇,36歲,文學專業,某大學助理教授。

之前,她也被稱作“剩女”很多年。

婚禮當天,蔡淇母親開口第一句話就是:

結婚生子,是人類千百年來的習俗,我們還是要走常人走過的路。

学傻了、太自私、不正常,“中国剩女”还要被羞辱多少次?

關於婚姻,她不是沒有顧慮。

對象年齡,比自己小,怕不穩妥。

父親患病,擇偶標準要重新審視。

她提到最多的一個詞,叫“想清楚”。

想清楚,30歲之後,要堅持單身,還是對生活妥協。

想清楚,再做出判斷,並執行。

蔡淇選擇了後者,但這是她想清楚之後的選擇。

為姐弟戀妥協。

結了婚她才發現,婚姻的風險,不來自年齡差。人生的風險,才跟與它相關。

学傻了、太自私、不正常,“中国剩女”还要被羞辱多少次?

為人生妥協。

她認為婚姻是最世俗的幸福,並且明確自己想追求這種幸福後。

才結婚、生子、從北京搬到了廣州。

注意!蔡淇並不是所謂的“剩女恨嫁”。

剩女恨嫁,是集體主義的強壓。

蔡淇的婚姻,是個人自主的選擇。

從這一點來說,她跟以上兩位女嘉賓,並不衝突。

如她所說,婚姻肯定要捨棄一些東西。

但她對婚姻沒有happy ending的樂觀期望,“在這個點上,我是比較活在當下的人。”

学傻了、太自私、不正常,“中国剩女”还要被羞辱多少次?

雖然蔡淇,已身處世俗意義上的幸福群體。

但她不像華梅姐姐那版,把婚姻當做談資,來貶低別人。

她承認,結婚之前,生活更有趣。

結婚之後,生活沒那麼有趣。

但是,更幸福。

這種世俗的幸福,就是她決定結婚的初衷。從階段性成果來看,她實現了。

学傻了、太自私、不正常,“中国剩女”还要被羞辱多少次?

在一場觀影會上,蔡淇放了一部兒童性侵題材的《嘉年華》。

開誠佈公的聊,自己對男女關係的看法。

女性能夠站出來,

為自己的權益鬥爭,是非常值得尊敬的。

他們承擔和男性一樣的顧慮。

要有一定的職業成就,

去支持自己獲得更公平的生活。

而不是把買房、買車、養家的責任,全推給男生。

這番話,條理清晰、邏輯縝密。

放在片子裡,一點也不違和。

為什麼這麼說?

因為蔡淇出現在《中國剩女》裡的意義,就是為了展現婚姻也可以不盲從,它可以不影響你對兩性觀念的判斷。

就像她說的,“我並沒說結婚就是一種成功。”

只有想清楚自己的訴求,並確認能接受,婚姻才不會產生偏差。

学傻了、太自私、不正常,“中国剩女”还要被羞辱多少次?

華梅、徐敏、蔡淇,代表了“中國剩女”三個不同的面相。

他們的故事匯成一聲吶喊。

喊向世俗,尊重個體。

喊醒盲從,找回自己。

学傻了、太自私、不正常,“中国剩女”还要被羞辱多少次?

臨近結尾,華梅依然以一種“戰士”的姿態,找回自己。

她形容“剩女催婚”,就是在逼所有女性裹小腳。

只要不結婚,任何人都可以說你。
我想過一種,沒有這些聲音的生活。

剩女催婚,像裹小腳一樣,

不管腳多大都要鑽進鞋子裡。

像我這種,對人生還有很多夢想的,

就覺得腳太大了,鑽不進去,疼。

因為被劃為“剩女”,好端端的人生,過得像逃亡。

她說,自己最好的狀態,就是一邊奮鬥,一邊撤退。

撤退不是躲避,而是換一種方式,繼續戰鬥。

於是,她決定去法國留學,繼續深造、提升自己。

她做回了那個單純、自在、舒服的華梅。

学傻了、太自私、不正常,“中国剩女”还要被羞辱多少次?学傻了、太自私、不正常,“中国剩女”还要被羞辱多少次?

影片拍攝於2015-2017年。

現在,華梅遇到了真命天子,搬到德國定居,打算自己創業。

仔細想想,華梅不是為自己在奮鬥。

她的所做作為,不過是為全國的“剩女們”爭一口氣。

我可以結婚,但不是“剩女催婚”,更不需要盲從。

我也可以不結婚,這是我的權利,請尊重個體尊嚴。

婚姻、生子,從來都不是人生的唯一選擇。

我們需要更多像華梅這樣的“剩女”,

勇敢地活出自己,對文化糟粕說“不”。

-END-

学傻了、太自私、不正常,“中国剩女”还要被羞辱多少次?
学傻了、太自私、不正常,“中国剩女”还要被羞辱多少次?学傻了、太自私、不正常,“中国剩女”还要被羞辱多少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