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曉求:疫情並未引起全面金融危機,市場大可不必過度悲觀

中國智庫

本文大概1800

字,讀完共需2分鐘

吳曉求系中國人民大學副校長,本文轉自3月14日網易新聞網。原標題為《吳曉求:市場現在不要持有過度悲觀的預期》。

美股以後大幅震盪的概率應該比較大

我認為,美股一週出現兩次熔斷創造了歷史,以後大幅震盪的概率應該比較大。全球市場的未來變動,要看全球疫情的發展,這一點非常重要。美股從29000多跌到21000多,這樣一個大幅度的下跌,從技術層面看,它的確已經進入了一個相對危機的狀態。也就是說,它的牛市已經結束。美股十年上漲,已然是全世界最大的泡沫。去泡沫化需要一個發酵的過程、一個“黑天鵝”事件,就會挺不住了。

吳曉求:疫情並未引起全面金融危機,市場大可不必過度悲觀


吳曉求

疫情在美國、全球的蔓延的確比“黑天鵝”事件大得多,再加上這期間原油的下跌。當然,原油的下跌有一些影響,但沒有像疫情這麼大的作用。基於以上原因,所以美股下跌是必然的,誰也阻擋不了。如果未來美國的疫情還有更嚴重,美股進一步下跌的概率非常大。

是否意味著全球危機的開始

這一次和上一次的金融危機不同。上一次的金融危機完全是一種結構性的,它是由次貸危機引起的,基礎資產出現了重大風險且資產信息的不透明,基礎面發生了重大變化。

這次美國經濟的基本面應該沒有發生特別重大的變化,金融市場的基本面也沒發生重大變化,它都是外部變量影響巨大所至,所以從單純的市場下跌幅度看,說其10年牛市結束、進入到一個危機狀態是可以的。但

它不是全面的金融危機,因為這次下跌還沒引起其他次生災害,沒引起其他危機的出現(比如銀行流動性危機、債務違約、貨幣的大幅度貶值、經濟的嚴重衰退這些指標都還沒出現)。

A 股受市場震盪的影響

因為疫情在中國發生得比較早,在春節期間就已經爆發了,所以A股在春節後開盤,應該說來自疫情、經濟景氣以及復工率不高等因素的影響在春節之後的第一個交易日和第二個交易日已經得到了充分的釋放。所以自身疫情對市場震盪的影響事實上已經慢慢消化得差不多了,況且中國的疫情控制應該說比較好,疫情正慢慢走向結束。

雖然中國市場這次受到的外部影響沒有像自身疫情對自身股市的影響那麼大,但是相對還是比較大的。股票市場非常重要的一點就是心理預期,大多數人的心理預期,覺得風險來臨時,市場就會下跌,所以近期主要是外部引起的。

值得關注的避險資產

黃金當然是一個避險資產,但黃金這次也難免受到一些影響,特別是黃金的上市公司,只不過它受到的影響相對較小。當然,與疫情有關的醫藥行業,還有一些高科技行業應該說還是會比較好的。

實際上,就中國的市場來說,如果外部的疫情不發生特別大的變化,中國市場應該進入到了一個風險不是特別大的區間了,現在主要是受心理影響非常大。

原油價格不可能長期低於30美元以下

我認為,從長久趨勢看,原油價格不可能長期低於30美元以下,這只是一個非常短期的市場表現。原油價格最後還是會趨向於找到一個合理的定位。

原油價格的下跌實際上對經濟和股票市場的影響是結構性的。有些行業由於成本降低了,表現還是相當好的。與原油有關的上市公司如中石油、中石化,當然會有一些影響,尤其是油企肯定會受影響。而對於以原油為原材料的企業,這實際上是一種相對積極的因素。我們不能把股市這樣下跌完全歸結於原油價格。

當然原油價格大幅度下跌也是基於全球經濟短期的、相對悲觀的預期,因為經濟比較悲觀,對石油消費預期會比較悲觀。所以,原油價格大幅度下跌主要還是起源於經濟相對悲觀的預期。

市場現在不要持有過度悲觀的預期

海外市場現在的確處於一個風聲鶴唳的階段。對中國市場來說,我總覺得,中國經濟的基本面並沒有因為這次新冠病毒的爆發出現大問題。經濟基本面的長期趨勢沒有本質變化,市場深受外部環境的影響。

在中國,新冠病毒疫情正在慢慢走向結束,這應該是一個基本的判斷。所以,疫情結束後,中國經濟應該會很快復甦起來。政策層面,現在也是全力支持經濟發展、企業復工,同時也會考慮企業流動性、市場流動性需。所以,我認為,市場現在不要持有過度悲觀的預期。

實際上,危機對市場來說是雙重的:對有些人來說它的確是風險;對有些人來說,它是機會。

市場每一次危機都會帶來投資機會。當然,新冠病毒這樣的危機對我們的影響太大,還是不要的好。但是股票市場的大幅波動所帶來的影響,實際上是雙重的。所以,反映過分激烈,也會造成不應有的損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