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人都報班,我也給孩子報",起跑線上能定輸贏,那誰還衝刺?

劉琪是一個5歲寶寶的媽媽,今年劉琪看著寶寶天真無邪的小臉兒,心裡不只是感到欣慰,更多的則是一種隱隱的擔憂。

寶寶明年六月份就要結束幼兒園的生活,並在九月份邁入小學的校園了。現在市裡好的小學都會有幼升小的考試,既有筆試,也有面試,既要求孩子有一定的文化知識儲備,也要求有藝術或體育技能才能順利升學

面對幼升小的壓力,劉琪不禁愁上心來,她決定像其他家長一樣,為孩子報名幾個藝術興趣班去培養孩子一項藝術技能。

劉琪給寶寶報名了一個小提琴班、一個跆拳道入門班和一個英語口語訓練營。寶寶週末的四分之三的時間都在這三個班裡奔波,有時候甚至中午都沒有時間回家裡吃飯就要匆匆趕去下一個班。

寶寶常常在課間的時候就打起了瞌睡,疲憊寫滿了整個小臉。雖然劉琪看在眼裡,疼在心裡,但是她也很"無奈"地講"別人都報班,我也得給孩子報,要不然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可就是我的失職了。"

現在給孩子報課外的各類興趣班和成績提高班已經不再是中小學生的"專利"了,而是已經蔓延到了一些幼兒身上。

現在的家長處於一種深深的憂慮當中,深怕自己的孩子一不小心就輸在了起跑線上。面對這種提前消耗孩子學習熱情的"報班熱情",我不禁想問:如果起跑線能夠定輸贏,那麼誰還衝刺呢?

每一種現象背後必然有其存在的原因,那麼我們就一起來看看這股報班熱情後面的原因是什麼呢?

首先,老師和教育機構是這些"班"的主要參與者。

總結起來大致有兩個原因:一是為生活所迫,二是應家長要求

另外,一些商人看到輔導班很有市場潛力,因為現在孩子的錢最好賺,也就在寒暑假裡僱傭老師和大學生辦起了輔導班。

其次,家長是現在興趣班與課業成績提高班的主要參與者。

對城裡的家長來說,一般是願意培養孩子的興趣和業餘愛好的,會主動考慮幫孩子選擇一些興趣輔導班,但前提是要適量和適當。然而,現在的興趣班已完全變了味,成了"幼升小"、"小升初"等的重要考核指標之一,不學不行,且多多益善。

對農村的家長來說,考慮最多的還是花錢。對於課程輔導班,家長几乎都是不願意讓孩子參加的,覺得平時已向學校交了學費,老師就應該把本應教給學生的都教好,憑什麼課堂上不認真教,卻在假期裡補習基礎課?明擺著就是為了掙外快。

但是,誰也不想、更不捨得讓自己的孩子出局,當看著別人的孩子都參加輔導班後,也就開始強迫自己的孩子跟著參加了。這是一種被迫的從眾心理在起作用。

最後,學生是這股熱潮的被迫參與者。

孩子們一直處於家長的監護下,自己的話語權少的可憐,尤其是在提高學習成績、增加個人素養這種"全是為了你好"的話語場下面,孩子們幾乎沒有討價還價的餘地。對於稚嫩的幼兒來說,更是在家長操縱下進行學習生活,自主性幾乎約等於零。

學生、家長和老師,在輔導班問題上,各有委屈,似乎都是帶著被迫性的,也都不是贏家,但又都欲罷不能。最多,贏家是資本。因為一些商家,不僅在城市裡投資開設輔導班,也在農村投資開辦輔導班。只是在一些社會輿論中,輔導班問題的"黑鍋"都讓教師背了。

在一種"大家都在做,而你不做就是一個異類"的社會文化下,每一個群體都裹挾其中,難以脫身,在這場"看不見硝煙"的戰爭中,各方勢力都在角逐,有得也有失。

首先,對於孩子來說,應享有的正常家庭教育被輔導班給取代了。

很多家長認為,把孩子交給了輔導班,家庭教育的問題就萬事大吉了。而在城市,也不是沒有任何影響。

畢竟,時間是有限的,學校和輔導班的時間佔據了孩子幾乎所有的生活後,留給家庭教育的時間和機會就被相應地縮小了。一路在輔導班環境下長大的孩子,只是長成了一個個被灌輸的機器,一定程度上,其主體性是被剝奪的,也就缺乏了學習的自主性和創造性。

其次,對於家長來說,自己的業餘生活被孩子的各種"班"侵佔了。

家長抱著一種"全部為了孩子,為了孩子全部。"的思想,在給孩子報名了一大堆輔導班和興趣班之後,因為要按時接送孩子在各種"班"之間奔波,回家還要監督孩子的學習成果,家長的很多業餘時間實際上也被侵佔了。

為了孩子家長什麼都可以付出,在這種"犧牲"的背景下,孩子也會有很大的心理負擔,覺得不好好學就會對不起父母為自己的付出

。適當的感恩心理是好的,但是一旦過於就會壓迫孩子,不利於心靈健康成長。


最後,對於老師來講,社會聲譽逐漸下降。

在人們的傳統認知裡面,老師是辛勤的園丁,是祖國花朵的無私培育者。但是輔導班的出現讓人們對老師這一群體產生了不同的認識。人們認為老師是為了錢財,所以不在學校好好教書育人,而是讓學生

校外的補習班學習,老師成了各種輔導班的"輿論背鍋俠"。

最後,其實我想說,過度地給孩子盲目報名各種興趣班與輔導班其實不會從根本上改變孩子的學習能力以及學習成績。孩子的心智發育必須以健康的成長規律為基礎,只有尊重孩子的意願和興趣,保證孩子的休息與身體健康,孩子才能贏在起跑線上。

家長朋友們,讓孩子快樂茁壯地成長吧,不要被繁多的"班"捆綁住孩子飛翔的翅膀啊!人生不是一場百米衝刺,而是一場馬拉松。

好了今天關於孩子起跑線的內容就分享到這裡了,各位爸爸媽媽有什麼想法可以下方留言分享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