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买的越多,风险就越分散吗?

很多投资专家会告诉大家,投资时不能把鸡蛋放在一只篮子里、基金要多买几只才能抗风险。

我们想说的是,上面这句话说对了一半,持有不同的基金的确可以起到分散风险的作用,但并不是说基金买得越多、风险就越分散,因为建立基金组合的关键在于互不相关。

资产配置是投资市场唯一的免费午餐

都说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不过,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现代投资组合之父”马科维茨还有一句话,“资产配置是投资市场唯一的免费午餐”。简单来说,就是通过资产配置,我们可以做到在收益保持不变的情况下降低组合的风险。


基金买的越多,风险就越分散吗?

上图来自J.P.Morgan,一定程度上可以解释马科维茨的说法,图中的折线就是资产配置每年的收益情况。可以看到,通过组合各种不同类别的资产,虽然在某些年份的收益也会不如人意,但长期来看,收益的波动是小于单一资产的(仅高于固收类和现金类资产)。因此对普通投资者来说,资产配置不仅是“免费的午餐”,也是应对未来不确定性的最佳手段。

比如,权益市场的风险回报比大约在0.5上下,那就意味着你在权益市场3年至少有1年是亏钱。但是如果找到15个以上不相关的策略,很容易将风险回报比提升至2以上,那么你单年度亏钱的概率会降到1%,也就基本可以保证每年都不亏钱。所以桥水基金的达里奥才会说,“如果我拥有15-20个高质量的、互不相关的回报流,我就能减少80%的风险,同时不减少我的预期收益。”

但把这种资产配置的思路运用到基金投资中的话,不能简单地等同于增加基金的持有数量。比如,有的投资者虽然买入了十几只基金,但所有几乎都是某一种风格的产品,这样就算买得再多也经常同涨同跌。相反,通过下面这张图,我们会发现,只有找到相关性较低、不相关、甚至是负相关的不同资产,才能真正达到分散风险的目的。

基金买的越多,风险就越分散吗?

达里奥这张图,我们举个例子:

假设我们组合现在有一只股票基金,如果我们继续买入10只的股票基金(股票基金之间的相关性约为60%),你能降低20%的波动率水平,但也只能降低那么多了;但是,如果我们往股票基金加入1只债券基金(和股票基金相关性为0),我们就可以降低30%的波动率,如果我们能在市场上找到15个相关性为0的产品,我们就可以降低80%的波动率。

若边际效应递减,普通投资者如何性价比更高?

但另一点必须承认,资产的数量也会存在边际效应递减的情况。换句话说,基金持有的数量太多也不一定是普通投资者分散风险的最佳方案。

最直接的理由是,我们不是达里奥,没有那么高的专业性和时间去找到足量不相关的策略和产品。另外,别看市场上基金数量众多,但持有一大把基金数量未必是一个好决定。著名的晨星公司曾经做过一项研究,研究中随机选取1只到30只不等的基金建立不同的组合,并且不断更换组合中的基金,计算出5年的波动率,结果如下:

基金买的越多,风险就越分散吗?

图片来源:Morningstar,《5 star strategies for success》

组合增加到7只基金以后,波动程度没有随着个数的增加出现明显的下降,这说明市场上的基金看似数量众多,但内部同质化程度并不低。所以,建立基金组合并不是数量越多越好,在有意识地把鸡蛋分拨给不同篮子的同时,还要告诉自己,篮子和篮子之间,先看负相关,再来说数量。



本文 2019年4月1日首发于中泰证券资管公众号。本材料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本材料仅供具备相应风险识别和承受能力的特定合格投资者阅读,不得视为要约,不得向不特定对象进行复制、转发或其它扩散行为,管理人对未经许可的扩散行为不承担法律责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