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他制”到“自制”,家长巧用“横山法则”轻松培养孩子自制力

华裔女孩凯伦(Karen)在网上倾诉了自己从小到大一直活在父母高压控制之下的生活,一经发布大家炸开了锅,我们来看一下女孩说了些什么。

从“他制”到“自制”,家长巧用“横山法则”轻松培养孩子自制力

女孩是一名澳大利亚华裔,在她小的时候,父母举家移民到这里生活。女孩说她的父母从来不允许她去朋友家玩,他们认为女孩子在外留宿容易被人“想歪”。

女孩13岁的时候,父母每天都会留意与女孩接触的网友,“明目张胆”偷看女孩的每一封电子邮件,然后在不经过女孩的同意下进行有选择性的删除。

女孩15岁的时候,她的妈妈过马路还要紧紧牵着女孩的手。从小到大,女孩必须遵守家里的门禁规则:9:00前必须回家。在回家之后,还要面对父母的盘问:“你去哪了?去干什么了?谁和你在一起的?”

如果是在女孩小的时候,父母这种行为还可以理解,但是当女孩已经21岁并开始工作了,她的父母依旧如此。

有一次女孩和同学参加生日派对,告知父母晚上不会回去,女孩的妈妈竟然说:“你肯定被人绑架了”,随后女孩的妈妈选择了报警。

从“他制”到“自制”,家长巧用“横山法则”轻松培养孩子自制力

女孩终于受不了父母的控制,想要搬离出去,但是女孩发现自己就像一只刚刚破壳的小鸡,不知道应该如何融入到社会中去。

女孩说她至今记得妈妈的一句话,“你问我什么时候才不会像警察一样去管你?我以前管你,当你40岁我还是会管着你......”

从“他制”到“自制”,家长巧用“横山法则”轻松培养孩子自制力

事实上,女孩所遭受着正是父母编织的控制巨网。这种控制行为往往打着“我是为你好”的幌子。比如:“我是为了你好,所以你必须回家吃饭;我是为了你好,你必须什么都听我的。”

女孩父母的行为严重影响了女孩的生活,在她小的时候因为父母的限制没有自由,长大之后也丧失了交友的能力,让女孩倍感孤独。

很多父母没有意识到自己的控制行为会给孩子造成伤害,自制是一件好事,但是父母把“自制”变成“他制”,就适得其反了。

从“他制”到“自制”,家长巧用“横山法则”轻松培养孩子自制力

那么,如何改变父母的控制行为?我们来学习一下“横山法则”。

01.什么是“横山法则”

日本社会学家横山宁夫认为:最有效持续不断的控制不是强制,而是触发个人内心的自发控制。人们将这一观点称为“横山法则”。

“横山法则”告诉我们:自动自发的做事才是最有效的,这种自主性并非出于父母外在的强制力量,而是出于孩子内心的自我控制。

言简意赅,横山法则就是指父母要学会让孩子主动去做自己的事,而不是因为父母的强制而被迫去做。

想要改变父母的控制欲,就要先让父母知道,自己的控制欲会给孩子造成多大的伤害。


从“他制”到“自制”,家长巧用“横山法则”轻松培养孩子自制力

02.控制欲对孩子造成的影响

记得《少年说》的一期节目,一个女孩对妈妈的告白让我印象深刻。

女孩读初一,她一开始是这么说的:“我的妈妈是一个特别有条理的人。”说完,女孩拿出一份日程表,那是妈妈特意为她“定制”的暑假日程表。


从“他制”到“自制”,家长巧用“横山法则”轻松培养孩子自制力

在这个日程表中,不仅仅包括什么时候学习、吃饭、娱乐,还包括了很多生活的细节琐事,比如饭前洗手、在家不可以抖腿,早起要先叠好被子等等。

最后,女孩请求妈妈:“能不能不要再对我做这么细致的规划了?”而女孩妈妈却坚定地说:“这是一个妈妈最基本应该做的事。”女孩妈妈继续说道:“就是因为我们早出生、早经历,所以我们才会把自己的经历提前告诉你,妈妈说的话即使不是百分百正确,肯定也有百分之六七十是正确的,我希望让你少走弯路才这样做。”而此时,女孩脸上掩饰不住的失落和无奈。


从“他制”到“自制”,家长巧用“横山法则”轻松培养孩子自制力

主持人一阵见血地说:“自制是一件好事,但是女孩妈妈把自制变成他制,就成了压力。”

女孩妈妈打着爱的幌子,在孩子身上安装了一个监控器,孩子的一举一动都得按照她的规划去走。这位妈妈的做法其实是因为她有着极强的控制欲,而控制欲强的人,往往过度干涉别人而不自知。这种父母经常把这几句话挂在嘴边:

“我是为了你好”

“我是过来人,不会害你的”

“你要听话!”

父母不知道的是,正是他们错误的爱,才给孩子的心灵造成最大的伤害!


从“他制”到“自制”,家长巧用“横山法则”轻松培养孩子自制力

作家武志红在《感谢自己的不完美》中说:幸福的家庭,都有一个共同点,家里没有控制欲很强的人,而不幸的家庭,都有一个控制欲很强的人。过于管控孩子的情绪、习惯和行为,结果往往都不尽人意。

控制欲强的父母,孩子没有自己的主见,更没有表达自己的机会,他们的世界只有一种声音,就是父母的声音。父母的话不容置疑,担心孩子冷,就不停的添加衣服;怕孩子吃不饱,便追着喂饭;担心孩子上学迟到,每天当孩子的“人工闹钟”;害怕孩子学坏,于是孩子有一点不应该的行为,他们都会暴跳如雷。

当父母埋怨孩子做事拖沓成性,生活不能自理的时候,却忘了正是自己的强制才把孩子推入了没有自制力的深渊。

从“他制”到“自制”,家长巧用“横山法则”轻松培养孩子自制力

孩子没有自制力,将会严重影响未来的生活。培养孩子自制力刻不容缓,但这一过程不是在短时间内就能完成的,“横山法则”可以帮助孩子学会自我管理,帮助父母改善控制欲。

03.巧用“横山法则”,让“他制”顺利过渡到“自制”

雨果说过:“真正的强者,是具有自制力的人。”

但是,并不是所有人都有很强的自制力,大人尚且难以做到,别说一个孩子了,所以对孩子而言,他们更需要一个从“他制”到“自制”的过程,而这个过程会贯穿孩子的一生。

学龄前的孩子好动、好奇心强、注意力不易集中,家长要学会巧用“横山法则”,减少去孩子的控制,激发孩子的内在驱动力,这样孩子的自制力就会渐渐由“他制”过渡到“自制”。当孩子的日常行为变成一种习惯时,自制力也就自然而然地形成了。


从“他制”到“自制”,家长巧用“横山法则”轻松培养孩子自制力

那么,家长应该如何应用“横山法则”呢?

一、允许孩子犯错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但“过而改之,善莫大焉”。人不就是在不断地犯错中慢慢成长起来的吗?不犯错误长不大,经验、教训才会让孩子更好地成长。

1.家长要控制自己的情绪

面对孩子的错误,家长学会克制自己的情绪,心平气和地和孩子交谈。毫无节制的发脾气,只会让孩子不敢讲实话,甚至说谎,以此逃避家长对他的惩罚。

相反,若父母可以心平气和地面对孩子的问题,孩子才会对无意所犯的错误没有后顾之忧,才能做到坦诚的和家长交流。

比如,孩子喝水时把杯子打碎了,妈妈此时不能训斥孩子,否则孩子会感到在妈妈心中一个杯子比自己重要;如果妈妈先关心地问:“你有没有扎到手了?疼不疼?”让孩子感受到自己在妈妈心目中的重要性。接着,妈妈再就孩子打碎杯子的这一行为进行分析,才能使孩子心服口服。


从“他制”到“自制”,家长巧用“横山法则”轻松培养孩子自制力

2.听孩子诉说

请孩子把犯错时的想法和做法说出来,这对孩子不仅是一种尊重,也可以找出孩子犯错的原因,有助于家长找出孩子的问题,并给予孩子心理上和技术上的指导。在孩子述说时,不可轻易打断孩子的叙述,更不要用自己的推测来代替事实本身。


从“他制”到“自制”,家长巧用“横山法则”轻松培养孩子自制力

3.鼓励孩子大胆去做

若家长总希望自己的孩子循规蹈矩、不越雷池半步,孩子是不会明白自己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的,又怎么会有创造力和想象力呢?

因此,家长要大胆地鼓励孩子多做事,不要怕他们犯错,当然更重要的是孩子犯了错误后,积极引导他认识错误、分析错误的原因,以便对症下药,和孩子一同找出解决方法。


从“他制”到“自制”,家长巧用“横山法则”轻松培养孩子自制力

二、制定合理的“家庭制度”

“玩完玩具之后必须放回原处!”“如果你再不睡觉,我就不管你了。”这些话看似力度十足,但是对6岁前的孩子可能起不到任何作用,反而会让他们稚嫩的心灵因为父母这些简单、粗暴的命令口吻而受到伤害。

相反,家长如果制定出一套家庭制度,情况就大为不同,有利于培养孩子的自制力,为提高其独立能力打下基础。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认为“好习惯受益终身”,用“制度”约束孩子可以帮助其形成良好习惯。

合理的“家庭制度”对孩子的规制作用是显而易见的,但是,在制定过程中,家长要注意以下几点:

1.不要太早定“制度”

2岁以前的孩子认知能力有限,对遵守“制度”更毫无概念,他们只会用一些不合理的举动表达自己的实际需要。对此,家长不必急着定“制度”,而是尽量在孩子提出不合理要求时转移他们的注意力。

在孩子2岁以后,家长可以开始考虑给孩子定一些“制度”,让孩子必须明白,自由并不是无限的,他必须接受并遵守一些规则。


从“他制”到“自制”,家长巧用“横山法则”轻松培养孩子自制力

2.和孩子一起定“制度”

定制度之前,不仅父母之间应进行商量,同时还要充分考虑孩子的意见,以便制定出合理且能为孩子所执行的“制度”。

当孩子的行为不合规矩的时候,家长就以此为凭据令他们心服口服。需要注意的是,“制度”不能太多,而是应该根据孩子所处年龄段的特点,从主要问题上入手,从执行几条简单但关键的规则开始,这样孩子比较容易掌握并遵守,养成良好的习惯,为培养自制力创造条件。否则,只会带给孩子压力,甚至引起他们的反感。


从“他制”到“自制”,家长巧用“横山法则”轻松培养孩子自制力

3.定了“制度”就要遵守

“制度”一旦定下来,就不宜随意变动,孩子和家长都要遵守。因为孩子良好习惯的养成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父母的态度。例如,规定孩子在吃饭前要把玩具收拾好;在睡觉前要自己洗袜子等。如果定了这些制度,在生活中就必须遵守,不能随意敷衍,以免给孩子留下“制度是可以打破或无需遵守”的印象。当然,让孩子遵守“制度”进而形成习惯并不是短时间内就能完成的,所以家长不可操之过急,要经常积极提醒,持之以恒。


从“他制”到“自制”,家长巧用“横山法则”轻松培养孩子自制力

三、鼓励能让孩子更好地“自制”

鼓励是对孩子能力的尊重和信任,是对孩子取得进步的肯定,是对孩子努力过程的赏识。在培养孩子自制力的过程中,家长千万不要吝啬自己的鼓励,因为你的鼓励对孩子来说就是春天里的暖风,就是冬天里的阳光,它能让孩子懂得“控制一下就能获得不一样的结果”的道理。

1.鼓励孩子要讲究语言艺术

鼓励孩子时,家长应该采用正面鼓励的方式,多用肯定的语气。例如,孩子今天没有摔玩具,家长的一句“你做得真好”就比“你怎么不摔了”效果好得多。

强调优点、弱化不足也是一种值得尝试的方式。例如,孩子画画时只坚持了2分钟,家长不要说“你为什么只坚持了2分钟”,可以说“你比昨天多坚持了30秒”。鼓励孩子所做的努力,例如“看,你已经有了进步!”

另外,孩子努力做某事应该是为了自己,而不是为取悦任何其他人。所以,当孩子有好的表现时,父母更好的鼓励应该是“爸爸、妈妈真为你感到高兴。”

从“他制”到“自制”,家长巧用“横山法则”轻松培养孩子自制力


2. 物质鼓励与精神鼓励都要有

适当的时候给孩子一定的物质奖励,还是有效果的。但是家长要注意分寸,一味地进行物质奖励,会让孩子养成做事情谈条件的坏习惯,这对孩子的成长是极为不利的,因为孩子的要求只会越来越多,而物质奖励跟不上的话,就会丧失做事的积极性。

精神奖励比较抽象,家长要学会灵活运用。比如,当孩子自己洗衣服之后,可以给一次物质奖励,当孩子连续洗衣服之后,家长可以试着用一句得体的鼓励“你做的真不错”来表扬孩子,或者用一个肯定的微笑、给孩子竖一个大拇指等,这些都是不错的奖励方式。

从“他制”到“自制”,家长巧用“横山法则”轻松培养孩子自制力

四、懂得舒缓急躁情绪的孩子才会“自制”

如果孩子经常表现得很急躁,他自己又不会处理,也得不到家长的及时引导,孩子就会乱发脾气,遇事不能冷静思考,听不进别人的意见,容易主观臆断,形成急躁的性格。家长要做的就是引导孩子把自己的委屈通过正常的方式宣泄出来,而不是呵斥孩子立刻停止哭闹,这样才能让孩子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学会冷静处理事情的方法与技巧。

1.让孩子学会倾诉

孩子乱发脾气一定是他的内心需要满足,家长首先不要急躁,不要跟着孩子一起发火,而要试着接近他,了解他内心的想法,引导他把心中的不快说出来或写下来,倾诉以后孩子就能感到轻松。这样孩子在以后的生活中再有类似的情况时,他就知道如何正确发泄了。


从“他制”到“自制”,家长巧用“横山法则”轻松培养孩子自制力

2.让孩子学会转移注意力

注意力转移是缓解急躁的一个不错的方法,比如,家长告诉孩子可以自己出去找小伙伴玩一会儿,或者和自己的遥控汽车玩玩,或者给自己喜爱的芭比娃娃穿衣服,或者听听自己喜欢的故事。这样,孩子就会渐渐知道心里急躁时可以先去干点别的事情,心情就会变好。

3.做孩子的“榜样”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他们往往是从父母那里学会对待他人的方式。为了使孩子更好地掌控自己的情绪,父母应恰当表达自己的感受,并将“技巧”传达给孩子。例如,父母可以跟孩子一起分享自己的感受,这中间父母就教给孩子很多东西,孩子可以看到父母是如何表达沮丧、兴奋、悲伤和愉悦的。潜移默化中,孩子就会渐渐学会正确表达自己的感受。


从“他制”到“自制”,家长巧用“横山法则”轻松培养孩子自制力

4.告诉孩子急躁是不好的表现

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情绪,孩子也有生气的权利。然而,如果任由孩子的这些不良情绪继续发展,孩子很可能就会养成暴躁、焦虑的性格,对孩子的发展极为不利。所以,家长一定要告诉孩子,如对他说:“爱发脾气的孩子不可爱、不讨人喜欢”,“爱发脾气对身体健康不好”。他们在再发脾气时,就会拿这个标准要求自己,控制自己,争取不急不躁,这样孩子就会慢慢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了。


从“他制”到“自制”,家长巧用“横山法则”轻松培养孩子自制力

结语:

控制不是爱,“为你好”不是理由,家长的控制欲只会成为孩子自由成为的“枷锁”,雏鹰总有一天要翱翔于天空,父母要学会放手,孩子才能飞得更高,如果你也是一个“控制型”的家长,那么不妨来试试“横山法则”,从“他制”到“自制”,孩子才能更好的长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