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下段木露地栽培香菇,利用有利資源,掌握栽培和加工方法少風險

香菇為菌傘白蘑科香菇屬,屬於食用真菌的一種,自然分佈於長江流域及以南各地。由於樹種、光照、溫溼度、緯度和海拔高度等生境不同,香菇的形態、品種、色澤上有所不同。目前,香菇栽培方式也多種多樣,這裡主要闡述林下段木仿野生香菇栽培。對於有這方面資源的農民來說,可以利用荒山野嶺植樹造林、退耕還林等地方性優勢——氣候適宜,有豐富的林地和木材等,加上香菇栽培技術,在投資較少的情況下栽培近野生香菇,提高種植附加值,是農民發家致富的一個選項。

林下段木露地栽培香菇,利用有利資源,掌握栽培和加工方法少風險

一、香菇的生長特性。

◆溫度:香菇在不同的生長髮育階段,所需要的溫度有所不同:孢子萌芽適溫範圍15~28℃,最佳適溫範圍在22~26℃;而香菇的菌絲生長適宜的溫度範圍比較廣,大致在5~32℃,最佳適溫範圍在25℃左右;子實體生長階段適溫範圍在5~24℃,最佳適溫範圍在12~15℃。在香菇子實體發生的時候,要求環境溫度低,發生後適應性就會比較強,能夠適應在較高或者較低的溫度下發育。而花菇和厚菇通常是在偏低的環境溫度下形成。

◆水分:香菇菌絲在生長髮育期間,培養基中含水量要求50%~55%為佳。如果溼度低於20%,菌絲就會停止生長或者死亡。子實體發育期空氣相對溼度以60%左右為佳,如果溼度過大,不易形成花菇,子實體在溼潤環境下發育,子實體雖然大,但是質量比較差,相對密度低,幹品產量低。想提高香菇的產品質量,必須要做好香菇的水分管理。

林下段木露地栽培香菇,利用有利資源,掌握栽培和加工方法少風險

◆氧氣:這種食用菌屬於好氣性菌類。所以,應讓環境中空氣流通,氧氣充足,有利於菌絲和子實體的生長。一旦空氣中的二氧化碳濃度達到4%時,香菇的生長就被抑制。所以,要保持香菇種植場地的空氣質量良好,通風順暢。不過採用林下露天栽培香菇方式,幾乎不會存在缺氧的問題。

◆光照:在無光的黑暗條件下,香菇不能形成正常子實體。光照太強,菌絲和子實體發育同樣受到抑制。香菇的菌絲生長可以不需要光線,在完全黑暗的環境下,菌絲也能生長的很好,如果在明亮的環境中,菌絲不能正常生長髮育,容易誘導原基產生;子實體生長,需要一定的散射光,所以要操控好香菇的受光程度,一般發育所需的光照強度範圍在1000~1300勒克斯。所以,在林下栽培香菇,就是利用自然的樹冠遮陰,在散射光的環境下,利於香菇的自然生長。

林下段木露地栽培香菇,利用有利資源,掌握栽培和加工方法少風險

◆酸鹼度:這種食用菌,菌絲生長喜歡偏酸性的環境,pH值的要求範圍在3~7之間,最適宜的pH值在5~6之間;其最喜歡生長在山毛櫸、麻櫟、栓皮櫟、青岡和樺樹等闊葉樹的倒木上面。

想林下種植近原生態香菇,需要了解野外香菇的生長特性,根據其生長特點,給香菇塑造適宜的生長環境,讓其在樹林間近原生態的生長髮育,較容易獲得成功。

二、林下段木露地栽培香菇措施。

◆香菇這種近原生態的林下栽培模式,由於生長受到氣候的限制,需要在長江流域亞熱的條件下進行。可以利用林下樹木、樹枝,接種木屑、子彈頭菌種,保溼培養;也可以利用各種果木修剪的枝芽,或者闊葉等木材接種培養香菇。在特定環境下,採用林下段木栽培香菇,是先決條件。

林下段木露地栽培香菇,利用有利資源,掌握栽培和加工方法少風險

◆母種、原種和栽培種培養基配方:木屑78%、麩皮20%,石膏和糖各1%,料水配比1:(1.2~1.3)為宜。按照這配比稱取各組分,然後將木屑、麩皮和石膏等培養料,放在清掃乾淨的光滑水泥地面上,用乾淨的工具讓其充分混拌均勻。隨後,按照料水比例稱取乾淨涼水,倒入塑料製品容器中,把糖按照比例溶解以後,和其他成分混拌均勻,開始裝料。有條件的可以利用攪拌機拌料,半自動裝袋機灌袋。

選擇優質的聚乙烯塑料袋或聚丙稀瓶,要求厚度在0.04㎜以上裝料袋來用,裝料鬆緊要溼度,裝完料後紮緊袋口後,就可以進行高壓或者常壓滅菌處理。每袋裝50~100個子彈頭形容器。在常壓滅菌處理時,要保持溫度在95℃以上,保持19個小時左右;或者高壓滅菌處理時,在121℃、0.15兆帕壓力下,進行1個小時滅菌處理就好。滅菌處理以後移入接種室內,溫度降低至25℃後,便可以進行接種工作。

林下段木露地栽培香菇,利用有利資源,掌握栽培和加工方法少風險

◆首先要擇優選用適應能力強、抗逆性強的無汙染健壯原種,在超潔淨工作臺上面進行操作。將原種接進菌瓶或者菌袋中,使菌種覆蓋培養料上面,使其快速萌發生長,接種以後要即可用封口膜封閉瓶口,或者紮緊袋口進行培養。培養室要選擇能密封、又保溫、還可以通風等條件好的地方,培養袋要直立放在培養架上,培養溫度控制在26℃左右比較恆溫狀態。管理中要定期給培養菌翻轉換位,進行空氣消毒,做好通風降溼等相關工作。通常培養一個月,菌絲就可以佈滿菌袋。

菌絲體呈濃白色,基質易成團,就可以用於段木接種。

◆適合用於栽培香菇的樹木有不少,比如麻櫟、板栗、赤楊、樺樹、構樹等闊葉樹種。在林下進行栽培香菇,在不影響生態環境的情況下,經過相關部門批准,在此類樹種間伐材,或者修剪劈下的枝材、採伐剩餘物等備材。

林下段木露地栽培香菇,利用有利資源,掌握栽培和加工方法少風險

選取直徑4㎝以上間伐木料、樹枝等,截斷成90㎝左右長的段木,要注意保護好樹皮不受損傷。新鮮木材經過3個禮拜的自然風乾,使得菇木含水量達到20%~35%時,用直徑8~10㎜的鑽頭,在菇木上按照行距6~7㎝,孔距10㎝,鑽孔深度2~3㎝,孔徑1.5㎝的接種孔,菇木以“品”字形排列。然後將培養好的栽培菌種,特別是錐形菌種栽培接種孔中,然後用消毒後的黏性泥漿覆蓋接種孔。

◆接種完畢的段木,在林間搭成人形架,就可以利用樹冠遮陰,噴水保溼。也可以提前將地面上橫放一根比較粗的枕木,在枕木上斜著橫放5根左右的菇木,然後,在菇木上橫放一根枕木,以此類推斜放5根左右的菇木,搭建成階梯形。為了使得菇木發菌整齊劃一,通常需要3個禮拜將擺放的菇木內外、左右、上下進行位置調換。要注意翻堆的時候,不能損傷菇木樹皮,損傷樹皮會讓菌種失去有利的生長條件,不利於生產。

林下段木露地栽培香菇,利用有利資源,掌握栽培和加工方法少風險

◆從香菇形成的花菇,是在特定的環境下形成具有花紋菌蓋的子實體,是香菇中的上品。花菇的形成條件,是在香菇幼蕾直徑達到1.5~2㎝時,在14℃左右的條件下生長,菌蓋分化正常,如果遇到空氣相對溼度55%~60%的環境下,有2~3級微風,菌蓋表面水分蒸發快,菌蓋表皮細胞由於乾燥生長偏慢,而菌肉組織依舊能夠從菌筒內獲取營養物質水分,生長速度快,形成表皮細胞與菌肉細胞生長髮生分裂、不協調、不同步,從而使菌蓋的表皮被脹裂而形成花紋,成為了花菇。在自然條件下,不進行人工干預,在巧合之下不排除能夠形成花菇。

林下段木露地栽培香菇,利用有利資源,掌握栽培和加工方法少風險

種植戶應注意:採用林下栽培香菇的模式,通常在9月份接種,林下適溫範圍在20~25℃為宜,要及時補充水分,增加段木的含水量,保持段木表面溼度和空氣溼度。菌絲慢慢吃料、發菌,在自然變溫和散射光的條件下,到12月份可以化出原基,能夠陸陸續續長出成熟的子實體,可以持續收穫到來年3月份。由於林下栽培模式,受到自然氣候的影響比較大,所以要在亞熱帶氣候條件下,才有香菇生長適宜的條件。香菇的最耐低溫品種系列,在5~10℃的環境條件下能夠正常生長。

三、收穫加工相關事宜。

◆當香菇子實體成熟以後,採收香菇時清除菇體上落葉等雜質,挑出病殘香菇,把好的香菇剪除基柄,輕輕放在採摘筐內。對於這些剛採摘的新鮮香菇,要馬上進行處理:根據香菇蓋的大小、厚度統一分類,菌褶朝下攤放在竹蓆上,篩的孔眼不要小於1㎝;一般採用烘乾機乾燥,烘乾機預熱45℃左右,降低風乾機內的溼度,然後將新鮮的香菇按照分類,和竹篩子置放在烘乾架上。薄菇、含水量少的香菇放在烘乾架上層,小而厚或菌蓋中等的放置在中層,又大又厚的菌蓋或者含水量大的放置在底層。烘烤的起始溫度,如果是較乾的香菇,控制在35℃;如果是較溼的香菇,起始溫度控制30℃。

林下段木露地栽培香菇,利用有利資源,掌握栽培和加工方法少風險

烘烤的前期,新鮮的香菇含水分比較大,受熱後菇體內水分迅速外益,為防止香菇表面出遊離水,烘乾機的進氣口和排氣口要全部打開,加大通風量,促使菌褶直立固型;烘烤3個小時,提高5℃,當烘乾溫度上升到45℃的時候,菇體水分已經被烘乾掉不少,就可以關閉1/3的進氣口和排氣口;當烘乾機45℃保持3個小時以後,就可能打開烘烤機,調換烘架上下層,繼續烘乾,使得各層香菇烘乾一致;以後每個小時烘乾機提升5℃,當烘乾機調控至50℃的時候,關閉1/2進、排氣口;當烘乾機溫度升高到55℃時,香菇的菌褶和菌蓋邊緣已經完全烘乾,但是,菌柄還沒有達到烘乾的標準,要停止烘乾機加熱,使烘乾機溫度下降到35℃左右;此時需要停止烘乾4個小時,利用菇內溫度高於菇體表溫度,讓其菇內水分向菇體表自動擴散;然後再重新加熱烘乾機,溫度上升到50~55℃時,打開1/2進、排氣口,保持3~4個小時後,關閉進、排氣口,控制烘乾機內部溫度60℃,保持2個小時保證鮮香菇達到烘乾的目的。

林下段木露地栽培香菇,利用有利資源,掌握栽培和加工方法少風險

◆烘乾後的香菇含水量應在13%以內,用經驗判斷,多采用手輕輕握住菇柄,併發出清脆的響聲,但是應注意,也不能把香菇過於烘乾,容易破碎,降低商品性。由於乾燥的香菇容易吸收空氣中的水分而回潮,所以要按照商品等級,裝貯在雙層大的優質塑料袋中,紮緊口袋密封嚴實裝入紙箱,或者按照客戶需求,進行密封分級包裝,放在15℃左右、空氣相對溼度50%以下的陰涼、乾燥、遮光的庫房裡,要防止鼠害和蟲害,定期檢查,防止貯存期間出現問題。

林下段木露地栽培香菇,利用有利資源,掌握栽培和加工方法少風險

◆如果出售保鮮的香菇,不能等到成熟了再去採摘,7、8分成熟時就要採收。在採收香菇前10個小時停止噴水,精選香菇,除去雜質,剪除基柄,根據消費者需求按照標準進行分級。然後把香菇菌褶向下放在竹蓆或者竹簾上,放置在陽光下晾曬,通常在秋、春之際晾曬3~4個小時,夏季晾曬1~1.5個小時。晾曬後的鮮菇脫水率達到25%~30%即可,按照經驗,以手捏香菇柄,有溼潤感,外觀菌褶略微收縮做直觀判斷。分級、定量裝入包裝紙盒中,盒外套上保鮮袋,防止水分流失,之後裝入紙箱密封,置於4℃以下的環境中保藏。

林下段木露地栽培香菇,利用有利資源,掌握栽培和加工方法少風險

這種林下栽培的香菇,接近於自然環境,獲得香菇子實體的天然香氣濃郁,是地道的有機食品。林下種植香菇,要及時清除附近雜草,刮除雜菌,塗抹石灰水,防治蔓延;常見的蟲害主要有蝸牛和蛞蝓等害蟲,可以利用青菜葉等方式,早晨傍晚進行捕殺,保證香菇無病蟲害發生,才能夠保質保量。總之:種植戶應根據當地的有利資源、先決條件來選擇實施的一種栽培方案。比如利用當地荒山植樹造林,搭配栽培生產,就降低了生產成本。生產出來的天然食材,經過適當包裝,就可以成為高檔有機農產品,著眼滿足於消費市場的日益所需,提高香菇栽培附加值,以質取勝,發家致富。我們農民就需要因地制宜,根據自己當地的有利資源,發展相關產業,這應是新農人發家致富的一個思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