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學家揭示新冠肺炎在武漢的早期傳播動態

2020年1月29日,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馮子健、香港大學Gabriel M. Leung和Benjamin J. Cowling、湖北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楊波聯合在國際頂級期刊《新英格蘭醫學雜誌》上發表了題為“新型冠狀病毒感染性肺炎在武漢的早期傳播動態”的文章。

NEJM最新 | 中國科學家揭示新冠肺炎在武漢的早期傳播動態

新型冠狀病毒(2019-nCoV)感染肺炎(NCIP)初始病例於2019年12月和2020年1月在中國湖北省武漢市發生。

最早的病例是通過“病因不明的肺炎”監測機制確定的。

病因不明的肺炎定義為一種無病因的疾病,根據指南符合以下標準:發燒(≥38°C),有肺炎影像學證據,白細胞計數降低或正常或淋巴細胞計數降低,抗菌治療3至5天后症狀無改善。

由中國疾控中心和當地疾控中心的工作人員組成的聯合小組,對所有疑似和確診的2019-nCoV病例進行了詳細的實地調查。

研究組分析了武漢市425例確診病例的資料,以確定NCIP的流行病學特徵。

研究組收集了截至2020年1月22日已報告的實驗室確診NCIP病例的人口學特徵、暴露史和疾病時間表的信息,描述這些病例的特點,估計主要的流行病學延時分佈。

研究組將一個帶有人畜共患傳染病的傳播模型擬合到與華南海鮮批發市場無關的發病日期,並利用該模型推導出流行病增長率、流行病倍增時間和基本繁殖數(R0),即在其他未感染人群中,一個病例在其感染期內平均會產生的額外病例。

他們在SARS序列的基礎上對2019-nCoV序列進行了信息先驗分佈,平均值為8.4,標準差為3.8.

疫情發展呈指數增長,最近幾天的下降很可能是因近期病例確診不足,以及鑑定和報告延遲所致,而非疫情的真正轉折點。

具體地說,曲線的後一部分並不表示病例數量減少,而是由於在截止日期確診延遲。

隨著時間的推移,病毒檢測盒的可用性和使用量均有所增加,在解讀1月份病例增長速度時應格外謹慎。

NEJM最新 | 中國科學家揭示新冠肺炎在武漢的早期傳播動態

武漢市首批425例新型冠狀病毒感染性肺炎(NCIP)確診病例發病情況分析

最早的病例大多接觸了華南海鮮批發市場,但從12月下旬開始,無關聯病例呈指數增長。

在前425名確診為NCIP的患者中,中位年齡為59歲(15-89歲),56%為男性。未發現15歲以下兒童的病例。

研究組分三個時間段檢測病例特徵:

第一個時間段為1月1日前發病的患者,即華南海鮮批發市場關閉之日;

第二個時間段為1月1日至11日發病的患者,即向武漢提供RT-PCR試劑盒之日;

第三個時間段為1月12日及之後發病的患者。

發病較早的患者年齡稍小,男性發病的可能性較大,且大概率與華南海鮮批發市場有關。在這三個時期,醫護工作者患病比例逐漸增加。


NEJM最新 | 中國科學家揭示新冠肺炎在武漢的早期傳播動態

武漢市2020年1月22日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患者特徵分析

2020年1月1日前發病的大多數病例(55%)與華南海鮮批發市場有關,而隨後的病例中僅有8.6%。

研究組檢查了10個確診病例的暴露數據,估計平均潛伏期為5.2天,分佈的95%為12.5天。

研究組還獲得了5組案例的信息,根據6對病例的發病日期,他們估計序列區間分佈的平均值為7.5±3.4天。

在2020年1月4日的流行曲線中,流行增長率為0.10/天,倍增時間為7.4天。利用上述序列區間分佈,研究組估計R0為2.2。

據估計,1月1日前發病的45名患者從發病到首次就診的時間平均為5.8天,與1月1日至11日發病的207名患者的時間相似,平均為4.6天。

1月1日前發病的44例患者從發病到入院的平均持續時間估計為12.5天,比1月1日至11日發病的189例患者長(平均9.1天)。

尚無1月12日及之後發病的患者分佈圖,因為那些近期發病且發病持續時間較長的患者尚未被發現。

NEJM最新 | 中國科學家揭示新冠肺炎在武漢的早期傳播動態

關鍵時間-事件分佈


NEJM最新 | 中國科學家揭示新冠肺炎在武漢的早期傳播動態

五組(16例)患者中暴露和發病日期的詳細信息

總之,研究組發現,在研究階段,NCIP病例在武漢大約每7.4天增加一倍。

從12月中旬開始,密切接觸者之間的人際傳播開始出現,並在此後一個月內逐漸擴散。

如果其他地方也出現類似的情況,則需要做出相當大的努力來減少傳播,以控制疫情。

應繼續監測病例特徵,以查明流行病學方面的任何變化,並制定措施來預防或減少高危人群中的傳播。

相關論文信息:

https://www.nejm.org/doi/full/10.1056/NEJMoa2001316?query=featured_coronavirus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