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曉求:2020年中國經濟壓力更大穩住經濟重在市場化改革

本報記者張曉迪北京報道

在嚴峻的外部環境和複雜的內部條件下,2019年中國經濟將獲得6.1%的增長,實屬不易。2020年中國經濟會否繼續面臨下行壓力?中國經濟的錨在哪裡?中國人民大學副校長、經濟學家吳曉求認為,2020年中國經濟面臨的壓力不會比2019年來得輕鬆,形勢可能還會更加複雜。他認為,中國經濟從長遠來看是樂觀的,從短期來看還是令人憂慮的。

而穩定經濟,最緊迫的就是要繼續進行市場化改革,要讓市場主體有活力,要堅持競爭中性的原則,要為地方政府、企業提供一個相對寬鬆的環境,為創新提供容錯機制,認真處理好政府和企業的關係。

複雜的內外部環境

吳曉求分析,中國經濟的下行壓力的趨勢,既有中國經濟長時期增長週期性原因、趨勢性原因,也有如何認識、如何發展中國的市場經濟在認識和政策方面的一些原因,需要客觀地看待問題。“當前,研究未來中國經濟的錨在哪裡、穩定的基礎在哪裡,非常緊迫和重要。”

吳曉求以華為事件和豬肉價格上漲兩件事舉例,分析過去一年中國經濟面臨的複雜的內外部環境,並由此從慣性角度分析,2020年中國經濟面臨的壓力不會比2019年小。

吳曉求稱,2019年,從整個外部環境來看,大家都在思考中美貿易摩擦,以及分析未來的走向,對中國經濟所帶來的嚴重影響。華為事件是中美貿易摩擦的顯著性標誌,是帶有標誌性的事件,也顯示出華為公司的創新能力,以及它的國際視野和底線思維,這個事情也表明外部環境的確有所變化,決策者在謀求、謀略中國經濟的時候,要把這個變化納進來。

在吳曉求看來,豬肉價格的上漲,一方面從技術層面看會影響CPI的上漲,不僅僅自身權重影響,更重要的是豬肉價格會影響其他相關產品、相關食品價格的上漲達到4.5%,是很多年來很少見到的。

吳曉求認為,改革開放40多年來,中國的市場化供給能力是非常強大的,而不像20世紀80年代生產能力跟不上,處在短缺經濟時代。現在只要是有利潤可圖,生產能力並不需要政府去組織,市場就有這種再生的能力,有平抑價格的能力,倒不完全需要通過央行貨幣政策的操作去平抑這類價格的上漲,這種強大的市場供應能力就可以平抑掉。不過,豬肉價格相對來說比較特殊,因為有周期性。

對於豬肉價格造成的現象,吳曉求稱:“這麼多年來都沒產生這種現象,今年居然產生了,這就反映出我們經濟的複雜性,以及有一些政策制定是缺乏戰略性、前瞻性,也缺乏科學性,很多事情不能應景。”對此,他表示,制定政策還是要順應市場經濟的規律,要考慮到經濟生活的基本需求,有些政策在望文生義,不客觀。

“改革開放40多年來,成功的法寶就是解放思想、實事求是,這兩條缺一不可,政策還是要實事求是。”吳曉求說。

讓市場主體有活力

“穩定中國經濟的錨是存在的,我們一定要找到這個錨,找不到這個錨,用什麼辦法去刺激短期穩定性以及效果都是比較差的。”吳曉求稱,要讓中國經濟有內生的競爭力,也就是說微觀經濟基礎有很強的活力,就是要讓市場主體有活力。

“我們經常說中國經濟有強大的韌性,指的就是微觀經濟有活力,微觀經濟、市場主體沒有活力就談不上韌性,就是脆弱性。”吳曉求表示,“我也認為中國經濟是有韌性的,不怕外部的干擾。但前提是微觀經濟主體、市場主體要有充分的活力、創造性、創新的能力,要有充分的自主性,這是中國經濟有韌性的基礎。”

“穩定中國經濟的錨在於改革,在於市場化的改革,只有市場化的改革才會找到穩定中國經濟的錨,才會真正地穩下來。”市場改革究竟指什麼?吳曉求從以下方面進行分析,首先是競爭中性原則。吳曉求稱,這就是說在政策實施過程中,不會有所有制的歧視,國有企業也好、民營企業也好、外資企業也好或混合經濟也好,都是平等的,平等地在配置資源,不能有政策有意識或無意識的歧視。

在吳曉求看來,在中國的政策實施過程中,實際上沒有很好地貫徹競爭中性的原則。尤其在銀行貸款領域,一直存在向國有企業側重的事實。吳曉求稱,如果背離競爭中性原則,資源配置的效率就會下降。

“要讓包括微觀經濟主體和地方政府,以及所有投資者、消費者都要充滿信心。”吳曉求稱,如果說穩定中國經濟的錨,市場化改革是從制度層面上說的,也可以說是信心,有了信心,經濟就會穩定。要給民營經濟一個定心丸,就是從制度層面看,要讓民營企業感覺到放心。

吳曉求表示,民營經濟在各個指標裡佔比不同,至少要超過半邊天下。所以要讓微觀經濟主體有活力、有積極性、有創造性,同時也要讓地方政府能夠關注經濟的發展。

除此外,吳曉求還呼籲,要給地方政府包括企業提供一個相對寬鬆的環境,要讓企業,無論是國有、民營,還是地方政府,以及投資者、消費者,都要有積極性、有活力、有創造性。而這些都來自於具體的政策。

為創新創造提供容錯的機制——吳曉求表示,當前容錯機制談得比較少,激勵機制談得比較少,追責談得比較多。在吳曉求看來,腐敗必須追責,對拍腦袋的決策要追責,但是對於創新創造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還是要以一種相對寬鬆的環境,讓地方政府、企業有積極性去開拓、去創造。

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說,中國未來分兩步走,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2050年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吳曉求表示:“這項任務非常艱鉅,中國現在人均GDP才9000美元,如果真的是現代化強國要5萬美元,這個路很漫長,任務很艱鉅,要進行制度變革、制度改革、機制創新、科技創新等,這些都擺在我們面前,而且這個難度比我們過去40年更難。”

吳曉求稱,中國政府在中國經濟發展中起到特別重要的作用,進行了很好的頂層設計、戰略目標的設計,也制定了一系列符合市場經濟原則的法律政策規則,在重大問題上進行了佈局和調控,所以它的作用是巨大的。但是儘管非常巨大,政府的作用也是有邊界的,不能說沒有邊界,有些邊界到那兒就要停了,要留給市場,因為市場是資源配置決定性力量,絕大多數資源都應該交給市場配置。有時候政府重要,但是不能包打一切,還是要讓市場發揮決定性的作用。

因此,認真處理好政府和企業的關係,這也是吳曉求對於改革的呼籲之一。

以上是記者在《新京報》舉辦的“看2020財經峰會”上獲得的消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