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祕!幹鍋三大流派烹製訣竅(附菜例及配方)


幹香、油潤、少湯汁,用鍋仔盛裝上桌,是乾鍋初出江湖時的特徵。在餐飲江湖裡,乾鍋屬於新勢力,是一個間於火鍋和中餐的新品類,但它的受歡迎程度和普及率非常高,現在已經自成一派。

經過多年的發展,乾鍋在主輔料、做法、味型等方面,都得到了極大程度的發展,品類多不勝舉。下面,拋開變化萬千的味道不說,僅從做法上,我們不妨把乾鍋分為幹香、滷香、糯香這三大流派。

揭秘!乾鍋三大流派烹製訣竅(附菜例及配方)

1、幹香派

成菜乾香油潤,幾乎沒有湯汁,這是乾鍋菜得名的一個重要原因,因此幹香派是早期乾鍋界的主力軍。

要達到幹香的效果,生熟主料大都需要先下油鍋炸去部份水份,讓其表面脆硬或酥香,然後回鍋炒制。

揭秘!乾鍋三大流派烹製訣竅(附菜例及配方)

成都“鍋鍋香”已經開了11年,算是乾鍋江湖裡的佼佼者,大廚葉洪軍對乾鍋研究頗深,他分享了自己的一些經驗:

首先,乾鍋菜特別講究口感,因此要充份瞭解食材本身的質地,以及不同火候下的口感變化。

其次,並不是所有原料都適合用來製作乾鍋菜,有的原料腥異味較重,還需要事先處理。比如鴨頭、雞爪、鴨掌等禽畜的邊角餘料,就需要用流動水長時間衝漂,或者加薑片、蔥段、料酒等醃漬。

揭秘!乾鍋三大流派烹製訣竅(附菜例及配方)

葉師傅對於烹製幹香派乾鍋,有很深的體會:

第一,主料都需要油炸,因此油溫的掌控至關重要,高了,原料容易焦煳;低了,原料會浸油,顯得油膩。

第二,製作幹香派乾鍋特別講究“鍋氣”,在灶上炒制時不能拖泥帶水,需要一氣呵成,因此事先預製乾鍋醬和乾鍋油特別重要。

第三,為了達到幹香油潤的效果,製作時不能加湯,但啤酒必不可少,它既能增香去異,又能讓主輔料的口感更滋潤。

菜例:乾鍋排骨蝦

揭秘!乾鍋三大流派烹製訣竅(附菜例及配方)

製作:

1、將豬精排斬成小段,衝去血水後納盆,加入薑片、蔥段、蒜泥、蔬菜汁和少許鹽,拌勻醃漬待用。

2、將鮮活基圍蝦從背上剖開,抽去蝦線待用。

3、鍋裡放色拉油燒至五成熱,先下排骨段炸至表面金黃且熟透,撈出來瀝油,待油溫升至七成熱時,下基圍蝦炸熟後撈出來,再下藕條和土豆條炸熟,倒出瀝油待用。

4、鍋裡放乾鍋油燒熱,投入薑片、蒜片、幹辣椒節、花椒和蔥節炒香後,放乾鍋醬炒勻,隨即倒入炸過的排骨段、基圍蝦、土豆條、藕條和黃瓜條,烹入啤酒,邊翻炒邊加鹽、味精、雞精和胡椒粉,炒勻後裝入小鐵鍋,撒入酒鬼花生碎末,放香菜點綴便好。

2、滷香派

滷香派是乾鍋菜當中的主力軍,因為很多主料都需要事先放滷水鍋裡滷熟,然後再入鍋加調輔料炒制。

主料經過滷製主要達到三個目的,一是有味使之出(除腥去異),二是無味使之入(增加滷香味),三是制熟,讓原料熟透,且達到柔韌或軟糯的口感。

表面上看,滷香派乾鍋製法簡單,就是把滷好的主料炒成乾鍋菜,其實不然。

因為除了具備爐灶基本功,廚師首先要懂得各種香料的特性,善調滷水,並熟悉各種主料的質地口感。滷不同的原料,滷水的配方也不一樣,而滷水又有水滷和油滷的區別。

揭秘!乾鍋三大流派烹製訣竅(附菜例及配方)

“翅味鮮”是成都一家經營多年的老牌乾鍋店,所售賣的乾鍋菜就以滷香風味為主,鵝翅、鴨唇、排骨、鴨掌等主料,都需事先放入川式滷水鍋滷熟,然後回鍋炸一遍,再加料炒制,這樣做能使成菜的色澤更好,味道也更香。

成都“滷爺”的廚政總監夏紅亮師傅,對乾鍋製作也是頗有心得,他更傾向於用油滷菜來製作滷香味乾鍋。

水滷好的食材,需放入用菜油和香料熬製的滷油裡浸一段時間,撈出來後,還要加滷油拌制,最終才得到油滷產品。

正因為多了兩道工序,所以油滷菜的味道更厚重、香味更復合、回味更綿長,相對來說,更適合製作乾鍋。

揭秘!乾鍋三大流派烹製訣竅(附菜例及配方)

夏紅亮師傅在現有的香辣鴨頭、銷魂鴨心、香辣兔頭、香辣鴨脖、香辣雞翅尖、筋道鴨掌、奇脆鴨胗、香辣雞爪、香辣豬蹄等油滷成品基礎上,再搭配由二十多種天然香辛料炒製成的乾鍋醬料和乾鍋油料,以及標準化的調料包,開發出了花千骨談戀愛(鴨頭和鴨心)、賊頭賊腦(兔頭和鴨脖)、降龍十八掌(雞翅尖和鴨掌)、轉角遇到愛(鴨胗和雞爪)、讓天蓬元帥飛(豬蹄和鴨翅)等五款滷香味乾鍋。

只要有了現成的油滷成品,經過短時間培訓,哪怕是家庭主婦也能輕鬆炒出可口的滷香味乾鍋菜。

菜例:乾鍋排骨

揭秘!乾鍋三大流派烹製訣竅(附菜例及配方)

製作:

1、選用豬精排,先片去多餘的瘦肉,並逐根分開,投入沸水鍋汆一水後,再放入川式滷水鍋滷至熟透,撈出來斬成小段,然後投入六成熱的油鍋裡,炸至金黃酥硬,撈出待用。

2、花菜切成小塊,也投入熱油鍋裡炸至七八分熟時撈出。

3、鍋裡放乾鍋油燒熱,投入幹辣椒節、花椒熗香,再放乾鍋醬、洋蔥塊和青紅椒節炒香出味,隨後放入炸過的排骨段和花菜塊翻炒均勻,起鍋前淋適量乾鍋油,撒熟芝麻點綴便好。

3、糯香派

糯香派是近年來乾鍋界的一朵奇葩,它跟傳統乾鍋的做法有很大差異,成菜稍帶湯汁,主料軟入味。

成都“銷魂掌”的廚政總監王俊淋師傅多年來致力於研究乾鍋,對製作糯香派乾鍋深有體會,他分享了自己的經驗:

第一,適合製作糯香派的主料,以雞腳、鴨掌、鵝掌、豬蹄等富含膠質的原料為佳,粉面的雪豆則為最佳搭檔。

第二,主料需要事先煨至軟糯,雪豆也要先煮至粉面,針對不同的主料和不同的成菜味型,所用的方法有所不同,基礎味道也有差異。

第三,糯香派乾鍋菜採用下面放有木炭的烤盤盛裝,上桌後能長時間保持溫度,而且主料會越煮越軟,越煮越有味。

經過長期的實踐,他還對整個製作流程進行了優化,操作更標準規範,針對不同的主料,他研製出了不同的油料包和醬料包,出品味道更穩定。

揭秘!乾鍋三大流派烹製訣竅(附菜例及配方)

糯香派的顯著標志是成菜帶有一定的湯汁,主料口感軟糯,味道變化多端。比如“銷魂掌”銷售前三強的菜品“糯香鴨掌”,鴨掌軟糯、雪豆粉面,醬香味濃,老少皆宜。利用批量生產的糯香油料包和糯香醬料包,製作起來並不複雜。

又如“銷魂掌”的“鴨掌情未了”和“子姜雞腳”也都屬糯香派,但風味完全不同。子姜雞腳在製作時加了大量的子姜和小米椒,辛香鮮辣的味道可減輕雞腳的油膩感。

每天五分錢學會19道菜就在“餐飲先驅者”圈子:

點擊上面“進入圈子”即可和全國1268位餐飲同仁交流學習,關注“餐飲先驅”才能每天收到精彩內容哦!

菜例:糯香鴨掌

揭秘!乾鍋三大流派烹製訣竅(附菜例及配方)

製作:

1、把鴨掌投入沸水鍋汆一水,撈出來沖洗乾淨後放進高壓鍋,加入八角、桂皮、小茴香、薑片、蔥節、料酒、鹽和清水,上火燒開後壓30分鐘,揭蓋後用流動水衝冷待用(鴨掌膠質豐富,需趁熱沖水,以保持其形狀完整,避免彼此粘在一起)。

2、優質雪豆用清水泡漲後,再入高壓鍋壓至粉面(外皮要基本保持完整)。

3、炒鍋上中火,放入糯香乾鍋油燒熱,下二合一糯香醬料炒散出香後,放入鴨掌並摻清水,依次放入雪豆、洋蔥塊、青紅椒塊、芹菜節、雞精、味精、胡椒粉和適量的老抽,燒三五分鐘後,加入蒜泥和糯香汁,開大火,收汁亮油時即放入菠蘿塊,起鍋裝盤後撒香蔥花和熟芝麻點綴便好。

菜例:子姜雞腳

揭秘!乾鍋三大流派烹製訣竅(附菜例及配方)

製作:

1、選用個大肉厚的土雞腳,投入沸水鍋汆一水,撈出來瀝水後,放蜂蜜水裡稍泡,再投入八成熱的油鍋,炸至表面松泡且色澤金黃時,倒出來瀝油待用。

2、把炸好的雞腳放入紅湯鍋裡煮30分鐘後,關火悶20分鐘,使其質地軟糯。

3、炒鍋上火,放入糯香乾鍋油、熟菜油和化豬油燒熱,下入幹青花椒和乾紅花椒、野山椒末、泡小米椒末、鮮小米椒末和子薑絲,再摻入煮雞腳的原湯燒開後,加入煨好的雞腳、煙筍條和油炸鵪鶉蛋,放雞精、味精、白糖、胡椒粉和老抽調味,小火煨至湯汁快乾時,下入大蔥節、紅二荊條辣椒節、黃瓜條翻炒均勻,待收汁亮油後淋少許藤椒油,出鍋後撒入香蔥花和熟芝麻,以芹菜葉點綴便好。

4、乾鍋醬

製作乾鍋菜,一般都要預製乾鍋醬和乾鍋油,這樣既可以提高出菜的效率,也便於味道的穩定。

乾鍋菜的味型變化多端,有孜然香辣味、泡椒味、醬香味、煳辣荔枝味、麻辣味等,可以說是無所不包,而每種味道,所用的乾鍋醬都不同,這裡說說孜然香辣味醬料的製作方法。

揭秘!乾鍋三大流派烹製訣竅(附菜例及配方)

一、炒制乾鍋醬

炒制乾鍋醬,要根據主料特性、成菜特點、製作數量、食俗習慣、季節等多種因素來確定配方。

原料:

幹辣椒節6000克,郫縣豆瓣18千克,幹大紅袍花椒2000克,幹青花椒500克,薑片600克,洋蔥顆500克,蒜顆300克,蔥顆300克,泡子姜1000克,泡辣椒1000克,野山椒1000克,冰糖400克,豆豉2200克,白酒500毫升,熟菜油(或調合油)40升,化豬油2000克,化雞油3000克。

香料:

八角500克,肉桂180克,草果160克,山柰100克,丁香75克,豆蔻30克,砂仁95克,白芷65克,陳皮65克,木香95克,肉豆蔻95克,羅漢果60克,甜當歸75克,乾薑95克,良姜75克,山楂45克,甘草80克,小茴香115克,月桂葉95克,靈草150克。

揭秘!乾鍋三大流派烹製訣竅(附菜例及配方)

二、前期加工

1、首先把八角、肉桂分別掰成小塊,草果、砂仁、白芷、陳皮、木香、肉豆蔻、甜當歸、良姜分別切碎,豆蔻、羅漢果分別拍破,並和其它香料(除靈草) 一起裝入盛器。

2、靈草剪成長約0.5釐米的節,裝入另一盛器中。

3、將裝有靈草和其它香料的盛器,分別加入清水,以完全淹沒香料為度,香料洗淨後瀝乾,分別加工成粗粉(比米粒稍微小一點),即成靈草粉和香料粉。

4、鍋置爐具上,注入清水,旺火燒沸後下幹辣椒節推勻,迅速撈出(作為底料的辣椒煮久了,辣味會不夠),立即用清水沖洗至水色清亮,瀝盡水後用絞肉機加工成粗塊,即成餈粑辣椒。

5、乾花椒沖洗瀝乾,入絞肉機絞一下,利於麻味溢出,如沒有絞肉機,則瀝乾後保持粒狀。

6、然後把泡子姜沖洗瀝乾,加工成小顆粒;泡辣椒、野山椒沖洗瀝乾,加工成細塊;冰糖敲成蠶豆大小。

揭秘!乾鍋三大流派烹製訣竅(附菜例及配方)

三、底料炒制

1、淨鍋置火上,開中火燒熱後關火,放入熟菜油(或調和油),用旺火或中火加熱(量大用旺火,量小用中火),待油溫加熱至180~190℃時,慢慢下薑片,以防溢鍋,用中火或小火(量大用中火,量小用小火) 翻炸至薑片表面微微收縮時,放入洋蔥顆、蒜顆推勻,再放入蔥顆推勻,用中火或小火翻炸至鍋內原料水份基本幹、蒜呈淡黃色時關火,濾去料渣待用。

2、鍋內加化豬油、化雞油,開火加熱至160~170℃,待油煉香時,關火(如果油溫加熱至160~170℃時還沒香味,就要繼續加熱至香味出來後才關火,再等油溫降至160~170℃),舀出適量的油,分別放入盛有郫縣豆瓣和餈粑辣椒的盛器中,並分別攪勻。

3、淨鍋倒油,油的用量以全部淹沒花椒、且還有一點油為度。以量大用旺火、量小用中火為參考,油溫加熱至230~240℃或190~200℃時 (因230~240℃下花椒,麻味濃,但微有澀口;190~200℃下花椒,則麻味稍輕,沒澀味) ,改用微火下入幹大紅袍花椒和幹青花椒,並快速鏟勻(如用勺就推勻),炸至麻香濃郁時,立即下泡子姜粒,炒至泡子姜香氣濃郁且不幹時,下加工成細塊的泡辣椒和野山椒鏟勻,用旺火或中火炒至香氣濃郁不幹時(如果泡辣椒、野山椒炒至香氣濃郁後油溫高於120℃,應立即關火,慢慢烹入適量白酒,以便降溫;如果野山椒炒至香氣濃郁後油溫不高於120℃就不關火),馬上放入冰糖、餈粑辣椒鏟勻,用旺火炒至油麵沸騰(須保持鍋內三分之二油脂呈沸騰狀)。

4、然後立即改用中小火,炒至辣椒表皮水份基本幹、辣椒色澤深且不發黑、辣香味剛出來時,油溫若高於120℃就須關火,慢慢烹入適量白酒,以利於油溫降至120℃,油溫若低於120℃就不關火。

5、接著下郫縣豆瓣和豆豉,再用旺火炒至2\\3油麵沸騰時,改用中小火炒至豆瓣吐油並下香料粉,用旺火或中火炒至2\\3油麵沸騰時,立即改用中小火,炒至豆瓣瓣粒表皮緊皮、微收縮時,下靈草粉炒至香氣濃郁,然後烹入白酒一起炒勻,待白酒水份完全蒸發時關火。

6、待炒好的料不產生熱氣時,放入盛器中,加蓋密封,或涼透後入絞肉機絞碎,入盛器中密封。

至此,乾鍋底料便製成,置放5~6日後方可使用。

揭秘!乾鍋三大流派烹製訣竅(附菜例及配方)

四、煉製乾鍋油

原料:

菜油1升,色拉油10升,豆瓣1500克,豆豉150克,姜粒1000克,蒜粒1500克,洋蔥粒1750克,小蔥節2500克,辣椒麵250克,香料粉125克,孜然粉150克,花椒麵100克。

調料:

白酒100毫升,鹽100克,味精200克,糖100克,醪糟150克。

製作:

1、香料粉用白酒、醪糟和勻,備用。

2、菜油煉熟,加入色拉油燒熱至240℃時,下洋蔥粒和小蔥節炸黃至微煳時,撈出,再放入姜蒜粒炸黃,撈出備用。

3、下豆瓣炸約10分鐘出香,再下豆豉炒至酥香,立即關火。然後下用白酒、醪糟和勻的香料粉攪拌約15分鐘,再加辣椒麵、花椒麵、孜然粉、炸黃的姜蒜粒及鹽、味精、糖和勻,靜置,用時取油裝盛器即可。

揭秘!乾鍋三大流派烹製訣竅(附菜例及配方)

製作關鍵:

1、生菜油須煉成熟菜油後方能使用。

2、應根據乾鍋原料、成菜特點等多種因素選擇幹辣椒品種。需辣味濃郁者可選小米椒、新一代辣椒等;需香辣味濃郁者可用朝天椒、子彈頭辣椒等,也可幾者混用;需青花椒味突出,青花椒的用量可適量加大,幹大紅袍花椒的用量可適量減少,或只用青花椒。

3、煮幹辣椒時清水宜多,且須推勻。

4、炒制乾鍋底料時只能用鐵鍋,且鐵鍋應大,須考慮下了油脂和其它原料後,油麵與鍋口之間還有一定的距離,若鐵鍋小,可按比例分批次炒制,避免下原料和油脂沸騰後,油脂溢鍋、濺鍋。

5、測量油溫用紅外線測溫儀,油溫為鍋內油脂中心油溫,操作環境溫度低,製作製品的油溫就要高;操作環境溫度高,則製作製品的油溫要低。

6、炒制時,須用鐵鏟從鍋底、中間、四周不停地均勻鏟動,以使原料受熱均勻,避免粘鍋、煳鍋。

7、下泡姜、泡辣椒、野山椒、薑片、洋蔥顆、蒜顆、蔥顆、豆瓣、辣椒、花椒、香料、白酒等原料入油鍋時,應慢慢下,以防溢鍋。

8、乾鍋底料炒制完成後,必須待底料涼透後方可絞成粗塊,底料有熱氣時水分較多,此時絞碎會使底料的水分增多。

9、乾鍋底料須置放5~6 日再用,方能香氣濃郁,味濃不燥。

菜例:乾鍋雞腿蝦

揭秘!乾鍋三大流派烹製訣竅(附菜例及配方)

原料:

大蝦15個,滷小雞腿6個,青紅椒段100克,小土豆300克,有機花菜100克,木耳100克,洋蔥100克,拍大蒜50克,薑片20克,芹菜節20克,幹辣椒節40克,乾花椒10克。

調料:

乾鍋油100克,乾鍋醬50克,雞精12克,味精15克,孜然面5克,八角粉2克,小茴香2克。

製作:

1、大蝦開背去蝦鬚、蝦線,用高油溫炸黃撈出;小土豆加適量鹽煮熟去皮,用蛋糊拌均裹上面包糠炸黃待用(生粉:吉士粉 = 3:2)。

2、淨鍋上火入乾鍋油,燒至120℃左右下幹辣椒、乾花椒、大蒜、薑片炒至辣椒變色出香,然後倒入大蝦、滷雞腿、小土豆條、木耳、乾鍋醬、乾鍋調料、芹菜節、青紅辣椒段,中火炒制香即可出鍋裝入盤,撒芝麻即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