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幕后英雄”杨曛的“疫”不容辞

“幕后英雄”杨曛的“疫”不容辞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3月11日讯(郑侯周楠)如果说抗击疫情是场没有硝烟的战争,那么医教科就是战场上的“作战部”,而医教科人员往往被一线临床医护称为“幕后英雄”。通道县第一人民医院医教科科长、医院疫情防控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县党代表杨曛,就是这样一位“幕后英雄”。从1月19号接到上级命令后,医教科最先响应,杨曛和同事们立马进入“作战”状态,“疫”不容辞。

“每天报表都要发我这儿汇总,包括人员摸底情况、院感控制排查。”

“防护培训很重要,大家都要准时参加。”

“防护物资的库存我正在整理,大家在一线安心’作战’,后勤我来保障。”……

不停地接打电话,不停地发微信语音,事无巨细,无一遗漏,这就是杨曛的工作日常。随着防控工作有序开展,医教科的工作量有增无减,杨曛更是发挥党员模范带头作用,从负责医院各项医疗工作到主持各类职责、制度的制定、流程的设置和人员配置再到保证发热门诊、隔离病区各项工作的有效运行,她都事必躬亲,一丝不苟。她深知,自己做的每一项工作都关系到一线医护人员的工作能否顺利开展,关系到疫情防控期间各科室能否高效运转。

走进人民医院,便看到在设施完备的预检分诊台,值班护士给每个进来的人员测量体温。在发热门诊科室,身着防护服戴着护目镜的医护人员正在查看病人的检查结果。CT室里,医生也“全副武装”为患者做肺部检查。其他各科室也都在高效有序地运转着。很少有人知道,这一系列完备的疫情防控流程都是杨曛经过无数次梳理,组织相关人员演练后才形成的。

“假设来了一个高度疑似患者,走到门诊以后,怎么分诊,怎么带着他去发热门诊就诊,发热门诊医生怎么给患者检查,怎么办手续,谁抽血,谁陪同,保卫科怎么清理路线做好安保,最后怎么消毒,每一个环节都要具体到人,需要和院感科一起看有没有院内感染的风险,需要穿什么级别的防护装备等。”说起自己的工作,爱笑的杨曛表现得十分严肃认真。这仅仅是她工作的一小部分,日常她还要督查这些流程是否落实到位,然后还要根据不断更新的防控要求不断调整,反复研究反复完善,包括发热门诊、感染科硬件设施的改建、具体细节流程等,每一项都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在医院里,杨曛的办公室总是每天最后一个熄灯的场所之一。杨曛不能有一刻的松懈,在全院上下都严阵以待的关键时刻,召集紧急会议,部署紧急工作任务,落实一线医护工作刚需,都需要她来上传下达。经常加班到深夜,甚至到第二天凌晨。

2月12日,一直持续着高强度的工作,杨曛身体开始“抗议”,出现了低热、乏力的症状。起初,考虑到县里没有疑似和确诊病例,杨曛并未太在意,想到自己之前一直在发热门诊和感染科走流程调配人员,开始担心起来。经医院专家组诊断后,得知只是因为工作辛苦抵抗力下降导致的感冒发烧。为了保险起见,也为不给其他同事造成麻烦,杨曛自行在家隔离了一天。即便是在家,杨曛也是保持手机24时开机状态,不停接打电话处理各项医院事务,身体稍有好转又立马投入到工作中。“不是担心自己,是怕传染给同事和家人”,回想起当时的情形,杨曛只字未提苦和累,用她瘦弱的肩膀扛下所有压力。

从疫情防控阻击战打响以来,杨曛组织医务人员以线上或网络自学方式开展业务培训10余次,组织考核考试210人次。同时还负责医院医务人员的健康监测,给医生发放中药预防药汤,以及人员排查和复工复产体检。

杨曛是个大忙人,除疫情防控工作之外,还要维持医院日常的医疗和工作秩序。不久前,为抢救一个外伤病人,杨曛凌晨紧急组织了一次应急输血,很多一线医护都赶回来献血。

杨曛的朋友圈除了医院的信息就是孩子的照片。去年,13岁的儿子独自一人到怀化上初中,她和爱人只能周末抽空去看看。这次疫情让孩子的假期延长,可杨曛却没时间陪伴在他身旁,陪他上网课,给他辅导作业,早出晚归没时间给孩子做一顿家常饭。学校在网上开学,举行升旗仪式,杨曛拍下了儿子全神贯注对着屏幕敬队礼、唱国歌的样子,那是这么多天来她和儿子为数不多能说上话的时候。“妈妈,您放心去医院吧,我已经长大了,我可以管好自己了。我想好了,以后也要学医,帮助更多的人。”孩子暖心的话,让杨曛百感交集,既为儿子的“懂事”心疼又为医者仁心的精神传承而欣慰。

“等疫情结束,一定要和儿子来一场亲子旅行。”杨曛把对儿子的愧疚深埋心里,许下一个远期的承诺。

“疫情并未结束,我们一刻都不能松懈,疫情就是命令,医院就是我们的阵地,作为医务工作者,守好阵地就是我们的责任!党员更应该冲锋在前!”有着22年的工作经历和10年党龄的杨曛时刻不忘自己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和党员的初心使命。在采访中,杨曛的手机再次响起,新的工作任务等着她去处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