臭豆腐、炒粉、烤猪蹄……一起看看现在桂林路是啥情况

对于长春人来说,每一条街路都有很多美好的回忆,熙熙攘攘的桂林路更是承载着许多市民的独家记忆。桂林胡同的小吃街,傍晚的烟火气,是长春独特的风景线。

说起小吃街,吃货们总是忍不住流口水,想起那些味道,臭豆腐、炒粉、烤猪蹄……那些灯火阑珊的夜晚,那些排队买肉串的经历,还有那些和好友蹲在路边吃小吃的瞬间,都令人难以割舍。现在桂林路是什么状况?走,记者带你瞧瞧!

臭豆腐、炒粉、烤猪蹄……一起看看现在桂林路是啥情况

不戴口罩不准入内

3月12日上午10点左右,记者来到了桂林路商圈。

往日热闹非凡的桂林胡同,现在却少有行人。视线所及之处,总有一两家店铺还拉着卷帘门,卷帘门上贴着“过年休息”的字样。

尽管美食街部分商家没有开业,但还是有很多商户复工了。食物在烤架上不断翻转,肉串、鱿鱼、猪蹄……都泛着油光,看起来很诱人。

复工的商铺门上都贴着“不戴口罩不准入内”、“本店已消毒”、“入店顾客请确保没有发热咳嗽症状”等提示。

因为顾客不多,一名卖油炸臭豆腐的商户坐在椅子上不停地打盹。平日总是排着长长队伍的奶茶店,现在只有外卖小哥进进出出。“我家在2月24日就复工了,是桂林路复工较早的一批商户,之前一直给顾客送餐,最近店铺也开门了。”奶茶店的员工说,现在的订单不多。

每天有两个时间段是小高峰

在奶茶店不远处,商户王延江正在不断地从保温箱里拿出食材,在烤架上烤着鸡翅、叉骨。王延江今年50岁,经营着一家1.6平方米的小店,主营烤翅。“烤翅9块钱一份,无骨鸡爪36元一公斤,有香甜蜜汁口味的,也有变态辣口味的,都是现烤,新鲜美味。”王延江一边介绍着烤翅,一边说现在的生意真不好干。他老家是梅河口的,定居长春10多年了,小店离家很近,只有10分钟路程。

“我家是在腊月二十八休息的,本想着过完年就恢复营业,由于疫情的影响,我3月11日才开始正常营业。”王延江说,营业第一天,生意没有他想象中的好,他本来以为长春新冠肺炎确诊病例清零了,出来逛街的人就能增多了,可现实并不是这样的。

“桂林胡同有很多商家是外地的,因为疫情原因,很多回老家的商户没有回来。”王延江说,开业的少,逛街的更少。小吃比较注重口感,都是趁热吃比较好,现在大家都戴着口罩,购买小吃的人也少。

营业第一天,王延江卖了200多元钱,总共售出10多份小吃。“我第一天营业,11点多才卖出去第一份。现在基本上没有什么顾客,每天只有两个时间段是小高峰,能看见道上有市民在逛街。下午1点到2点和晚上6点到8点是高峰时期,能卖几串烤翅,其他时间段几乎没有顾客。”王延江回忆,在过年之前,他晚上都会营业到12点多,可3月11日下午6点多就回家了。

“这一个月可是把我憋疯了,之前天天干活还觉得辛苦,现在在家待得已经不行了。”王延江说,他的女儿今年26岁,上研二,每天在家上网课,他和妻子在家也没有什么事儿,特别想上班。

在恢复营业前,王延江做足了准备,头一天晚上把肉化出来,洗好,用料腌制好,准备了四五十串的食材,原本以为不够卖,却没想到还剩下了一些。“在我没有恢复营业前,有好几位顾客打电话说馋我家的串儿了,问我什么时候恢复营业。”王延江笑着说,他们家的东西比较好吃,尽管桂林胡同很多小吃的更新换代速度非常快,但是他们家一直长久经营,售卖的东西也没有变过。

“顾客都爱吃我家的东西,这几年我也感觉自己年龄大了,有点儿干不动了,不想继续干了,可是转念一想,咋的都能比打工挣得多一些,就没有关门。”王延江说,虽然每天卖不上几份,但是听见顾客的夸奖,他还是非常高兴,回头客多,他也都保证货真价实。

王延江期待桂林路早日恢复往日的繁华。

年后第一次 专吃臭豆腐

12日中午,市民李婷婷和闺蜜张娜正在小吃街购买油炸臭豆腐。“我太想念这一口了,桂林路这边有好几家臭豆腐,只有这家最正宗。”李婷婷今年29岁,是一位地地道道的长春人,小学6年级就开始和同学去桂林路买吃的,“我记得那时候没有多少零花钱,就买一把小豆皮,一把豆皮能从桂林胡同美食街头吃到尾。”

李婷婷和张娜购买了油炸臭豆腐和烤肠。刚出锅的臭豆腐上面撒着香菜、蒜末,热气腾腾。顾不得在室外,李婷婷摘下口罩在路边赶紧吃了起来。

“这油炸臭豆腐凉了就不好吃了。张娜,你也赶紧吃,味道特别好,和原来一样!”说话间,李婷婷拿竹签穿了一块臭豆腐递给了张娜。俩人一起吃了起来。

张娜家住在净月那边。“这是我年后第一次来桂林路附近,没想到好多商家都没开门。有一家做的榴莲饼特别好吃,我老公还让我给他带回去几个呢!”张娜遗憾地说,可惜没有开门,她只能给老公打包一只烤猪蹄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