鮀城述評丨戰疫又戰貧汕頭何以憑

鮀城述評丨戰疫又戰貧汕頭何以憑

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讓許多領域都按下了“暫停鍵”。居民在家不出門,餐飲關門不營業,物流停運不發貨,旅遊暫停不組團……但是,脫貧攻堅戰的“暫停鍵”,卻按不得。而且疫情之下,愈見關鍵。

戰貧與戰“疫”同步推進,不管對於相關部門還是貧困村來說,都是一場“大考”,更是一次需要全力以赴的大闖關。當下,汕頭已交出兩份“階段性考卷”:從戰“疫”來看,汕頭25例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已出院24例,且實現連續37天“零新增”,“清零”在望;從戰貧來看,汕頭37個省定貧困村全部脫貧退出,並建成社會主義新農村示範村,叩關在即。

戰貧戰“疫”兩手硬,汕頭何以憑?筆者觀察發現,汕頭憑藉的是“精準”二字,以及“精準”背後的求真、求實。

摸清情況,精準幫扶——在推動扶貧產業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項目有序復工復產上,駐村工作隊把摸查作為第一步:為精準扶貧戶送上防疫物資,鼓勵貧困戶積極投入春耕生產;同時,摸查貧困戶受疫情影響的真數據、實情況,建立工作臺賬,及時落實幫扶措施。到戶到村的精準之舉,幫助貧困戶在做好防疫工作的基礎上,快速回到復工復產和就地就近就業的軌道上,不至於在疫情中迷失方向。

抓住關鍵,精準“造血”——產業扶貧,“造血”是路徑,資金是關鍵,而扶貧小額信貸,正為有心脫貧卻缺乏資金的貧困戶搭了一座“橋”:戶貸、戶用、戶還的模式,既是接地氣的“真”金又是貼近實際的“實”措,讓有意參與的貧困戶可以靈活選擇適合自己的貸款方式。而在“手中有糧”之後,貧困戶也將可以更從容地走好發展產業的路子。

巧上“雲端”,精準助銷——面對特色水果桑葚銷售不佳難題,汕頭市農業農村局等有關部門以創新的消費扶貧模式克服疫情影響,在積極聯繫各種銷售渠道的同時,發動廣東心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30多家電商企業、商超、實體店前往金灶桑葚產地直接洽談。結合互聯網+營銷,線上通過網絡宣傳推廣,在“汕頭農業”電商平臺上進行銷售,線下通過與當地連鎖店“番客”合作銷售,將桑葚上架到每一家門店中,打開社區銷路。除了金灶桑葚以外,澄海的芥藍菜、青棗也在農業農村局聯合各界幫助下結合線上線下營銷解決了銷路問題。

當前,疫情防控工作仍不能放鬆,而脫貧攻堅戰則已進入最後階段,各項工作任務更重、要求也更高。如何逐步消除疫情影響,不折不扣完成脫貧攻堅任務,仍需相關部門與貧困村攜手努力,繼續踐行“精準”理念,一手戰貧、一手戰“疫”。而在精準施策的基礎上,更要注重從大處著眼、小處著手,自細處排查、考量、堵漏,下足、精細、精確、精微功夫。

唯有這樣,戰貧戰“疫”兩手硬的“汕頭路徑”才更經得起考驗,真正獲得群眾認可與讚賞;唯有這樣,建立在“真”“實”之上的精準之策才能見得了實效,切實實現從“汕頭路徑”到“汕頭樣本”的蝶變。

【作者】 楊可;楊立軒

【來源】 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南方+客戶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