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協和醫院,彷彿一夜長大的“90後”住院醫

新春伊始,新冠病毒肺炎疫情蔓延全國。在這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無數白衣戰士第一時間趕赴一線。而在北京協和醫院的發熱門診,也有這麼一群“90後”,他們彷彿一夜之間就長大,在關鍵時刻挺身而出,衝在對抗北京疫情的第一線。他們就是奮戰在發熱門診前線的內科住院醫師們。

“顧不上害怕了”

“其實說不害怕是假的,但硬著頭皮也要上。”住院醫師吳顏延是個成都姑娘,原本買好了大年30回家過年的火車票。突然接到通知要去發熱門診支援,就趕緊退了好不容易買到的返鄉火車票。

吳顏延說,自己一開始很緊張,父母也跟著緊張,但隨著對防護裝備和日常工作的熟悉,以及對疫情的全面瞭解,現在已經能夠全身心地投入工作。“父母也慢慢放心下來,看到有篇文章上寫到我們協和住院醫師,很為我感到驕傲。”

北京協和醫院,彷彿一夜長大的“90後”住院醫

吳顏延

急診科醫師杜鐵寬這樣評價內科住院醫師們,“他們很快適應了與內科病房截然不同的工作模式,儘管疫情嚴峻,他們在心理上迅速適應了這種hard模式,同時保持著內科一貫的高診治水平。”

“我的父親是退伍軍人,在得知我要前往發熱一線支援時,儘管擔心,但他鼓勵我不退縮、不當逃兵。”住院醫師劉曉航說,其實,當看到那麼多發熱病人排隊等著,也就顧不上害怕了,只想提高效率多看幾個病人。


背後凝聚著協和智慧

在發熱門診,為了保證安全,住院醫師們需要身穿“金身鎧甲”:最裡面是常規衣服,中間是防護服,外面還有隔離衣;帶N95口罩、防護眼鏡、外套防濺屏;穿兩層鞋套、一層靴套;手套是裡外三層。同時,為了確保每一位住院醫師著裝嚴密,協和醫院還安排了護士專人督導檢查著裝。


住院醫師上崗前,協和醫院給每個人都進行了嚴格的上崗培訓,急診科醫生杜鐵寬、徐勝勇,內科徐燕、劉昕超醫生作為二線醫師對住院醫師們每個防護操作步驟都進行嚴格把關。


與此同時,協和醫院還嚴格進行院感防控:區分明確的汙染區、清潔區和緩衝區;為發熱門診的住院醫師安排專屬住處,每天由專人送飯;每天“兩點一線”從住處到發熱門診走專門通道……邊賽男說,“醫院的周到安排讓我們內心充滿安全感和力量,這一切得益於緊急而不慌亂的節奏、迅速建立的規範流程。”

北京協和醫院,彷彿一夜長大的“90後”住院醫

邊賽男

“協和對我們年輕醫生一貫高標準、嚴要求的培養和訓練在關鍵時候派上了用場。”劉曉航舉例說,平時只要接觸重症病人,每次都要嚴格按照防護規定做好手衛生等流程。“發熱門診相對來說也是一線,雖然我們衝在前面,但背後支撐的是整個協和智慧。”


更懂得“醫生”二字

“平時在書本上看到的傳染病知識如今有了更深刻的體會。”作為“90後”,劉曉航說非典時他正上小學,這次疫情卻能夠親身衝在前面做出貢獻,這使得他對“醫生”二字的感悟也更深刻了。


北京協和醫院,彷彿一夜長大的“90後”住院醫

劉曉航


“尤其是看到朝夕相處的老師、師兄師姐出征湖北,雖然自己還不夠報名要求,但仍然感受到作為醫生身負的強烈責任感。” 吳顏延說。2月7日,北京協和醫院經過精挑細選,派出第二批援鄂抗疫國家醫療隊142名隊員出征,這讓吳顏延在內的住院醫師們看在眼裡,備受鼓舞。


“有時去治癒,常常去幫助,總是去安慰。”邊賽男坦言,雖然之前對特魯多醫生的墓誌銘牢記在心,但經此疫情,有了更深的理解。她說,“有些就診百姓經過檢測後雖然確認安全,但內心仍然十分恐慌和焦慮。這時候我們作為醫生的兩句開導,往往比什麼都管用。”


“其實作為醫生來說,拼在前面對我們來說是常態,不分疫情還是平時。”劉曉航說,大家都被“身患漸凍症的武漢市金銀潭院長張定宇仍奮鬥在抗疫一線”而感動,其實如果沒有疫情,他不仍然是每天忙碌在醫院嗎?


劉曉航最後告訴記者,希望全社會對醫務工作者的尊重能成為常態,希望擁有更加和諧、溫暖的醫患氛圍。“這是年青一代住院醫們的心願,我們也會繼續為之而奮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