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六腑之"盛受之官"---小肠

五脏六腑之盛受之官---小肠

中医六腑之"盛受之官"---小肠


小肠,包括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是机体对饮食物进行消化,吸收其精微,下传其糟粕的重要脏器。小肠与心由手太阳小肠经与手少阴心经相互属络而构成表里关系。

小肠位于腹中,其上口与胃在幽门相接,下口与大肠在阑门相连,是一个比较长的、呈迂曲回环迭积之状的管状器官。小肠的主要生理功能是主受盛化物和泌别清浊。

主受盛化物:

小肠的受盛化物功能表现于以下两个方面:一是指小肠接受由胃腑下传的食糜而盛纳之,即受盛作用;二是指食糜在小肠内必须停留一定的时间,由脾气与小肠的共同作用对其进一步消化,化为精微和糟粕两部分,即化物作用。小肠受盛化物功能失调,表现为腹胀、腹泻、便溏等。

主泌别清浊:

泌别清浊,是指小肠中的食糜在作进一步消化的过程中,随之分为清浊两部分:清者,即水谷精微和津液,由小肠吸收,经脾气的转输作用输布全身,即所谓“中央土以灌四傍”;浊者,即食物残渣和部分水液,经胃和小肠之气的作用通过阑门传送到大肠。小肠在吸收水谷精微的同时,还吸收了大量的水液,与水谷精微融合为液态物质,由脾气转输全身脏腑形体官窍,即所谓“脾主为胃行其津液”。其中较清稀者上输于肺,经肺气的宣发肃降作用,布散于全身皮毛肌腠和内在脏腑,并将脏腑代谢后产生的浊液下输肾和膀胱,以成尿液生成之源。由于小肠参与了人体的水液代谢,故有“小肠主液”之说。

小肠泌别清浊的功能正常,则水液和糟粕各走其道而二便正常。如张介宾《类经·藏象类》说:“小肠居胃之下,受盛胃中水谷而分清浊,水液由此而渗于前,糟粕由此而归于后,脾气化而上升,小肠化而下降,故曰化物出焉。”若小肠泌别清浊的功能失常,清浊不分,水液归于糟粕,就会导致水谷混杂而出现便溏泄泻等症。临床上治疗泄泻采用“利小便所以实大便”的方法,就是“小肠主液”理论在临床治疗中的应用。

中医六腑之"盛受之官"---小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