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常做家务好处多,巧用“5+3法则”,培养爱做家务的勤快娃

我家若兰自从会迈开步走路开始(那时候她刚满1岁),我扫地,她抢扫帚,爸爸拖地,她拽拖把,反正不管我和宝爸干什么,她都要来“插一手”。而且,我们越是拒绝,若兰抢的越欢,“抢不到”的时候还会闹脾气。这样的情景,很多宝爸宝妈是不是也经历过?

孩子常做家务好处多,巧用“5+3法则”,培养爱做家务的勤快娃

一、这样的“爱”,其实是“碍”,孩子干家务好处多!

生活中,很多家长(尤其是老人),很少让孩子参与到家务中来。在他们的眼里,做家务活是大人的事情,孩子只负责好好读书,考个好成绩就行了。家长们因为太疼爱孩子了,所以舍不得让孩子干一点儿脏活累活,总是事无巨细地为他们包办一切。

然而,哈佛大学一项长达20年的研究表明,爱做家务的孩子跟不爱做家务的孩子相比,就业率为15:1,前者的收入比后者高20%,而且婚姻更幸福。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曾对全国2万个小学生家庭进行的调查也表明,孩子做家务的家庭比不做家务的家庭,孩子成绩优秀的比例高了27倍。

孩子常做家务好处多,巧用“5+3法则”,培养爱做家务的勤快娃

卢梭说过:在人的生活中,最主要的是劳动训练,没有劳动就不可能有正常的人的生活。一个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好吃懒做的人,是不可能成为有用之人的。孩子不能只一心学习不爱劳动,劳逸结合才能发挥潜能。通过做家务这件事,孩子不仅能够锻炼身体,还能培养动手能力、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让孩子负责特定的工作,也有助于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和责任心。世界上越来越多国家,都把做家务视为孩子必须掌握的能力。

(关于让孩子干家务的好处,若兰妈咪曾专门发文讨论过,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点击阅读: )

但是,现实中很多家长出于对孩子的疼爱,舍不得让孩子干家务,却因此限制了孩子的动手能力,剥夺孩子尝试或锻炼的机会,在孩子走向独立的道路上制造了诸多障碍,忽略了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家务劳动对孩子的动作技能、认知能力的发展以及责任感的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舍不得让孩子干家务,这不是在”爱“孩子,而是在“碍”孩子。

孩子常做家务好处多,巧用“5+3法则”,培养爱做家务的勤快娃

二、引导孩子养成爱做家务的好习惯,家长牢记5个“要”

现在,有很多父母已经意识到了让孩子做家务的重要性。 力所能及的劳动是孩子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 它关系到孩子今后的就业成才和生活幸福,是孩子的一门必修课。因此, 家长要创设良好的条件, 让孩子从小就自然而然地参与并热爱劳动。那么,怎样才能引导孩子养成爱做家务的好习惯呢?家长只要牢记5个“要”,就可以培养出爱做家务的“勤快娃”。

孩子常做家务好处多,巧用“5+3法则”,培养爱做家务的勤快娃

1、要抓住孩子的“劳动敏感期”,从小开始引导培养。

儿童心理学研究表明:幼儿期心理活动的主动性明显增加,喜欢自己去尝试体验。1岁多的小宝宝,才刚刚会走路,他很希望能够用自己的肢体来接触并感受外界的一切。所以,他会对大人劳动的工具产生好奇。因为他之前没有玩过这些东西,所以他会模仿大人的样子来使用这些工具。

在这种“好奇心”的驱使下,什么都要“插一脚”,比如大人扫地时也要扫,大人洗衣服也要洗,大人做饭也要做,大人倒垃圾也要倒……这可以称之为孩子的“劳动敏感期”。家长一定要尊重幼儿的好奇心,激发他们探索的兴趣。

孩子的“劳动敏感期”,是孩子养成勤劳习惯的关键期。在这个阶段,让孩子帮忙、动手,这一切都是轻而易举,父母可以把握孩子这个时期的心理特点,因势利导。在保证孩子安全的前提下,本着“大人放手,孩子动手”的原则,让孩子去做力所能及的事情。这时候家长们千万不要嫌弃孩子“捣乱”。如果你的“嫌弃”导致孩子挽手旁观后,想再让已经长大的孩子变得勤劳,就如同“教牛上树”,会让你心力交瘁。

另外,许多父母在孩子小的时候,总是不舍得让他一起参与家务,等到觉得孩子大了可以帮忙了才开始指挥, 吆喝孩子做这做那, 结果发现孩子根本就不情愿。如果从孩子的幼儿期开始, 就让其参加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 他们就会自然而然地愉快地参加, 而且没有辛苦的感觉, 更不会认为是额外负担。

所以,要想让孩子养成爱做家务的好习惯,就要抓住孩子的“劳动敏感期”,从小开始引导培养。

孩子常做家务好处多,巧用“5+3法则”,培养爱做家务的勤快娃

2、家长要以身作则,树立爱劳动的好榜样。

教育家蔡元培说:家庭者,人生最初之学校也。

任何一个孩子,都是由于父母的教育和环境的影响,才形成了不同的人格品质和能力的。

老祖宗有句话叫“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小孩子平时接触最多的人就是自己的父母,所以家长们平时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行为,时刻记着自己的小孩在关注着自己,要给他们树立一个热爱家务劳动的榜样。

我们老家有一句俗话:两勤加一懒,想懒不得懒。两懒加一勤,想勤不得勤。就是说,如果2个“勤快人”和1个“懒人”在一起,这个“懒人”也懒惰不起来了,也会变成“勤快人”。如果是如果2个“懒人”和1个“勤快人”在一起,这个“勤快人”也勤快不起来了,也会变成“懒人”。

每一个家庭都会有很多的活要做,如果父母不怕脏不怕累,干活的时候也不抱怨,那么孩子们也会学得勤劳爱劳动。如果爸爸妈妈们每天都非常的懒,不爱劳动不爱搞卫生,那么小孩子也会跟家长学得变懒,不爱劳动,甚至无论什么事情都要大人帮自己做。

所以,家长们,平时不要因为做家务太累或讨厌做家务而在孩子面前发牢骚,以免给孩子造成做家务活很烦人的印象。父母做家务时可以放点音乐、哼哼歌, 以营造良好氛围。 孩子在幼儿期是充满好奇和喜好模仿的, 他们在看到家长整理房间、洗衣服、洗菜时, 会有一种新奇感, 也会产生浓厚的兴趣,非常乐意模仿家长做这些家务活。这时, 家长一定要抓住时机,引导孩子做一些十分简单的事情, 如: 洗衣服时, 可以引导孩子洗小手绢、袜子等小件物品,打扫房间时给孩子也准备一块抹布等, 要让孩子体会到劳动的快乐。

孩子常做家务好处多,巧用“5+3法则”,培养爱做家务的勤快娃

3、要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幼儿进行经常的家务劳动。

引导孩子养成爱做家务的好习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一定要有目的、有计划的进行。

首先, 应正确看待孩子的年龄特征及个体差异, 因人施教。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尽早学会去做家务劳动, 并能做好, 这是人之常情, 但家长也应针对孩子的年龄特点以及孩子的实际能力, 提出相应的要求。

如: 三四岁的孩子可以让他们学习饭前摆放餐具、洗手绢、整理图书玩具等;五六岁的孩子可以让他们学习叠被褥、洗碗、收拾饭桌、扫地等。除了必要的帮助外, 不宜要求过高、过严, 应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 让孩子一点一点进步。

(前几天,若兰妈咪也曾专门分享了每个年龄段的孩子适合干的家务活 ,有兴趣的培养可以点击阅读: )

孩子常做家务好处多,巧用“5+3法则”,培养爱做家务的勤快娃

其次, 要合理安排任务,给孩子选择的权利,鼓励成长。根据孩子的年龄,给孩子安排家务要循序渐进,逐级发展,让孩子始终有探索、学习的动力,当孩子掌握了比较简答的家务之后就要给孩子安排更难的家务来做,比如教会孩子收衣服、叠衣服之后就教孩子怎么用洗衣机。

另外,经常做一项工作会令人感到乏味,尤其是孩子更是这样,要在孩子能承受的范围内,经常变化任务,根据孩子的性格特点进行任务安排,给孩子以新鲜感。比如:家长可以列一份家务清单,并且邀请每一位家庭成员,包括孩子都需要认领自己想要做的家务,让孩子自己选择其中的一两项工作,这会让他/她感到,自己拥有选择和控制的权力,从而心甘情愿去做自己选择的工作。也可以和孩子一起制作一个带转盘的家务轮,然后把孩子可以做的所有家务写上,转到哪一个,就领取哪一项任务。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将让做家务这个事情变得更有意思。

再次,在习惯的养成中一定要坚持不懈, 持之以恒。孩子刚开始做家务, 往往做得很慢, 有时甚至闯祸, 家长不要因此就不让孩子动手, 而要给孩子示范正确的动作, 耐心教他们怎样做, 鼓励孩子坚持劳动。有些家长有时心血来潮, 让孩子做家务, 看到孩子做得不合心意, 便大声呵斥孩子:看你干的啥? 越帮越忙! 这样做的后果只会打击孩子做家务的积极性, 让他们形成你做得好, 你做吧的消极心态。良好习惯的养成需要长期坚持, 所以合理的要求一经提出, 就应坚持不懈、持之以恒。

最后, 用记录表的方式, 评价孩子在家的劳动情况。家长可以设计 小能手劳动情况记录表,记录幼儿在家独立生活及劳动的情况。如: 完全独立完成的项目打√, 有时独立完成的打△, 常需成人帮助完成的打×。五六岁的孩子可以设计洗碗、收拾饭桌、扫地、整理书桌书橱、整理床铺等栏目, 请孩子自己把每天做的情况用符号标出来。为了调动劳动的积极性, 开始可以用贴画记录, 后来慢慢用打√代替。

孩子常做家务好处多,巧用“5+3法则”,培养爱做家务的勤快娃

4、要把任务细致化,并给孩子做示范,向孩子传授相关技能。

对于年龄比较小的孩子,一个整体的概念(像“把你的房间收拾好”)可能会让孩子困惑并挫败孩子的积极性。把一个任务分拆成数个步骤(把玩具装进玩具箱里,把书放到书架上摆整齐等等),这样他才会确切的理解你的要求。

另外,家务劳动是需要技能的,家长不要期望孩子没有经过任何训练,就知道怎么做了。在最开始的阶段都需要花时间训练孩子。父母可以根据孩子的兴趣和能力因势利导,通过具体、细致的示范,从身边的小事做起,由易到难,教给幼儿一些自我服务的技能,如学习自己擦嘴、擦鼻涕、洗手、刷牙、洗脸、穿衣服、整理床铺等。这些看上去虽是很小的事,但实际上给幼儿创造了很好的锻炼机会,无形中幼儿独立生活能力。

做家务其实是交给孩子生活技能的一个重要的部分,开始的时候,父母们需要亲自给孩子做示范,耐心的讲解,回答孩子所有的疑问直到他能够独立完成。即使孩子忘记了某个步骤,不要批评他,高高兴兴地提醒他直到他记住为止。

孩子常做家务好处多,巧用“5+3法则”,培养爱做家务的勤快娃

5、要多肯定孩子的付出和贡献,及时给予鼓励和夸奖。

著名的心理学家阿德勒说过:生活的意义在于贡献,合作,对他人感兴趣。那对孩子来说,不论年龄大小,都是重要的家庭成员,让孩子在家庭当中承担家务是最好的贡献,合作,帮助他人的方式。

在孩子有自主意识之后就会产生帮助家人的意愿,因此,家长在孩子两岁左右就要开始引导和教育。在孩子年龄尚幼时可以鼓励他们做一些小事,比如帮家长递东西挂衣服,自己扔掉垃圾和尿布等,让他们把做家务活当做一项特别的游戏。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和心智的成熟,家长就可以适当地增加家务的难度,让他循序渐进地完成家务。

当孩子完成一项工作后,作父母的要给以适当的肯定和赞赏,当孩子的存在价值被肯定,自己的工作能力被肯定,他们也会感到无比的兴奋和快乐,在很大程度上增进孩子的自信心。

在这里不推荐,直接和孩子说:“哇,你真棒!”“你做的真好!”“你真厉害!”这些话。你的夸奖是一定要建立在发现孩子的努力之上的,描述性的鼓励就很好。比如:我看见你帮妈妈收拾了桌子上的垃圾,而且擦掉了桌子上的水等等,这样的描述是越详细越好。

另外,要注意肯定孩子的付出和贡献,告诉孩子他做的家务对家里人来说有多么重要,让孩子体会到自己的价值,这样孩子就会很开心地多干一些家务。

孩子常做家务好处多,巧用“5+3法则”,培养爱做家务的勤快娃

三、引导孩子养成爱做家务的好习惯,家长切记3个“不要”

家务劳动是维持家庭正常生活所不可缺少的,但是,有不少孩子觉得做家务“又脏又累”、“不关我的事”、“很无聊”.......孩子们天生都很是“勤劳”的,不喜欢干家务,未必是孩子的问题,也许是家长的引导方式出了错。要想引导孩子养成爱做家务的好习惯,家长切记3个“不要”。

孩子常做家务好处多,巧用“5+3法则”,培养爱做家务的勤快娃

1、忘记“完美主义”,降低标准,不要对孩子要求太苛刻。

mcintire说:“没有一个人是完美的,不要坚持完美。否则,你可能会跟你的孩子发生矛盾。或者是你可能会变得激进,这将会破坏你的初衷。”

如果某项工作要求每次都必须完成得尽善尽美,那这绝对不是一项适合孩子去做的工作。最好的方法是让孩子用一种轻松的方法完成家务。

对年龄比较小的孩子来说,有时让孩子参与要比结果更重要。孩子开始做家务,必然是不熟练的,不要按照家长的标准去要求孩子。只要孩子能完成就应该给与表扬,要给孩子时间去适应和熟练,不要一下子就要求完美。如果孩子洗的袜子不够干净,擦的桌子不够亮,不要去批评他的工作,要在表扬他优点的基础上,提出今后改进的要求。比如家长可以这样说,你今天地扫得很干净,就是角落给忘了。妈妈相信你明天肯定能把地扫得更干净。家长要及时肯定孩子的劳动成果,保护孩子的积极性,让孩子体验到被尊重的感觉。

孩子常做家务好处多,巧用“5+3法则”,培养爱做家务的勤快娃

2、不要怕孩子“添乱”,随时做好收拾烂摊子的准备。

很多家长应该都遇到过这种情况:本来几分钟可以搞定的事情,因为小宝贝的“热情参与”,经常十几分钟甚至半个小时都还是一团糟。

因为怕孩子给“添乱”,“帮倒忙”,所以,每当孩子想要“插手”的时候,大人就会跟孩子说:“去去去,一边去,别瞎捣乱!”“我累死了,你能不能消停一下!”可是,当你希望孩子“不消停”的时候,孩子的热情却再也回不来了,不得不说,这是因为大人为了省事而导致的错误。

年龄比较小的孩子,由于心智和体格的限制,很多时候都是“帮倒忙”,“瞎添乱”,这时候家长要随时做好收拾烂摊子的准备。

孩子常做家务好处多,巧用“5+3法则”,培养爱做家务的勤快娃

3、不要用金钱为筹码促使孩子做家务。

父母应有意识地让孩子感受到他也是家庭中的一分子, 有责任和义务为这个家做些什么。要让孩子明白, 参加扫地、洗菜、擦桌子等家务劳动是他的义务, 而不是帮别人干活, 这样孩子在干家务时, 就会心甘情愿去做, 而不是讨价还价地讲条件了。

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家长千万不能利用金钱为筹码促使孩子做家务,否则孩子内心不会对做家务产生自觉自愿的情绪,会认为凡事都需要别人先给好处自己才能去帮助他。事实上家长要对孩子用语言和肢体动作表达感谢和赞扬,不吝啬夸奖,多多拥抱孩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