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专家出书,孩子哭泣时建议父母不要哄,网友吵开锅了

对待孩子哭泣,不同的父母有着不同的观点。有些人在孩子刚发出微弱哭声时就慌忙安慰,而有些则更倾向于让孩子哭泣,然后自己入睡。

来自澳洲,拥有两个孩子的宝妈经济学教授埃米莉·奥斯特(Emily Oster)认为:夜间让婴儿哭出来有助于他们更好地入睡,而且这个做法也不会对之后的情感有伤害。她的书《婴儿床》(Cribsheet)对此有详细描述,这本书是她基于上千篇有关婴儿哭泣好处的文献所著。

澳洲专家出书,孩子哭泣时建议父母不要哄,网友吵开锅了


她说:“并不是说让每对父母都遵循这个观点,个人有自己的选择,提出的目的只是想给那些想要这样做的人放心,这是有数据支持的。”

控制哭泣不意味着放任不管

很多专家同意让孩子短时间(2-10分钟)哭泣后再进行安慰的做法,2012年的一项研究也建议父母在没发现问题前坚持下去。

西澳大利亚大学Telethon儿童健康研究所首席研究员莫妮克·罗宾逊(Monique Robinson)在《对话》中写道:“在一项涉及6至12个月大的妈妈和婴儿的研究中,与对照组相比,婴儿睡眠改善显著 ,同时母亲抑郁发生率也大大减低。六年后对妈妈和婴儿随访后发现,干预组和对照组在情感或行为问题,睡眠问题,依恋,养育方式或母亲心理健康方面没有差异。”

NHS说:“总而言之,很多研究表明,控制哭泣对妈妈和婴儿短期都有好处,而且5年内也不会造成有害的影响。”

但并不意味着你不用去照顾孩子,而只是意味着不用第一时间赶去安慰。首席研究员安娜·普莱斯博士(Anna Price )就指出:“父母不能误解这些研究的发现,以至于让婴儿整夜哭泣。”

“哭出来”类似于情感忽视

埃米莉·奥斯特教授说:”人们反对让婴儿大声哭出来做法只发生在1980年代,因为罗马尼亚孤儿院的场景后来慢慢被民众知晓,人们看到那些孤儿夜间都不再会哭泣,十分安静,因为“他们知道没人会来”,但几个晚上几乎不会有这样的破坏性影响。”

澳洲专家出书,孩子哭泣时建议父母不要哄,网友吵开锅了

她告诉《邮报》:“在对比使用和未使用此方法的父母后,他们发现经过睡眠训练的婴儿睡眠更好,许多研究也发现,接受训练后的婴儿父母比以前更快乐,此外,还可减少母亲的沮丧感和提高婚姻满意度。换句话说,每个人都有获得睡眠和隐私权力,比起没有父母哄的夜晚,面对两个精疲力竭和沮丧的父母对孩子的成长更加不利。”

莫妮克(Monique)解释道:“如果让婴儿整夜哭泣,这就是属于“情感忽视”了,长期会引起了大脑发育的长期变化。但是每个婴儿都是不同的,有不同的需求,没有一种神奇的解决方案可以让他们都整夜入睡。”

反对的声音

当然,也有父母不同意埃米莉·奥斯特教授的养育方式,认为她是经济学教授,而不是儿童发展或心理学专家。但也有不少人同意她的理论,坚持认为当婴儿哭泣时,只是为了引起注意,应该忽略他们。

(陈云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