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疫情的恐慌心理,更多的是死亡焦虑

面对疫情的恐慌心理,更多的是死亡焦虑

从1月1日武汉卫建委首次通报27例肺炎疫情,到今天,所有城市暂停进入武汉的道路水路客运班线,在此期间,疫情一直是人民群众热议的话题。

老一辈说,03年非典时期,也没有现在这么害怕,该做什么就做什么,因为那个时候只是从电视上看到官方报道,而现在信息时代,不管是多远的信息,直接充斥着我们的微信朋友圈。

的确,无知者无畏,而我们接到的信息越多、了解的情况越多,我们就越恐慌(但是在这里,我还想提醒的是,要注意甄别信息,不造谣、不信谣、不传谣)。

那么我们恐慌的到底是什么呢?

是疫情的传播速度?

是暂且没有特效药?

是被传染后的痛苦?

······

我想都不是,恐慌的真正原因,是因为这是我们第一次真正地面临死亡。


面对疫情的恐慌心理,更多的是死亡焦虑

面对疫情的恐慌心理,更多的是死亡焦虑

面对不断上升的确诊和疑似人数,我们的内心被这种不知道在哪里,不知道如何治愈的病毒折磨,人们变得更加敏感。平日里“我是安全的”“家人和朋友以及社会是安全的”这样的信念被动摇,很多人陷入了莫名的焦虑。

人们面对危险,最本能的反应是“战”或者“逃”,所以不难理解武汉封城的前一天“逃离武汉”成为一个热门词汇。病毒看不见摸不着,通过呼吸和接触就可以感染,而且在潜伏期未发病就不易发现,这种无形的危险,弥漫在空气中,在潜意识里影响着人们的生活。

面对疫情的恐慌心理,更多的是死亡焦虑

在居家隔离的日子里,有的人开始积极应对疫情,医生、警察、社区工作人员上前线,直面病毒,有的人积极捐款捐物,协调运输;

宅在家的人有的能很好调整自己,每天有自己的内容,过的很充实,很多青少年在线课程已经开放,电子课本也在朋友圈流传,有的人开始学习厨艺、看之前累积的电影纪录片;

也有很多人每天停不下来刷手机,无聊到不知道该做点什么,每天的心情介于“好感动,厉害厉害”和“草泥马,太差劲了,什么鬼事”之间的两极波动,正义感爆棚,恨不得捶墙壁暴怒等等。

也有人看着不断增长的病情难过,焦虑,有点吃不下、睡不着,担心自己和家人生病。

面对疫情的恐慌心理,更多的是死亡焦虑

无聊和焦虑的人们组成了一个新的焦虑群体,手机和网上各种信息传播的飞快,第一天说双黄连口服液能治病,第二天就卖到脱销,一有风吹草动就出门疯抢,消息传播的快,人们也容易快速被裹挟。

集体恐慌在很多应激事件后都有表现,在美国911事件后,《健康日新闻》调查研究发现,在911事件及结束的一段时间内,烟酒消费迅速增加,毒品致死的风险也显著提高,另一个消费的记录是,越野车(SUV)的销量井喷。

按照精神分析的视角,烟酒消费,源于人们的焦虑情绪蔓延,而对于越野车的购买,潜意识里为了提升安全感,有着“逃离城市,逃离人群”的意味。

面对疫情的恐慌心理,更多的是死亡焦虑

在这次疫情中,对情绪的调查,普遍有不同程度的焦虑感(66.91%)、恐惧感(58.2%)和担忧(71.7%),也有很多人保持着乐观积极的情绪,等到春暖花开,疫情散去,有着美好的希冀。人们担心的内容排名依次是 担心传染家人,担心社会秩序混乱、经济滑坡,担心自己生病等等。

重大的疫情是对心理的考验,也是认识自我性格的一部分。经历重大的事情是一个反思自我的良好契机,如果死亡就在眼前,我们的一生需要如何度过,我们目前的生活是否满意,是否要走上更有目标和生活热情的道路?当我们有生与死的清醒,就会去更有目标追求自己真正想要的东西。这种生命意识觉醒在日常生活中亲人去世,对个体有重大意义的事件如结婚、离婚、退休等,经历重大集体创伤性事件,如地震、疫情爆发都会体会到。

直面死亡焦虑,很多人会想要做出延续生命的努力,汶川地震后,很多人失去了至亲,很想要生个宝宝重聚亲情。有的人看到生命的长度是有限的,就想拓宽生命的宽度,必须让自己的生命更深刻,更充实。钟南山医生的父亲在90岁高龄从医院退休,一只眼睛看不到了,也要把自己一生的医术经验写下来,给后人以启发。有的人想把自己的价值观,行动留下来给他人,对别人起到影响。

面对死亡焦虑,很多人会审视自己的亲密关系,通过建立亲密关系避免死亡焦虑。每个人都是一座孤岛,而每个人都渴望关系,在关系中获得支持和意义感和归属感,远离孤独和死亡焦虑。有了亲密关系,人们可以在一起交流死亡的恐惧,减轻心理负担。无论是对亲人的亲密关系,还是对事业工作的归属感,都能让我们找到支持和慰藉。

面对疫情的恐慌心理,更多的是死亡焦虑

2020年的春节是第一次没有集体欢庆的春节,以后必定会刻在我们集体的记忆里。这次不同寻常的疫情也提醒着我们生命珍贵,我们之前向往的假期生活可能过长了也会无聊乏味,每一天都是珍贵有意义的一天,我们想要做的事,我们想要爱的人是生命中最最宝贵的财富。

最后,还想反思下传染病灾难和人类活动的关系,在纪录片《非典十年祭》的结尾,非典疫情的消失不是人类治愈了非典,而是大自然放过了人类,通过隔离治疗,不再传播,随着最后一例非典病人的痊愈病毒消失,我们不知道它如何来,也不知道它为何而去,更不知道下一次又有什么病毒来危害人类。近年来很多传染病爆发和人类破坏大自然生物栖息地有很大关系,生物链破坏,生物和病毒逃出了原有的生活地,病毒变异、适应,在人群中爆发。如今气候异常,污染严重,人类也要处理好和自然界的关系。希望这些不断爆发的自然灾害能让人们反思和自然的相处,保护好生态环境,有所敬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