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冒发烧"重疾险能赔吗?

为啥会出现重疾险?

这里就讲一个真实事件,1983年南非的巴纳德医生给一位女士做了一场外科手术,手术非常成功,但是还没康复好这位病人就出院工作养家糊口去了,两年后这位病人又再次入院,这次却没能够发生奇迹


很多人会说为什么会这样子,手术很成功却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又复发甚至更严重,就是一个字--“钱”,原来她是个单身妈妈,独自抚养两个小孩,不去工作就没钱吃饭,工作身体又刚复原吃不消,她肯定也知道这要不行,可是又有什么办法?现实往往比电视剧还残酷。


而后,巴纳德医生很痛心地说了一句话【我救得了她的肉体生命,却救不了她的经济生命】,至此,为了能够让患者经历过大的手术后有时间有金钱去康复,更大限度

提高生存率,重疾险应运而生。


一、解决啥问题?

从上文可以了解到,重疾险最重要的意义不在于治疗的医药费用,而是患大病之后的康复费用,感冒发烧不能赔付,重大疾病的定义: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工作与生活的疾病称为重大疾病。


或者说为患者争取有效的康复时间,其实就是患病以及康复期间无法正常工作所带来的经济失能损失。


二、哪些人群需要配置?


1、家庭经济支柱;

2、小孩子(假设发生重疾风险,受苦受累的是父母);

3、老年人不建议配置,因为杠杆低,而且身体健康可能不达标买不了。


三、以上人群应该如何配置?


小朋友:可选择保障终身多次赔付,并且带少儿高发疾病翻倍保额的产品,性价比更高


为什么要选终身及多次呢?

1、

便宜,30万的年交保额0岁宝宝2000~3000,如果是30岁再买,价格要翻一倍;


2、你不能保证孩子能有和你一样的保险意识,如果孩子长大了觉得保险没必要,而你又只帮他买了定期到30岁的,30岁后他就不再有保障了,做父母的当然觉得能保护他越久越好


3、现金价值,定期重疾险现金价值会在到期后现价为0,而保终身带身故的则有很高的现金价值,缴费期满现金价值可能超过已经交的钱了。

成年人负责赚钱的家庭成员必须买重疾险,因为年龄较大,保费较高,正处在上有老下刚有小的阶段,则可以

按预算来判定要买定期还是终身,买消费型还是储蓄型,首先要考虑的是保额,即第一次能赔付到的钱,这样才是对家庭负责。

老年人:可买可不买


1、老年人已经完成了使命,更多的是关注医疗费用,可配置百万医疗险或者是防癌医疗险,解决看病难的问题;


2、保费贵,甚至出现交的钱比赔的钱还多;


3、上了一些年纪身体会有或多或少的毛病,投保可能会有加费或者是拒保的可能;


4、如果身体硬朗,而且有预算,可以配置,终身带轻症中症的重疾险一般会有自带豁免功能,50岁开始缴费到70岁,假设每年交8000,保额30万,假设52岁出险轻中症,剩余保费不用交了保障依然有效

四、保障的疾病数量重要吗?


有人说A产品保100种疾病,又有人说B产品保120种疾病更好,其实在2007中国医师协会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共同制定了重疾险的定义以及必须包含的疾病。


只要是名字叫重疾险的产品都必须包含恶性肿瘤、脑中风后遗症、急性心肌梗塞、冠状动脉搭桥手术及造血干细胞移植术、重大器官移植术、终末期肾病,这六种重疾已经涵盖了90%的理赔,再加上后续保险公司基调一致的把另外19种高发重疾当作必须项,而这25种重疾包含了97%的理赔,所以说保100种和120种都只是3%的差别,因此考虑重疾不应该重点考虑疾病数量。


五、应该看重什么?

重疾险是四大险种里最复杂的,按分类有终身重疾险、定期重疾险,按赔付次数有单次赔付、多次赔付,按储蓄型带身故责任、消费型不带身故责任等等,每一个选项都决定了保障责任以及价格


六、重疾险的理赔方式?


1、确诊理赔(例如癌症);

2、到达某种程度才赔(例如脑中风后遗症);

3、做过手术后赔付(冠状动脉搭桥手术等);


其他根据合同约定,符合理赔条件方可赔付。


七、还需要买医疗险吗?


当然是需要的,每个险种对应的风险都不同,重疾险承担的主要是

医院外的支出(房贷车贷信用贷等),医疗险承担是医院内的、社保范围外的必要的医疗开销,双方互补才能更有保障。


今天就写到这,后续会逐步更新,有需要交流的朋友留言即可,谢谢。


END

愿每个家庭都拥有保险

愿每个家庭都用不上保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