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观展”走进重庆三峡移民纪念馆 探秘“盐井古象”纵览“万川汇流”

封面新闻记者 罗惟巍 实习生 李永兰

重庆万州,自古有“川东门户”之称。无论是上溯到远古,还是下至近现代,万州独具特色的峡江文化习俗,令这座城市散发出熠熠生辉的光芒。3月19日下午2点,封面新闻“云观展”系列第⑬期将来到万州,走进重庆三峡移民纪念馆,带领网友探秘远古时代的陆地王者——剑齿象,纵览“万川汇流”的峡江历史人文。

“云观展”走进重庆三峡移民纪念馆 探秘“盐井古象”纵览“万川汇流”

三峡移民纪念馆外景

三峡移民纪念馆,是全国唯一一座为纪念三峡百万大移民而修建的专题性纪念馆,同时它还是一座博物馆,珍藏着万州城从远古到当代的众多文物、历史名人手迹等。

据介绍,纪念馆内保存了许多三峡库区考古发掘的出土文物和传世历史艺术类文物,涉及古生物化石、陶瓷器皿、雕塑造像、古籍图书、近现代文物以及三峡移民文物等34个文物门类,共计2万余件/套,尤其以大熊猫—东方剑齿象第四纪哺乳动物化石、巴蜀青铜器、唐湘阴窑青瓷器、三峡库区移民藏品最具地域特色。

“云观展”走进重庆三峡移民纪念馆 探秘“盐井古象”纵览“万川汇流”

东方剑齿象化石

纪念馆十大镇馆之宝之一,也是馆内年代最久远的文物——成年剑齿象化石,发现于万州盐井沟地区。100万年前的盐井沟拥有温暖湿润的亚热带森林,生活着多种动物物种。剑齿象作为当时的陆地王者,后来由于环境的变迁逐渐灭绝。令人惊奇的是,在盐井沟同一个深坑内,挖掘出3具完整的东方剑齿象化石,经过模拟还原,成年象高3米、长6米、象牙足有1.8米多长。这些庞然大物为何神秘消失,直播里就会为网友们讲解清楚。

“云观展”走进重庆三峡移民纪念馆 探秘“盐井古象”纵览“万川汇流”

三峡移民纪念馆展品

唐宋时期,万州的名山大川吸引了众多文人墨客,北宋书法家黄庭坚就是其中之一,他50岁时潜心钻研书法,创造了“黄书”独特的艺术形态,56岁受太守高仲本的邀请畅游西山(今重庆万州),挥笔写下了西山题记,刻于石上,即西山碑,他的西山碑被誉为“海内存世,黄书第一”。为什么西山碑是他的的晚年力作,这其中有什么故事?

除了丰富的藏品外,三峡移民纪念馆建筑本身也独具特色。纪念馆外形由棱角分明的体块组成,宛若长江边耸立的岩石。内部建筑的公共空间融入了陡壁长峡这一三峡元素,建筑实体构成的连续的、转折的倾斜“崖壁”以及“崖壁”自身大大小小的洞口,抽象展现了三峡两岸传统聚落的形态,在“崖壁”之上是“一线天”般的玻璃天窗,共同组成了三峡意象。

19日,封面新闻将走进重庆三峡移民纪念馆,请跟随我们的直播镜头来探秘峡江文化的潮起潮落。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微信关注:ihxdsb,报料QQ:3386405712】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