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居正這麼聰明的人死後為什麼會被清算?難道他沒有考慮到?

變化的史不變的歷


中國自古地位曾凌駕於皇帝之上的權臣除了最後篡位稱帝的之外就沒幾個有好下場的吧?霍光讓漢宣帝汗流浹背,結果死後就被滅族;徐羨之、傅亮、謝晦、檀道濟四人一起受劉裕託孤顧命輔佐,最後都被宋文帝殺掉;宇文護對小皇帝痛哭流涕,表示大家都是同宗,絕無反心,但是仍被小皇帝猜忌,只好連殺了兩個堂弟自保,最後又被第三個幹掉了。多爾袞要想篡位登基早就篡了,他把福臨當親兒子對待苦守了那麼多年,死後還不是被清算奪爵?顧命大臣的尷尬之處就在於,他在皇帝年幼時要監督皇帝,管束皇帝,掌握著比皇帝更大的實際權力,但是在身份上卻又是皇帝的臣子,在禮法上要聽命於皇帝。世界上任何兩個人都不可能在所有的問題上意見一致,隨著皇帝年齡漸長,開始有了自個的獨立意志,他和顧命大臣之間必然會發生分歧,產生矛盾,就像青春期的子女會和他們的父母產生矛盾一樣。但是顧命大臣畢竟不是皇帝的父母,沒有凌駕於皇權之上的權威。這種彼此不分大小的二元體制就極易產生矛盾,從顧命大臣的角度講,他覺得皇帝尚未成年,欠缺經驗,還不成熟,理應聽從年紀更長,經驗更豐富的自己的督導;而從小皇帝的角度看,他是不知大小,不懂進退,膽敢對皇帝指手畫腳,公然凌駕於皇權之上,是失去了做臣子的本分,甚至是潛藏著非分的想法。人那,心底裡都是願意自個說一不二的,就是咱普通老百姓都討厭旁人在咱面前指手畫腳,何況是那九五之尊的皇帝?他在自個羽翼未豐的時候也許會暫時隱忍,但其實那時在他心裡就已經埋下了仇恨的種子,就等著有朝一日自個親政之後宣洩爆發呢。諸葛亮屬於極少數生前身後都得到善終的權臣,那是因為他幸運遇到了劉禪這個傻子。但饒是如此,他死後劉禪也禁止百姓對其進行私祀表達了自己的不滿。劉禪投降後更是說出了“政由葛氏,祭則寡人”這樣意味深長的話。而他那個聰明外現的侄兒諸葛恪,不巧遇見了一個聰明皇帝,就被人家內外勾結給幹掉了。所以張居正能早死其實就是一種幸運,要是他命長的話,很可能活著就被當成奸臣殺身滅族也說不定。當李太后讓小萬曆去讀霍光傳的時候,其實就已經決定了張居正的下場。



萬石磊999


1582年,58歲的張居正病死。明神宗下令抄家,收回了他的諡號文忠,差一點被開棺鞭屍。在湖北老家的家人有被餓死的,也有被流放的,後來在一批正直官員的強烈要求下,才終止了進一步的清算和徘徊。

張居正年輕時就比較聰明,科舉之路一帆風順,後來的仕途也同樣如此。熟讀史書的張居正,難道就沒有考慮過自己有被清算的一天嗎?

漢朝的權臣霍光生前榮華富貴、權傾朝野,在此後也遭到了清算。明神宗少年時,因為貪玩兒受到母親李太后的懲罰。李太后就罰他讀《霍光傳》,威脅他“如果不聽話,就有可能會被廢掉”。

唐朝的郭子儀生前也曾經立下過赫赫戰功,但他晚年非常謹小慎微,一點都不敢居功自傲,最後才換來了一個善終。在歷史上像他這樣的功臣並不多,被卸磨殺驢的比比皆是。

對這一點張居正不可能看不透,他唯一沒有猜到的,就是自己死的太早。58歲就去世了,讓他沒有時間安排身後事。儘管他也曾經上書請求退休,但明神宗並沒有同意,張居正個人也沒有堅持,很有可能就是裝裝樣子。

另外一點就是張居正這個人過於自信,確實沒有想到自己會落得這樣一個下場。張居正一生過於順利,很容易自信過度,相信一切事情都盡在掌握。

像張居正這樣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權臣,很容易在身邊大臣的馬屁聲中飄飄然,認為自己無所不能。正是出自於這樣的原因,張居正家的對聯(日月共明,萬國仰大明天子; 丘山為嶽,四方仰太嶽相公)才敢如此放肆,把自己放在皇帝之上。

張居正以帝師自居,對小皇帝的管教過嚴。張居正本身操守也有問題,並不是一個經得住調查和考驗的人。小皇帝要掌握朝政,自然要打倒張居正。

其實張居正的經歷告訴我們一個道理,在人之上不要把自己當回事兒。不管你手中掌握多大的權力,都有退休的一天。思進思退思危,任何時候都要清晰的評估這三點,否則只能落得一個可悲的下場。


新知傳習閣


張居正與嚴嵩不同,嚴嵩要的是金錢和權'力,張居正要的是權'力和名譽,贏得身前身後名,所以在執'政期間,頗為正直,偶有弄'權,剷除異己,但有一點兒和嚴嵩一般,喜歡把與自己作對的人排擠出去,把持朝'政,另一方面閉塞了言路,要說其有沒有考慮到死後會被清算?我想是想過的


前端時間剛好把《明史》關於這一部分的內容看完,簡單的梳理了一下事情的經過,穆宗自知大限將到,將高拱和張居正召了過去,交代後事,可是穆宗信任的是高拱,囑咐的時候只握著高拱的手在床邊交代,而張居正則是跪在一旁受到了冷落,當晚穆宗恐要繽天,任高拱、張居正和高儀為顧命大臣,緊接著當天就去世了。

李貴妃的二兒子朱翊鈞即位,那年他才十歲,廟號(後)神宗,馮保是宮裡的一個太監,穆宗在時很受寵,也很有權'力,穆宗病重時張居正處理的事情都是通過他來進行的,兩人利益關係非凡,按理說下一任司禮監應該是由馮保接任,誰知半路殺出個高拱,舉薦陳洪,馮保和高拱不對眼了起來,之後假傳遺詔:自稱一同受命,掌管司禮監和東廠,高拱和一些言官看不下去了,上疏參他,馮保慌了,跑到了李貴妃哪裡,最後是高拱被斥。



後來神宗和之前的嘉靖一樣,想要冊封自己的生母為皇太后,並且是不加以區別的那種,這樣本不符合禮制,不過在馮保和張居正的撮合下還是蠻順利的辦成了,張居正也因此受到了兩宮太后的信任,讓張居正一邊處理朝政一邊當神宗的老師,張居正也是很認真的教,受到了神宗的尊敬。


之後元宵節的時候戚繼光手下有個被開除的憨憨拿了把刀去刺殺皇上,想要嫁禍給戚繼光,誰知道半路上被張居正逮到了,把他交給了馮保,兩人一合計,得,咱倆都看高拱不順眼,乾脆嫁禍給他好了,馮保就讓府裡的管家去嚇唬哪個鐵憨憨,讓他誣陷高拱,幾番審訊了下來對高拱那邊很是不妙,這時候吏部尚書楊傅出面了,帶著幾個頗微正直的言官就找上了張居正,讓他替高拱求求情,張居正一邊說難啊一邊說著一直為高拱求著情,最後亮出來一張東廠的奏摺以證清白,誰知道這奏摺後面那句”大臣所供,歷歷有據“被楊傅他們認出來是張居正的手筆,當時的情形一度很尷尬,張居正無奈之下只好為高拱說話。


最後事情以”牽連太多“為理不了了之,只殺'了哪個鐵憨憨,高拱從此閉門謝客,直至去世,這時張居正把持朝'政,我們之前也說了,張居正圖的不是錢,而是名,所以在此期間是秉公執法,朝廷百官也是奉公守法,多年來烏煙瘴氣的官氣下去了,另一方面神宗特別信賴張居正這個老師,處處尊重他,之後也剷除了一些與自己不和的官員,但大體上為官並無大礙。

萬曆五年,張居正的父親去世了,戶部侍郎李幼孜為討好張居正,找了一干官員請求留下張居正,而張居正這邊也是不想退職,擔心離開權'力中心後被仇恨自己的官員所陷害,李幼孜他們正好給了張居正一個臺階下,張居正”頗為為難“的留了下來,後神宗大婚時還是回鄉盡孝了,但神宗本人遇到大事還是不敢決定,總是派人徵求張居正的意見,最後將張居正接回了京城。



神宗慢慢長大了,到了叛逆期,這時馮保給神宗找了兩個臭蒼蠅,把張居正多年教育的好皇帝給帶壞了,之後被兩宮太后所知,讓神宗道歉,把那兩個臭蒼蠅趕了出去,張居正本來就管的神宗嚴,神宗長大後更不想聽張居正的話了,所謂忠言逆耳利於行,但終究是逆耳,沒有奉承話來的好聽,神宗逐漸疏遠了張居正,但政'治上還是以張居正為核心。

皇子降生,張居正突然大病,一躺就是半年,萬曆十年去世,諡號文忠,張居正一死他的老朋友馮保可就時孤軍一人了,馮保在張居正當'權時得罪了不少人,恰好宮裡的小太監又想上位,給神宗在耳邊吹風,神宗本就不喜歡馮保,這時正好御史江東看準風向,率先參劾了馮保,馮保被貶為南京奉御,江東隨後又參劾了吏部尚書、工部尚書以及禮部侍郎王篆,理由為是馮保其私'黨,之後幾人被罷官,後面還有幾個大大小小與馮保有關的官員被罷。

張居正去世、馮保倒臺,樹倒猢猻散,新上任的官員轉而開始攻擊死去的張居正了,神宗奪了他的太師銜以及諡號,之後路王大婚,朝廷沒錢,神宗懷疑張居正貪汙,就派人抄了張居正在荊州的老家,誰知道張居正是真的沒貪,家中也沒多少錢,張家家中的婦女也絕食餓死了十幾個人,張居正的親戚好友連忙奏了點錢過去,這件事情就此才罷休,張居正的官階被削、奪回了他的璽書詔命,子孫一律貶斥。

好的,故事到這裡就講完了,很多朋友會說笑話你是故意抹黑張居正,只撿他的壞事說,嗯其實大家說的也是事實,因為通篇文章下來我沒見張居正什麼好事,這主要是為了大家更好的理解題目,這麼說吧,張居正在時明朝的”官場的清明程度“是明朝歷史上少有的,無愧於他明朝第一首輔的稱號,我所講的只是他的手段。


歷史伶俜者


萬曆時期的宰相張居正在中國歷史上非常有名,可以算得上是明朝中最為出眾的官員了,依靠自身之力,改變吏治,改革稅法,將當時已經搖搖欲墜的明朝再次續命,但是,隨著張居正的去世,他的改革也是受到了非常大的影響,張居正自身的命運也產生了巨大的改變。

當時張居正能夠把持朝政推行改革,主要是因為他當時在後宮之中,有同盟者馮保,馮保是一個大太監,因為當時在明朝閹黨是有非常大的權力的,而馮保與張居正結盟,助他控制朝政,使他在改革中減少了阻力,但是隨著張居正的去世,宮中的馮保也獨木難支,開始受到他人的彈劾,最後隨著馮保的失敗,萬曆皇帝開始對張居正進行清算,張居正之前的一系列改革也會飛破滅,他的後代也牽扯其中,一代名相死後卻落得家破人亡。

馮保被皇帝發配去南京,已經沒有人注意他了,而張居正的影響力實在太大,在他當政期間,破壞了非常多人的利益,現在張居正已死,他的同盟者馮保也發配到南京,沒有後顧之憂的大臣們,瘋狂的彈劾張居正,其實這也是萬曆皇帝醞釀已久的反攻倒算,雖然當時的萬曆皇帝不想把事做得太絕,希望清除張居正在朝中的影響,自己親政就可以,但是現在卻已經不受他的控制,遭到張居正打壓的官員誓死不休,任何事都能夠找出方法來進行彈劾。

面對滿朝文武官員彈劾,萬曆皇帝開始改口,他將之前封給張居正的名號全部收回,並且將張居正的兒子,在朝中做官的親屬全部發配回家,並且隨意的抓張居正生前好友門客嚴刑逼供,讓他們交代張居正的罪狀,當時有人造謠,說張居正抄遼王府得到無數財寶,都送到了張府,沒有上繳國庫。當時的萬曆皇帝非常愛財,別的可能沒有興趣,但是一聽說無數財寶運到了張家,他馬上下令對張居正進行抄家,萬曆皇帝油門踩得過急,朝野上下人人自危,如果張居正都能被抄家,其他的官員更是害怕,為此他們又趕緊上書反對皇帝開隨便抄家的先河,朝廷之上又有一波,為張居正申冤求情的奏摺,成為一道奇觀。

但是已經被金錢迷了雙眼的萬曆皇帝卻不聽勸告,派人不光抄了張居正的老家,還將他在北京府第佔為己有,做官清白的張居正,家中怎麼會有鉅額財產,因此抄家的隊伍在張府沒有找到財寶,但是什麼都沒有的話,無法向皇帝交代,只能抓起張居正的家人,嚴刑拷打,詢問他們財寶的下落,到最後對張居正抄家的案子也只能不了了之。萬曆皇帝在沒有得到錢財,對張居正進行了最後的清算,將他的子孫後代,一律發配充軍,並且廢除張居正改革制度。有人會問之前萬曆皇帝對待張居正,如同父親一般尊敬,為何在他死後短短的時間內就要這樣對待他,在野史中記載,張居正和萬曆的母親李太后有私情,但張居正在世時,萬曆不能發作?但是隨著張居正的去世,他對張居正進行迫害,以解心中怨氣。

張居正處在一個承前啟後的年代,他想要發揮自己的中興作用,挽救明大明王朝的頹勢,但是還沒有徹底完成卻去世了,導致自己的改革虎頭蛇尾,沒有很好的執行下來,沒有挽救衰落的明朝,不久之後,明朝就被清朝所取代。實在是太可惜了。


徐小楓X


都說張居正“精於謀國,拙於謀身。”其實也未必。


至少張居正在生前的時候權傾一時,內閣文官的權力,在張居正的生前,達到了整個明朝歷史的巔峰。張居正有一句很狂的話,“吾非相,乃攝也”。意思他就是“攝政王。”

明朝內閣自從“三楊輔政”開始,文官勢力逐步壯大,直至在正德朝,楊廷和給了朱厚照前所未有的壓力,但是楊廷和最終還是灰溜溜落敗於嘉靖這個十幾歲的權謀高手。

在嘉靖一朝,內閣聚集了近乎整個明朝最聰明的人精,夏言、張璁、嚴嵩、徐階、高拱可謂強手如雲。但是回看這些人的結局,何人逃過權利場的宿命論?

所以張居正實際上是明白自己處境,以及最終結局的。所以張居正在生前的時候絕對不是一個什麼清官,該享受的一樣沒落下。


其實對於任何一個人來講,真到了那份上,不可能不考慮退出的,但是上天沒有給張居正這個機會。

可以說張居正其實死得還是比較突然的,1582年,他才58歲。嚴嵩、徐階都活的都超過80歲,就連高拱也活了65歲。

58歲的張居正年富力強,剛剛主政不超過10年,還沒有來得及安排深厚佈局。卻因為一個痔瘡把命丟了。

與其怪古代的醫療水平低,不如說庸醫害人。


我們從馬王堆出土的醫書,可以得知早在漢朝的時候,我們的先民就已經掌握了科學的痔瘡切除術,拿豬尿泡塞到肛門裡,然後吹起來拉出,使得痔核露出,然後用苦膽湯清洗消腫,切割,然後敷藥。但這種外科手術,不知道為什麼後來就失傳了。

到了明朝我們先民治療痔瘡,已經流行用著名的“枯痔散”了。就是用砒霜、礬、烏梅三味製成,腐蝕痔核的。砒霜敷於直腸,往往痔瘡治好了,病人的心肝脾肺腎也都報銷了,有些人命硬,用藥量小,心脾不好了,但命勉強留住了,而有些人就沒那麼幸運了。


很不巧,張居正就是那個不幸的人,58歲的張居正因為治療一個痔瘡,把自己交代了,還有那麼多的事情沒做完。

張居正剛死的那會,萬曆皇帝還如喪考妣。直到他觀看了宮廷內戲班演出的《華嶽賜環記》,戲裡的國君慨嘆地唱著《左傳》中的“政由寧氏,祭則寡人”。

突然這一刻,他意識到,張居正對於自己而已,是一個無法迴避的巨大陰影,所以張居正的身後比大明其他任何一個首輔都慘。


炒米視角


他當然考慮到了 但是他不在乎!

張居正是大明三百年最傑出的政治家!

是本人最敬重的人之一。

他還在活著的時候 他的友人就提醒過他精於治國疏於防身。連馮保都提醒過他。但是他這麼聰明,他真的疏於防身嗎?當然不是!他能把馮保和李太后拉著和他一起改革,他能不知道政治險惡嗎,他執掌了大明十年的權柄!為大明延續了國祚!

張居正不是不懂得防身,而是根本不屑於一防。像他這樣身居高位的人,如果做任何一件事情,都將自己的退路想好,則這件事根本就不可能做成。他對於自己身後被清算,應該說早已想到。他之所以還要這樣做,是為了實現他擔當天下事的宏願。

給大家看一下他答友人書

二十年前,不穀曾有一宏,願以其身為蓐薦,使人寢處其上,溲溺垢穢之,吾無間焉。有欲割取吾耳口鼻者,吾亦歡喜施與。

萬曆元年答閱邊總督吳堯山

天下事,非一手一足之力。僕不顧破家沉族以徇公家之務,而一時士大夫不肯為之分謗任怨,以圖共濟,將奈何哉?計獨有力竭行之而死已矣!

萬曆五年答總憲李漸庵論驛遞

既以忘家殉國,遑恤其他!雖機阱滿前,眾鏃攢體,不之畏也。如是,才可建立國事.

萬曆六年答詞道林按院

不穀奔家忘軀以殉國家之事,而議者猶或非之,然不穀持之愈力,略不少回。故得失譭譽關頭打不破,天下事斷無可為。

萬曆八年答學院李公

各位看官,這樣的人,他沒想到清算嗎?他不怕,為了心中匡扶社稷的宏願,他不怕一切清算。

張居正,是一個偉人。


世界難題之起名字


張居正是壓根兒沒有想到會被他的學生萬曆皇帝清算的。

一、張居正自以為對大明是建立了不朽功勳的。

張居正執政後大興改革,措施概括起來有兩條,一曰一條鞭法。原來各地百姓交稅,交的是實物,林林總總,花樣繁多,不便調用。如江浙收上來一大堆糧食,京城吃不了,本地人又不缺,聽說西北缺糧,運吧,糧價還不夠運輸費。不折騰吧,只能放在官倉裡喂老鼠。各地交的,除了糧,還有各種土特產、中藥材,卻沒有多少銀兩,這些雜碎放京城還要佔地方,倉費,遇上打仗,又不能把這些當軍餉,讓士兵改行經商賣了再充軍費。大大小小的官員,要發薪水,又不能用這些雜碎充薪水。張居正通改收銀子。這樣一定程度上也減少了官員們對百姓的盤剝,減輕了百姓負擔。二曰考成法。說白了就是對各級官員考勤,獎勤罰懶。這樣一來,官員工作效率大大提高,百姓官員都有了工作積極性,囯家就大發了!到張居正死時,國家餘糧餘錢可用十年。軍事上,用李成梁守遼東,戚繼光守薊州,宣府、大同邊界邊民忙著做生意,也消停了。水利上,繼續用水利專家潘季馴治黃河。老潘兩招,一招“收緊河道,借水把河底泥沙沖走,所謂“水流沙中,沙隨水去";另一招“滾水壩",就是分洪。兩招一來,黃河不再為患。這樣就囯泰民安了!

二、張居正儘管有本事,有脾氣,但從沒有上位的非分之想,他自以為是大明的忠臣。

張居正專權、狂妄,此言不虛。他當大明首輔時,牛逼得很,他常對人說:我非相,而是攝政。他公然在家中掛上這樣的對聯:

日月共明,萬國仰大明天子;

丘山為嶽,四方仰太嶽相公。

他和司禮監掌印太監馮保政治上結盟。馮保以他的意見為意見,成了張居正的影子。說白了,張居正掌握了票擬權,即掌控了朝政。

三、他以為他對現在的學生、未來的皇帝盡力培養,師生情同父子。

張居正天天改革這麼忙,還忙裡偷閒,專門編了《帝鑑圖說》來作為帝王教材,對萬曆悉心培育。儘管他這個老師是個嚴師,他以為嚴師出高徒,學生會理解他的一片苦心。萬曆對居正也極為尊敬。上朝時,夏天安排兩人給居正扇扇子;冬天時,腳底下總有一塊鋪好的氈布保暖。學生如此尊師,怎會在老師死後清算?

三、他知道高處不勝寒,他也曾有激流勇退的想法,只是李太后太欣賞居正了,多次挽留,居正並不以為萬曆會因此對他懷恨在心。

萬曆玩韜光養晦,秋後算帳,多半是因為李太后太自私,太愛兒子。

萬曆十六七歲了,和太監鬥個蛐蛐,喝個小酒,喝醉了發點酒風,叫太監喝歌,太監沒唱,萬曆揍了他一頓,還割了他一束頭髮,特務太監馮保報告了李太后,李太后自己訓通兒子一也就罷了,偏偏自充有文化,拿出了《霍光傳》,讓萬曆去自學。這一學,師父張居正在萬曆的眼裡就是第二個霍光,師生友誼的小舟說翻就翻了!

這些,張居正未必知道。

居正以為:萬曆儘管已經成年,但政治上仍不成熟,你老媽留我再多幹幾年,我就再多攝政幾年,一來實施自己富國強民的政治抱負,二來也替老朱家多賺些家產,順手也為自己的子孫賺點小銀子。反正我又不想搶你們家的皇位!問心無愧。

四、張居正自己也腐敗,但他以為他這種最高規格的官員腐敗只要不過份,是無傷大雅的,他以為只撈銀子,學生皇帝是不會計較這個小節的!

神仙不貪財,香火哪裡來?當官不貪財,銀子哪裡來?居正作為大明的首輔、上柱國、正一品太師兼太傅、中極殿大學士,執政這麼多年下來,抄家時家中銀子就區區十萬兩,腐敗真不算嚴重!至於他乘坐的32人抬的大轎,從北京到荊州他以為拉風是拉風了一點,但這也是工作需要。

五、張居正以為死後,內閣官員及六部官員,不會為難於他及家人。

作為一流的政治家,張居正絕不幼稚。他選定的助手、次輔張四維是張居正一手提拔起來的,多年在居正手下,張四維像哈巴狗一樣溫順。居正和內閣成員申時行關係也融洽。居正作為多年的首輔,在朝中極有影響、極有勢力。加之有掌印太監馮保這個鐵桿盟友相助。張居正以為他死後被清算的可能性是零。

他沒想到張四維是他的政敵、前首輔高拱的親信。萬曆對老師的嚴厲專權不滿,張四維趁居正死了,替高拱報仇。皇帝、首輔兩人聯手整他及家人,這是張居正生前沒有想到的!


蒼茫大地顧煒斌


張居正是中國古代比較知名的政治人物,明朝萬曆年間,官至內閣首輔,權傾朝野,在任期間推行一條鞭法,使明朝的經濟得到極大提升。

但因為平時生活放縱,身體過度透支,年僅五十餘就去世了。他死後萬曆收回了對他的一切封賞,幾呼從墳里拉出來鞭屍。為什麼一代權臣,最終落的如此下場呢,我們試分析之。

萬曆皇帝少年繼位,李娘娘在後宮垂簾,通過大太監馮保和內閣首輔張居正掌控朝堂,李娘娘和馮保,對張居正都特別信任,所以張的權勢,按他自己的話說“吾非輔,乃攝也”,就是說,我不是首輔,是攝政,可見其猖狂。

整個內閣四五名輔臣,全成了他的提線木偶,只能跟在他後面唯唯諾諾,權勢的過度集中,讓張居正的心開始膨脹。這種膨脹,特別是面對萬曆皇帝的時候也毫不掩飾,為他以後被清算埋下了伏筆。

萬曆皇帝因為年幼,需要學習,張居正做了萬曆的老師,在教育萬曆的時候,從來都是不假言辭,非常嚴厲。

比如萬曆吃飯的時候,多吃了幾塊肉,張居正即大加批評,讓萬曆從小節約,外面百姓都吃不上飯之類的。萬曆和宮女調笑一下,張居正也會非常嚴厲,要求萬曆做君子,不能喜好漁色。

可想而知,年幼的萬曆皇帝,非常害怕張居正,在萬曆登基前期,他對張居正也是非常敬重的。

但是,隨著萬曆年齡的增加,特別是,當他知道,張居正每天吃飯,山珍海參必不可少,府中光姬妾就有數十人之多的時候,他心中對張的憎惡之感與日俱增。

張居正為了權勢,挑戰了整個文官集團的底線,天下很多官員表面對其言聽計從,內心深處其實很不恥其為人,具體表現在奪情事件上。

張的父親,年齡太老而去世,這在當時,不管你身居何位,父母去世,必須要丁憂三年,就是說,這三年,必須在家閒居,給父母守心喪。

這是中國儒家共同遵守的一個孝道。

而張居正為了官位權勢,自己安排策劃了一出奪情的好戲,他一面給皇帝上摺子說是要丁憂,他手下那些小弟們,一面也給皇帝上摺子,請求皇帝奪情起復,最終李娘娘拍板,奪情。

所以張居正父親去世,他沒有守喪,反而繼續做官,這讓同是儒家的其他文官們,非常不恥。

張居正去世之後,萬曆皇帝經過一系列手段,終於正式親政,手中有了真正皇帝的權力,這個時候,再想起之前張居正的種種所為,萬曆非常生氣,直接下詔,剝奪了張居正的一切封賞。

聖旨中有一句話“謂當剖棺戮死而姑免之”,就是說,論起你的罪,應該從墳里拉出來鞭屍,但暫且免了。

而張的家族,幾個兒子,全被髮往偏遠地方戍邊。一代權臣,最終下場實在堪憐。





歷史漫客


不管他想到想不到。看看他做了什麼。

對皇帝:

1. 嚴師教育奪了皇帝的童年;

2. 為政十年掌了皇帝的大權;

3. 罪己詔下拂了皇帝的顏面;

4. 管理金庫減了皇帝的用錢;

5. 死後事發毀了皇帝的信念。

對地主官僚:

1. 考成法折騰小吏小員;

2. 一條鞭法/丈量土地動了地主官僚的收入來源;

3. 喜歡鬧騰的扔到隊伍邊緣;

4. 喜歡叫喚的統統流放謫貶;

5. 有清名的敬而離遠;

6. 能幹事的灰頭土臉;

7. 一個辦公室的終於看到接班曙光,奪情導致丁憂得免。

內連馮公公,外結戚定遠。

非相乃攝,三十二人巨輦。



路人小丁


歷史上能混到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大臣,有誰不是聰明人?但是從秦朝的趙高到清朝的和珅,最後不都一樣被清算了嗎?身居高位者,誰沒有一兩個仇家,就算沒有仇家,嫉妒者也不在少數,明槍易躲,暗箭難防,張居正死後才被清算,這個下場已經非常好了。

張居正畫像

皇權失位,獨攬大權的張居正

張居正是名臣徐階的弟子,在徐階的引導下,張居正進入內閣參與朝政,在和徐階學習的過程中,給張居正打下了堅實的政治基礎,此時明朝的政治鬥爭非常激烈,在和嚴嵩,高拱的鬥爭中,讓張居正不斷得到磨礪,後來嚴嵩,高拱倒臺,徐階退休。隆慶六年,明穆宗朱載垕駕崩,年僅十歲的明神宗朱翊鈞繼位,張居正成為了內閣首輔。

張居正擔任內閣首輔後,立刻開始推動變革,變革的關鍵是整頓吏治,振興經濟,強兵興國。這個時候明神宗還在年幼,所以張居正除了要擔任內閣首輔外,還肩負著教育神宗皇帝的責任,張居正對神宗皇帝非常的嚴格,每天太陽才出來就把神宗皇帝弄到文華殿上課,親自察驗神宗皇帝的功課,一個月只放三天假,這三天還得去上朝,張居正對神宗皇帝的生活起居也都要一一過問。

明神宗朱翊鈞

神宗皇帝的生母李太后和張居正關係很好,小時候的神宗皇帝非常皮,李太后就經常搬出張居正嚇唬神宗皇帝,時間久了,張居正這個名字在神宗皇帝心裡都留下了陰影,神宗皇帝見到張居正從不直呼其名,都叫他“元輔張先生”或“張先生”十分尊敬他。

神宗皇帝才登基時,全力支持張居正推行新政,所以張居正的改革取得了很大成效,明朝政治煥然一新,但是隨著神宗皇帝逐漸成年後,他開始意識到了一個問題,早期對張居正過於信賴,大量放權導致了皇權失位,張居正權力過大甚至威脅到了自己的地位,所以神宗皇帝也開始提防著張居正,只是這個時候他沒有能力倒張,而張居正變革對大明江山也的確是有好處的。

張居正畫像

雙面宰相張居正,死後為何被清算

張居正是治世能臣這毋庸置疑,但是站在權力頂峰的張居正也不是一個乾淨人,張居正當國十年,大明的國庫是富裕了不少,但是張居正也沒少撈錢,按照《萬曆十五年》的記載,張居正外出用的轎子十分奢華,抬轎就需要32人,這顯然是超規格的。而張居正死後被抄家,從他家中搜出了的財物大約值白銀十萬兩,他兒子招供說藏在其他地方的還有三十萬兩,明朝官吏的薪水是非常低的,即便是內閣首輔,就靠工資十年可能還攢不下三萬兩銀子,張居正的財產明顯來路不正。

萬曆十年張居正因為治痔瘡病逝了,神宗皇帝專門為他輟朝,贈上柱國,賜諡號“文忠”,這是神宗皇帝給張居正最後的恩賞。接下來神宗皇帝即將親政,他急需鞏固皇權的地位,而導致神宗皇帝皇權失位的人,正是張居正,因此只有徹底消除張居正的影響,神宗皇帝才能扶正皇權的位置。

明神宗朱翊鈞

張居正死後第四天,言官們開始彈劾張居正推薦的大臣潘晟,神宗皇帝命潘晟致仕,大臣們也看明白神宗皇帝的態度,一道道彈劾張居正的摺子送到了內閣,神宗皇帝下令查抄張居正府邸,削去了給張居正的一切封賞,壓抑了多年的神宗皇帝徹底爆發了,他甚至想把張居正挖出來鞭屍,不餘遺力的迫害張居正的黨羽,家屬,大臣們無不側目,神宗皇帝徹底扶正了皇權的位置。

張居正也許知道時候自己會被清算,但是他肯定沒有想到神宗皇帝會如此恨他,可能在張居正看來,自己不惜一切代價,甚至留下罵名來推行新政,都是為了穩固大明江山,都是為了給神宗皇帝未來的統治鋪路,即便神宗皇帝以後和自己翻臉,也不會如此徹底的清算自己,但是他沒有意識到的是,他已經一次次觸碰了神宗皇帝的底線,又或者張居正只是想當一個忠於大明,不在乎後世評價的忠臣。

張居正像

我是玄坤,一個熱愛並不斷學習歷史文化的求學者,每天一點分享,期待著朋友們的關注留言,能多和大家交流學習,感謝各位閱讀,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