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成败归因”理论,消除孩子自我否定观念

不要总在否定自己的过去。若如此,你今日的一切,将成为永远被明日否定的昨日。 ——刘季

21世纪的自我评价新词

“我不行”

“我不会”

“我不好”

“我不去”

在成年人的世界里,自我逃避的话语就是简单的三个字“我不........”

但人人都喜欢听到别人肯定自己的声音,但他们却首先否定了自己。

巧用“成败归因”理论,消除孩子自我否定观念

其实,在我们的身边有很多这样教育自己孩子的父母,我们听到身边的大人们教育他们的孩子时,常常会对孩子说:

“你能行”

“你可以”

“你很好”

此时,孩子们原来愁眉苦展的脸已经阳光灿烂,笑靥如花。他们最终带着这份来自父母的肯定与鼓励,迎来他们顺风顺水的人生。

一个孩子在自我肯定下成长,才会有一个强大的内心,才会在未来的路上不断地前行。

孩子为什么会产生自我否定?

1.觉得自己能力不够,否定自身能力

孩子因为年龄较小,在面对外界事物时,总会寻求父母庇护,从而来否定自身,常常觉得自己做不到,自己能力不够,产生这种自我否定意识。

当父母们带着孩子去第一次学游泳时,孩子会因为没有学习过游泳的方法,不知道怎么去游,当父母们让他去尝试时,他就因为本能的条件反射,说我不会,我做不到。

当父母们要求考一直在班级里考第二名的孩子在下一次考第一名时,孩子也会说我做不到,因为他对自己的能力已经做出了以往经验的判断,第一名已经突破了他们的能力界限。

2.做某件事情没有得到反馈和回应,觉得大家肯定不喜欢

当孩子们在父母的允许下拿着糖果去找别的小孩子玩时,其他小孩子拒绝接受,因为他们听妈妈的话,不能随便接受别人的东西,这些原本积极主动的孩子会瞬间丧失信心,泄气了。他们可能会觉得是不是自己哪里做的不好,小伙伴们不喜欢自己,从而变得对外界的反应与看法异常敏感。

另外一方面,当小朋友们有时第一次完成某个小目标时,爸爸妈妈和其他人会夸自己,而很开心,对别人的态度看法做了初步评判,但当后面自己重复时爸爸妈妈又没有做任何表示时他们也会怀疑自己,否定自己。

巧用“成败归因”理论,消除孩子自我否定观念

3.父母对孩子的要求过高

有的父母因为自身的原因,会对孩子要求过高,给予孩子很大的期望,常常会要求孩子达到这样那样的目标,孩子会因此会产生不正当的压力,强大的心理且会把孩子压得喘不过气来。

有时,父母的期望可能会成为孩子前进的动力,不断激励孩子前行。但是也有可能成为孩子的负担,因为孩子在知道父母的过高期望之后,一方面,会害怕达不到父母的要求或者不能解决困难怎么办一方面又会不断的给自己加压从而完成目标。

巧用“成败归因”理论,消除孩子自我否定观念

与日俱增的焦虑会不断削弱孩子的自信心,让孩子产生畏惧心理,总否定自己。

什么是“成败归因”理论?

我为什么做不好”“我为什么总是失败”

不管是在学习和工作,每个人都会经历成功与失败,不仅如此,过后还会分析成功或失败的原因所在,这个就是成败归因。

美国心理学家维纳把人所经历的事情按成败归结为六个主要因素:能力,努力程度,任务难易,运气,身心状态,外界环境。

这些因素又按性质被归属到三个维度:稳定归因和不稳定归因、内部归因和外部归因、可控归因和部可控归因。

巧用“成败归因”理论,消除孩子自我否定观念

如何利用“成败理论”帮助孩子重塑信心,消除孩子自我否定

1.鼓励支持孩子

赞美一个孩子,鼓励一个孩子,会让一个处在黑暗里的孩子看到光亮。

当孩子做错事时,或是遇到困难时父母不要对孩子斥责或是谩骂,此时孩子的心理已经处于自我认知障碍混乱点,孩子需要一个外界力量来支撑。父母需要告诉孩子成功与失败的道理,让孩子从中分析原因,找出问题的来源点,然后与父母一起解决问题。

当孩子提出某种要求时,因为外部或者自身不稳定的因素,从而产生消极念头时,父母应该给予鼓励与支持,一起帮孩子寻找因素完成。

巧用“成败归因”理论,消除孩子自我否定观念

2.调整孩子自我认知力

培养孩子自我支配的意识和能力。 孩子的自我意识,是他对自己及周围事物的关系的一种认识。消极的自我意识会使人失败,积极地自我意识会使人走向成功,具有积极自我意识会让孩子积极地认识和展示自我。 孩子的天性都是善于表现自我的,要建立一个受别人欢迎的形象。

鼓励孩子勇于挑战自我。 我们很多父母不敢,也不愿让孩子去冒险。其实要解决问题,...

多管齐下,培养孩子的自主能力。从婴幼儿期,我们就应该鼓励孩子,帮助他们确立一种信念。

巧用“成败归因”理论,消除孩子自我否定观念

3.提高孩子自我核心力量

核心力量的提升不是一蹴而就的,正所谓“罗马不是一日建成的“。可以尝试将简单有趣的游戏活动融入孩子的日常生活,每周至少带孩子进行三次意义丰富的室外或室内活动,并且一直坚持下去,让孩子用外体的核心力量来支撑内在的自我核心力。

重视孩子自我想法,帮助孩子形成良好的自我认知意识,不要给孩子下“乖孩子”和“坏孩子”的标签,提高孩子自信心,不要用别人孩子的光环来覆压自己孩子。

巧用“成败归因”理论,消除孩子自我否定观念


每个父母都望自己的孩子在以后能够越来越好,当你给孩子寄托这种思想时,就应该知道,不管孩子做什么事情,多一点耐心在孩子身上。

​每当孩子有进步了就及时表扬和鼓励,就算孩子没有完成任务,也要给孩子打气加油,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孩子,孩子才能有更好的机会自我成长。

当孩子出现自我否定的情绪时,其实他们是在表达自己的无助感,他们希望父母能够“看到”,让父母重视到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