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的遺詔被發現,揭開雍正奪權的真相,原來一直都被冤枉了

康熙帝在位期間勤懇執政,在晚年卻發生了最讓他頭疼的事情,各個兒子結黨營私,爭權奪利,康熙更是氣的兩立兩廢太子,後來他還沒來得及宣佈皇位繼承人,就在北京西郊的暢春園猝然離世,他駕崩的7天后,皇四子憑藉一份康熙遺詔登上皇位,成為了雍正皇帝,可是雍正並不是嫡長子,而且並不受康熙的喜愛,軍功政績,也遠遠沒有當時的十四阿哥突出,為什麼能繼承皇位呢?

康熙的遺詔被發現,揭開雍正奪權的真相,原來一直都被冤枉了

許多人表示不理解,於是民間,便有各種關於雍正帝篡位的傳言。有種流傳最廣的說法,康熙原本是打算傳位給十四阿哥,但是雍正收買了康熙身邊的人,將遺詔改了,把傳位十四阿哥,改為了傳位於四阿哥,將十字添倆筆改成了於字,就這樣四阿哥憑藉著這份改了的遺詔,登上了皇位,但是事實真的是這樣的嗎?

康熙的遺詔被發現,揭開雍正奪權的真相,原來一直都被冤枉了

近日在北京的一場展覽上,這個百年來備受爭議的登基之謎,有了明確的答案,展會上展現了康熙傳位遺詔,遺詔用了滿漢蒙三種文字,有趣的是在遺詔中,康熙還不忘吐槽自己皇帝的不好當,順便宣揚下自己立下的豐功偉績,而在第二部分,則詳細的列舉了皇四子,人品貴重等繼承皇位的理由,三種文字的詔書上,沒有任何更改的痕跡,所以關於雍正暗中加筆篡位,不過是民間傳言罷了。

康熙的遺詔被發現,揭開雍正奪權的真相,原來一直都被冤枉了

其實仔細揣摩,這個說法本身就有很多漏洞的,清朝時人們使用的是繁體字,繁體字的“於”與我們現在的“於”,就有著很大的區別,想將於字改成於,根本不大可能,而且清朝的詔書使用了三種文字,就算漢字的於字改了,滿文和蒙文又要怎麼改呢?

康熙的遺詔被發現,揭開雍正奪權的真相,原來一直都被冤枉了

更何況詔書這種非常嚴謹的文件上,不僅僅只是寫著,傳位皇十四阿哥,或者皇四阿哥字幾個字,後面通常會帶上繼位皇子,立下的功勞和繼位理由,是很難作假的,那為何這樣一份經不起推敲的流言,卻傳播如此之廣呢?

康熙的遺詔被發現,揭開雍正奪權的真相,原來一直都被冤枉了

主要是因為雍正帝在位期間,實行大刀闊斧的改革,一方面實行了許多,削弱藩王勢力的政策,另一方面非常重視整頓吏治,對於康熙末年,各地嚴重虧空錢糧的情況,無論是否是皇親國戚,都一視同仁進行了嚴苛的打壓,導致得罪了很多人。

康熙的遺詔被發現,揭開雍正奪權的真相,原來一直都被冤枉了

這些人便大肆宣揚,不利於雍正帝的傳言,再則這些年大火的清宮劇中,執著於塑造雍正帝狡詐的形象,主要就是雍正本身備受爭議,由於劇作矛盾衝突需要,便把他身上某一個特性無限放大,所以大家需要理性看劇,切勿與實際史實混為一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