藩镇猖獗,唐宪宗如何收拾这个烂摊子的?以敌制敌,和平解决!

导言:唐朝在经历开元盛世后,由于唐玄宗倚重安禄山、杨国忠等人,唐朝迎来了由盛转衰的重要转折点——安史之乱。虽然最终动乱平息,安史之乱还是造成了各地节度使与中央形成对立态势,藩镇割据形势严峻。安史之乱既是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也是促成后期藩镇割据,五代混战的直接原因。

安史之乱横跨玄宗、肃宗和代宗三位帝王的统治时期。在此期间除了以高仙芝为首的叛党之外,由于激烈的土地矛盾,地方节度使中也出现了一些不听朝廷调遣,只固守一地的将领。为了避免矛盾的进一步激化,三位帝王都对藩镇势力采取了容忍的态度,并未进行处理

德宗继位之后,曾经采取过武力手段对抗藩镇势力,但是最终以失败告终,皇帝也被迫下诏罪己;顺宗年间对藩镇的策略也宣告失败,风口浪尖的关口宪宗被推上皇位,面对皇室大权旁落的局面,宪宗决定要极力打压藩镇势力。


藩镇猖獗,唐宪宗如何收拾这个烂摊子的?以敌制敌,和平解决!

唐宪宗是唐朝后期比较有作为的皇帝之一,历史上著名的"元和中兴"的开创者。面对地方与中央的权力对抗,他选择了用法度来制裁地方的叛逆行为。

首先宪宗发掘了朝廷内部一批主战派官员,在他们的支持下,开始一步步推进对地方的镇压策略。

元和元年九月,叛将刘辟在成都被擒,首战告捷之后宰相李吉甫针对地方势力做大的根本原因,也就是武将对地方军队的掌控力提出了更换领军主帅的办法来削弱二者之间的联系。

同年,唐朝三十六个镇守军主帅被更换,中央以皇权的绝对性,一举扭转了被动的作战局面。元和十年唐军在淮西与吴元吉决战,经过四年艰苦卓绝的战斗,终于将淮西地区的掌控权收回中央手中。

淮西平定之后,其余各州的节度使纷纷投降,作乱一时的藩镇势力在宪宗手中得到了平定,唐王朝迎来了陨落前的辉煌时刻。


藩镇猖獗,唐宪宗如何收拾这个烂摊子的?以敌制敌,和平解决!

唐宪宗平定藩镇割据的策略

在宪宗之前的几位帝王潜心经营下,唐朝的军事实力有了长足的进步,经济水平也逐渐恢复到足以支撑大规模作战的水平。并且由于宪宗的发掘,朝廷之中聚集了一批优秀的管理者,政治上的风气整体比前朝清明的多。除此之外,对藩镇割据作战之所以能够取得最终胜利,一个重要的原因还是策略上的成功。

  • 柿子挑软的捏

由于各地方经济实力、人口数量以及一些历史问题,藩镇割据势力之间有着比较大的实力差距。实力较强的,有河北地区的成德、卢龙等,而西川、淮西等地区的势力则相对较弱,并且这些地区对中央的服从度也会更高。为了避免陷入更加难缠的多线作战局面,宪宗选择吸取德宗的教训,将着眼点先放在了较为弱小的西川、浙西这两个地区。

从较弱的地区取得初步胜利之后,朝廷没有急于进行下一步的军事行动。在出兵攻打成德地区时,由于中央军事力量还不足以应对周边诸多敌对势力的联合进攻,所以只好对其余藩镇的无理要求和骚扰行为忍气吞声。

吸取这些教训之后,宪宗重新调整了作战思路,开始利用藩镇将领对朝廷的索取来进行各个击破。


藩镇猖獗,唐宪宗如何收拾这个烂摊子的?以敌制敌,和平解决!

元和元年,朝廷集结兵力准备对西川开始军事打击,在正式出兵之前,为了避免卢龙等地从中作梗,朝廷先后加封卢龙和平卢两地的节度使,用高官厚禄来稳定形势

。对西川作战开始之后,李师道擅自继承了平卢节度使的职务。黄裳见其反心又起,就进言希望朝廷出兵讨伐。为了避免主线战事横生枝节,宪宗不仅没有对其进行惩罚,反而还给了他更高的官职。

  • 以敌制敌,坐收渔翁之利

藩镇的混乱从根源上来自于唐玄宗末年朝廷中打压异己,结党营私的丑陋局面。唐宪宗时期,这些藩镇的掌控者之间有不少,受之前的一些历史遗留问题影响,积怨颇深的。宪宗在了解了情况之后,开始考虑利用节度使之间的矛盾来进行联合作战行动。

讨伐西川的战役,中央联合了长城、山南西道、剑南东川三地的节度使。平淮西一站更是纠结了十六个藩镇的军力才取得成功。平成德的时候,宪宗利用其与幽州。义武两地的矛盾来激励士气,这两地的军队果然助力不少。


藩镇猖獗,唐宪宗如何收拾这个烂摊子的?以敌制敌,和平解决!

藩镇之间的矛盾也迫使一些实力相对弱的节度使倒向朝廷方面。由于人口发展和生产资源的抢夺,一些较小的藩镇常常会受到周边大镇的征讨,本就不甚丰厚的家底在一连串小规模作战之后更是所剩无几。一个藩镇的势力如果被其他藩镇吞并,那么节度使自己在朝中的地位也会因为"治理不力"等理由而被打压至底。一些较弱的节度使,开始纷纷向朝廷投诚,以主动接受朝廷的调遣为条件,换取一些政治地位。

元和五年张茂昭归附朝廷,宪宗全盘接手了他在义武的军事部署,河朔三镇之中就有了中央部队的突破口。元和七年,魏博受周边动荡影响,开始失去对局面的掌控,所以转而投奔朝廷以求容身之所。魏博的贵妇为朝廷在河朔地区的作战提供了最好的理由和坚实的后盾,经此事之后三镇节度使纷纷投降,或自请出家,朝廷一举夺回掌控权。

  • 以甜头相诱,和平解决


藩镇猖獗,唐宪宗如何收拾这个烂摊子的?以敌制敌,和平解决!

在武力对抗的同时,唐宪宗还采取了用高官厚禄相诱惑,以促成对方自行求和的手段。封建时期愿做一世枭雄的毕竟还在少数,很多地方节度使看到朝廷招安的态度,都十分感恩戴德,领兵入朝接受封赏之后安心的重又成了一朝重臣。

元和二年山南节度使为其子求娶公主,朝内有臣子认为一个逆臣贼子妄想委屈公主之尊下嫁,简直滑天下之大稽。而宪宗对此事的处理方法则极为平和,不仅下嫁晋宁公主,又以厚礼相送。之后的几年里有这件事为引子,地方将领拖家带口回归朝廷的越来越多,也为宪宗的统一大计扫平了几个很大的障碍。

削藩策略的不足之处

藩镇割据一直威胁着唐王朝的政权统一,即使是英明一世的唐玄宗也对此头疼得很。而唐宪宗在登基之后,劈刀阔斧,将这个潜藏得毒瘤挖出,他对唐王朝的贡献是值得肯定的,但是也有一些不足之处。

重用宦官拖慢了结束战争的进程

藩镇猖獗,唐宪宗如何收拾这个烂摊子的?以敌制敌,和平解决!

从德宗开始,唐朝开始使用宦官群体来控制禁军,这一点在唐朝成为定制。宪宗时期由于其本人就是被宦官扶持上位的,所以他对这个群体的倚重程度还要高于朝内百官。因为这样的背景,唐宪宗在进军藩镇的过程中,步伐被拖慢了不少。

元和年间,朝廷派出宦官势力对藩镇进行渗透以求取得控制权。

七年,又以宦官为帅开始讨伐成德。不过由于宪宗对宦官能力的错误估计,承德的战争持续四年之后还是以失败告终。自此之后宪宗开始着眼于朝臣,不再启用宦官为一军主帅。但是由于他本人对臣子还是不能完全信任,用宦官作为监军来牵制臣子指挥权的做法还是没有改变,宦官在作战之中多次起了消极作用,不仅拖慢了进程,还险些给朝廷以致命打击。

作战有始无终,遗留变数过多


藩镇猖獗,唐宪宗如何收拾这个烂摊子的?以敌制敌,和平解决!

在平复藩镇的过程中,宪宗采用的逐个击破战略只适用于较为弱小的淮西、西川等地区,至于强势的河朔诸镇,则主要采取厚官相诱,诏安为主的措施。这样的举措虽然能够一时起到作用,但长久来看地方的实际掌控权还是没有完全收归中央。如果某任节度使想要起兵反叛,那么中央就只能被动的再次陷入争战局面。

从经济角度来看,河朔的将领从朝廷拿到了极为丰厚的奖赏,还每每能够以各种名义换取更大的利益。朝廷实际上是在以金银换取一时的归顺,而晚年宪宗自满于和平局面,开始大兴土木沉迷佛教,终日的挥霍,再加上地方越来越大的胃口,国力的空虚也是日益严重。

结语

上文提到的各种策略,以及策略执行中出现的弊端,与执政者本人眼界的局限性有很大关联。因为前朝政治的混乱导致皇帝对臣子无法完全信任,私心启用的宦官群体又关于玩弄权术,这是人员安排上的一个问题。

而唐王朝中后期经济上已经开始走下坡路,逐渐亏空的国库虽然在几代皇帝经营下有了起色,却还是难以支撑大规模长线作战。这是中央地方军事对比上,一直呈现弱势的原因。而统治者在此期间却不管不顾的大加挥霍,这样的经济条件下,中央既做不到对地方的完全打压,又耗不起长久的金钱相诱。归顺的将领胃口被养的越来越大,一旦出现资金问题就有可能会导致第二次叛乱。宪宗的做法虽然一时稳住了局面,但长久来看并没有对唐朝的颓弊起到什么改进作用。


《梁书》

《旧唐书》

《中国通史》

《资治通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