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過後,一定要好好謝謝他!

疫情過後,一定要好好謝謝他!


就在3月12日,

消息一出,人們歡呼雀躍,

因為我們已經看到了這場戰疫的曙光!


可你知道嗎?

今天特別想講講他的故事,

因為他本應與鍾南山院士齊名,

17年前就是我們國家的大功臣了,

可是知道他的人實在太少,太少了!

而這次武漢抗疫,勇敢不服老的他,

真把“膽”留在武漢了!


他就是,中國工程院院士,

天津中醫藥大學校長,張伯禮。


疫情過後,一定要好好謝謝他!


1948年,他出生於天津,

青年時代的他,

隨著時代的浪潮選擇了西醫,

可本該從事一輩子西醫的他,

卻因一次與中醫藥的“偶遇”,

從此改變了自己人生的軌跡。


上世紀60年代,

他在天津大港醫療隊工作,

當時西藥極其缺少,

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正當他發愁時,

隊裡的一箇中醫,

卻做了讓他瞠目結舌的事,

無需什麼昂貴、稀有的西藥,

僅用幾付大自然裡的草藥就可治病救人。

這件事,讓他觸動極大,

這看上去這麼不起眼、

甚至有點古板的傳統中醫,

竟有著這麼大的力量!

於是,他暗下決心,

要搞懂這個傳統而又神奇的學科。

他在行醫過程中,

首先向一些農村老中醫去學習、

然後再自己查資料去自學,

可這樣的方式始終缺乏系統的中醫學習。

所幸1977年,他趕上高考的恢復,

他毫不猶豫地就報考了天津中醫學院,

(現天津中醫藥大學),

由此,西醫變中醫,

正式開啟了他的中醫之路。

疫情過後,一定要好好謝謝他!


時代變遷,在那個破四舊的年代,

中國人自己傳統的中醫,

越來越被視為過時,古舊的玩意。

年輕人們都不願意再去接觸它,

可選擇了中醫專業的他,

越去深入瞭解學習,就越對中醫著迷,

有著西醫基礎的他,清晰地意識到:

中醫雖古老,但並不落後,

時代進步了,重點應該是,

如何把老祖宗的智慧,

跟現代醫學結合起來。

可這對醫務工作者的要求非常高,

因為中西醫都懂的人才,

在中國實在太少了。


這時有著紮實西醫基礎的他,

發自內心的想挑起這副重擔,

從此他廢寢忘食,手不釋卷,

併為自己立下了:

“賢以弘德、術以輔仁”的座右銘。

他想要把中醫現代化,讓中國人,

能真正享受到兩種醫學體系的保障!


疫情過後,一定要好好謝謝他!


帶著這樣的信念,

他一直走在中西醫結合的路上,

一走就是40年餘載,

20世紀80年代,

他開拓了舌象色度學和舌底診研究。

20世紀90年代,

他又開展血管性痴呆系統研究,

明確了中風病證候和先兆症動態演變規律,

他所創立的腦脊液藥理學方法,

揭示了中藥對神經細胞保護作用的機制。


1999年,他又開始主攻方劑,

創建了以組分配伍,

研製現代中藥的途徑和關鍵技術。

把中藥成分和現代技術相結合,

推出方便於大眾服用的中成藥,

如:芪參益氣滴丸的臨床應用,

就給無數心肌梗塞患者帶來了福音。


21世紀初,他又完成了首箇中醫藥,

對冠心病二級預防的大規模循證研究,

積極開拓中成藥二次開發研究領域,

促進了中藥科技內涵和質量的提升,

極大的推動了我國中藥產業技術的升級。


疫情過後,一定要好好謝謝他!


從事中醫藥現代化研究40餘載,

迄今他已承擔並完成了,

國家及省部級科研項目40餘項,

他傾勤力心血,竭睿智之腦,

同時他更奉仁德之念。

他說:“賢以弘德”,即用你的,

高尚品行弘揚你的醫生道德;

“術以輔仁”,即用高超的醫術,

實踐你的仁慈愛心。

這是所他奉行一生的座右銘的內涵。

他說:仁心、仁術才是最高的德行。

病人有病求助於你,

可以把自己最隱私最痛苦的東西告訴你,

對你就是一份信任和託付。

醫生崇高的品德,

就是要全身心為患者服務,

就是要盡全力去維護他們的權益。


疫情過後,一定要好好謝謝他!


用精湛仁術,施弘德之願,

這樣的他早已在中醫界赫赫有名,

但他的名字出現在大眾面前,

還是緣於那場震動全國的非典。


2003年非典肆虐,

社會恐慌,談之色變,

在天津已犧牲了多位醫生,

是他帶著中醫學挺身而出,

他說:“SARS是一場特殊的嚴峻考驗。

它既考驗我們的黨性,


於是他主動請纓組建中醫醫療隊,

建立中醫紅區,

應用中西醫結合方法去救治患者,

並在紅區組織了一線救治,

開展了SARS中醫證候的流行病學調查。

最終他所總結的非典發病特點、

中醫藥在控制病情惡化、

改善症狀、穩定血氧飽和度、

激素減停等方面的經驗,

均被世界衛生組織編制的


疫情過後,一定要好好謝謝他!


他也因此,

被推薦為全國抗擊非典先進個人,

可他卻將這個榮譽讓給了別人。

他說:“我在外面指揮沒有生命危險,

榮譽應該給進入紅區一線的醫護人員”。

所以我們幾乎很少在當年的報道中,

聽到他的名字。

而他用中醫救治非典,絕對功不可沒!


用出色的仁心醫術,挽救病患於危難、

讓中醫藥在傳承中創新發展,

他一位真正的名師大醫。

這樣的他,

2005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2006年任天津中醫藥大學校長;

2010年任中國中醫科學院院長;


為中醫現代化這個宏大的使命,

他奮鬥了大半輩子了,

早已功成名就,

如今年過七旬,理應盡享天倫之樂,

但他仍然堅持在科研崗位上,

他說:“是病人培養了我們成為專家,

現在經驗豐富了,

應該更好更多的為患者服務。”


如此大醫大德的中醫領軍人物,

如果不是這次疫情,

可能很多國人還是不知道,

他是誰!


疫情過後,一定要好好謝謝他!


這次疫情,就如當年的非典一樣,

再次給中醫帶來了“轉機”,

而他,就是這次轉機的領頭人。

早在1月27日,大年初三,

正在天津指導防疫戰的他,

被中央疫情防控指導組急召飛赴武漢。


時隔17年,再一次的臨危受命,

他絲毫沒有懈怠。

而就是從這天開始,

他一直堅守在江城,

2月16日,72歲的他病倒了,

因勞累過度引發膽囊舊疾,

中央疫情防控指導組領導,

因為“武漢保衛戰”正到叫勁的時候,

還有那麼多人在等待救治,

“您不能再拖了,必須手術!”

於是,他說:

“不要告訴家人,我自己簽字吧!”,

這個時候在武漢病倒了,

他怕的是老伴擔驚受怕。

在武漢立即做了膽切除手術,

2月18日,為他手術時發現,

他的膽囊已經化膿、

膽管結石嵌頓壞疽了……


而手術後,他還輕鬆的以詩抒懷:

抗疫戰猶酣,身恙保守難,

肝膽相照真,割膽留決斷。

他笑著說:

“肝膽相照,我這回把膽留這兒了。”

風趣的話語,透著和藹、豁達。

如果不是他右手腕上封著的靜脈留置針,

我們都一定很難想象,

這是一位,

剛做過膽囊摘除手術的72歲的老人。


隨後很快,

他便再次投入到了前線工作中。

而他的兒子張磊也報名參加了醫療隊,

張磊是天津中醫藥大學,

2月21日,就是他帶領,

第12批天津支援湖北醫療隊,

他說:“父親這麼大年紀都來了,

我哪能坐得住?”

但他也同樣瞞著家人,

不想讓老媽又多一份擔心。


疫情過後,一定要好好謝謝他!

穿著厚重隔離服的張伯禮


但是,縱使張老如此赴湯蹈火,

他所擅長的中醫領域,

在抗疫初期仍是鮮有用武之地。

他說:相關部門對中醫藥認識程度還不夠。

他十分著急,要知道,

中醫團隊們憋足了勁要給老百姓治病,

可國家和老百姓都不待見!

但這尷尬的境遇沒有持續太久,

西醫的不足漸漸顯露,

他當即提議,緊急調集來自天津、江蘇、

湖南、河南、陝西等地的“中醫國家隊”


疫情過後,一定要好好謝謝他!


他深感此次在武漢的責任重大。

中醫上了“戰場”,

他與他的團隊,認真鑽研,

以“治病要緊”的精神,

把中醫的功效發揮到極致。


疫情過後,一定要好好謝謝他!


他發現,

很多輕症病人和普通流感患者,

其實幾付清熱宣肺的中藥就可治好。

於是,他主張採用,

重症患者可用西醫為主、

但有時輔助者也在起關鍵作用。


疫情過後,一定要好好謝謝他!


並配備一臺中藥配方顆粒調劑車,

可根據病人病情在一定程度上,

滿足個性化用藥需求,實現因人施方。

更為關鍵的是,

醫務人員還組織患者來練習,

太極拳、八段錦,

再融入中醫的理療,如針灸、按摩等。

總體來說,用上這些中醫方法的病人,

情緒非常安定,醫患關係非常好。


疫情過後,一定要好好謝謝他!


對於社會各界對於中醫藥療效的質疑,

有兩個重要標準:

第一,病人痊癒的時間是否縮短,

第二,輕症患者是否會轉向重症。


而在央視《新聞1+1》,

白巖松對話張伯禮院士中,

他講了這樣一個故事:

他的3名同事也感染了,

本來他們的領導認為沒希望了,

說能不能儘量搶救。

北京的中醫院的劉清泉教授親自去看了後,

我們共同研究的配方,給了藥以後,

三天,到現在已經用了將近十天了,

病人狀況出現好轉,

其中2人可以說肯定完全能夠復原了,

死不了了。”


疫情過後,一定要好好謝謝他!


如何把中醫,

真正引到現代化的路子中來,

是他給自己出的畢生考題。


而到3月10日,

11日他在接受經濟參考報採訪時,

公佈了這樣一組數據:

這裡總共收治的567名患者,

其中治癒482人,轉院82人,

(含14名有基礎病),

高達10%的轉重率相比,

沒有一例患者出艙後復陽。

給全國人民,交上了一份:

零轉重、零復陽,醫護人員零感染的,

都加入了中醫療法,

而放眼全國,

加入中醫藥的治癒率更是超過了90%!


疫情過後,一定要好好謝謝他!


中國-世衛組織聯合考察組,

外方組長布魯斯也公開表示,

中國的方法是目前唯一的,

被事實證明成功的方法。

很多人說現在沒有藥、沒有疫苗,

所以沒辦法,

而中國的做法是,有什麼就用什麼,

能怎樣拯救生命就怎樣拯救生命。


至此,中醫向全國人民、

全世界人民展示了它的魅力!

而一個沉寂許久的、

關於中西醫哪家強的爭論,

又藉機再一次浮出了水面。

面對爭議,他說:

“我覺得爭這個是無聊的,

這種爭論的背後有的是無知,

某種意義還有利益集團在操縱,

當然更多的可能也是糊塗。”


因為,在他眼裡:

中西醫能夠優勢互補,

沒有孰好孰壞,

給病人更好的照顧,

治好病人,才最要緊!


而對於他來說,

中醫的傳承事業的根本,就是救人。

如何利用老祖宗傳下來的財富,

與時俱進,

讓更多人能接受到更有效醫治,

才是他最重視的。


疫情過後,一定要好好謝謝他!


如今,疫情已逐漸顯露轉機,

多地持續多日的零新增病例,讓人欣慰。

此時,這位用一生鑽研中醫事業、

至今仍處在抗疫前線的古稀老人。

3月3日,他在武漢接受了,

人民日報新媒體的專訪,

提出了“以後有類似疫情出現,

務必第一時間上中藥”等四大建議:

一,是今後再有類似疫情出現,務必第一時間上中醫藥,中醫藥干預越早效果越好

二,是中醫成建制、“承包”定點醫院是好方式,可以獨立按中醫藥方法施治,很快總結出好的經驗;

三,是應將中醫藥納入國家公共衛生體系之中,必須給中醫明確的地位,真正做到中西醫並重、中西藥並用;

最後,更長遠地講,醫療、預防也應一體化,不能截然分開。

而在採訪快結束的時候,

他發出了這樣一句感慨:

“我希望,民眾在疫情過後,

不要忘了中醫。”

聽到這句簡簡單單的話,

很多人都想落淚,

這是他最真實的呼籲,

引人深思,讓人痛省!


是啊,

如果不是這場來勢洶洶的疫情,

很多人可能早就遺忘了中醫,

因為中醫與這個時代格格不入,

太不適合這個急功近利的時代了。


當然老百姓也不會知道,

一個叫張伯禮的老中醫,

更不會知道他,

還是上一次的非典英雄,

因為非典結束後,

國人早已忘記了中醫,

一起忘記的還有張伯禮。

17年前,

我們就欠中醫一個正名,

而17年後的今天,

請讓我們記住他,

記住那些和他一樣,

為中醫前仆後繼的人。


而除了記住,

我們更欠他一句深深的感謝:

謝謝您,張老,

謝謝您:

傾勤力心血,竭睿智之腦,

奉仁德之念,

熱愛中醫,學習中醫,

研究中醫,發展中醫,

奉獻中醫一輩子!


視頻:對話張伯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