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疫”持久 你的心理状态还好吗?测测!

战“疫”持久 你的心理状态还好吗?测测!


当前,在全国医务人员支援和武汉当地医护力量的共同努力下,武汉所有方舱医院实现休舱;全国新增病例步入个位数增长阶段;治愈出院患者明显增加,整体疫情防控取得可喜的阶段性成果,从而进入了另一个攻坚阶段。


前期以患者收治和危重救治为重心,后期则需要在坚持躯体疾病救治的同时,将目光更多地关注到人民群众的心理健康问题上。


此次疫情初期的爆发及流行,使得封闭城内的武汉人以及全国上下自我隔离在家的人们,或多或少地产生些不良情绪及心理应激。面对未知的事物或现实的压力,感到短暂的担忧、恐慌、焦灼不安等情绪是在所难免的。


例如2003年SARS期间一组针对疫情对人们心理行为影响的调查数据显示,9.59%的人认为影响心情,74.58%的人感到心烦意乱,94.49%的人为家人健康担心,56.84%的人对于被感染的风险表示精神紧张和恐惧,37.17%的人有睡眠变化。今年3月14日最新发布的“新冠疫情期间国人睡眠”白皮书亦显示,此次疫情全民宅家期间,人们的入睡时长普遍延长,而睡眠质量较差的趋势较既往上升了10%。对普通人而言,适当的焦虑、恐惧等负面情绪是一种本能反应,有助于我们提高对疫情的警惕。


战“疫”持久 你的心理状态还好吗?测测!


然而面对同样的压力,人们的情绪反应和程度却并非完全相同,因为出现不良情绪的影响因素不仅来自事件本身,还跟每个人遇到压力时的反应和调节能力密切相关。这就会出现有的人能够坦然面对,而有的人却症状持续时间较长,甚至伴有出汗手抖、心慌气短、头晕失眠等生理症状或认知障碍,往往需要向专业人士求助,获取外部帮助解决。当然也并非只有情况严重了才需求助。


其实,只要有不良情绪随时向心理医生求助都是可以的,通过他们的专业指导,能让我们更快地走出情绪泥潭,更加乐观、愉悦地迎面世界、享受生活。但问题是如何准确判断自己情绪问题的严重程度和是否需要就诊治疗?


2020年3月2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北京调研清华大学新冠肺炎防控科研攻关工作时强调指出,病人心理康复需要一个过程,很多隔离在家的群众时间长了会产生这样那样的心理问题,病亡者家属也需要心理疏导。要高度重视他们的心理健康,动员各方面力量全面加强心理疏导工作。


中国医师协会、清华大学临床医学院、中科院心理研究所、清华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以及清华大学计算机系专家紧急开发出一套新型冠状病毒疫情时期的相关心理评估自测系统,旨在帮助人们自测心理健康状态。若评分较为严重,则后期心理指导和干预还将联合京东健康和中国医师协会精神科医师分会上线的心理援助平台,免费提供300位专业医生的心理支援。


当前,董家鸿院士率领的国家远程支援医疗队深入武汉疫情一线,实地走访调研武昌区,根据当地的管理服务需求,组织队伍应急开发了武昌区隔离点管理服务系统,而隔离人员心理自测系统是该管理系统的重要组成。


通过此系统,不仅可以精准掌握全域各个隔离点的康复者身心健康情况,更重要是打通了医生与隔离人员之间的信息交互,隔离人员等可在医生协助下实现自我管理,医生也可以在手机上对其进行指导。这个模式有助于实现疫情的精准防治和科学管控。隔离人员在回归社区后,还可以与社区医生通过此系统保持联系和沟通,为疫情后社区大健康管理服务体系打下良好基础。


目前此系统已经在武昌区95个武昌区集中医学隔离点进行了全面应用,累计管理收治患者12233人,累计管理出舱患者8527,管理总床位数8491张。在医生护士的耐心指导下,为每个隔离者安装智能手机应用,进行健康和心理问卷自测,实现了对全人群、全身心的健康管理服务。


相信通过你我携手,用“心”战“役”,身心康健的你一定能够愉快地享受这个已经来临的春天!


参与测试请扫描下方二维码

战“疫”持久 你的心理状态还好吗?测测!


战“疫”持久 你的心理状态还好吗?测测!

战“疫”持久 你的心理状态还好吗?测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