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頭痛、頭暈、眼前發黑要當心了,小毛病暗藏大隱患

來自的河北的李阿姨最近1年一上班腦袋總暈沉沉的,看東西眼前發黑,站著站著突然暈倒。到醫院檢查才知道:原來是雙側大腦中動脈嚴重狹窄。腦動脈狹窄等腦血管疾病,該如何防範和治療呢?

經常眼前發黑,原來是腦血管狹窄作祟

事情要從2018年初說起,家住河北定州的李阿姨,去年年初就總感覺頭沉沉的,看東西眼前發黑。一開始李阿姨也沒當回事,以為只是高血脂、高血壓導致的,沒什麼大事,休息休息就好了。

沒曾想,去年6月,正在上班的她突然暈倒,被同事送到當地醫院。當地醫院檢查懷疑是顱內動脈狹窄。當地的醫生採取了藥物治療的保守療法,希望能夠緩解症狀。但經過一段時間治療效果不盡人意。去年9月,李阿姨慕名來到首都醫科大學三博腦科醫院神經外科三病區。

經常頭痛、頭暈、眼前發黑要當心了,小毛病暗藏大隱患

在三博腦科腦血管造影檢查(上圖)顯示,李阿姨大腦雙側中動脈嚴重狹窄。首都醫科大學三博腦科醫院神經外科三病區主任劉方軍介紹,大腦中動脈狹窄屬於腦內血管狹窄,通俗講就是腦血管變“細”了。通常由於局部腦動脈粥樣硬化斑塊所引起,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以及抽菸、酗酒等都是誘發動脈粥樣硬化性腦血管狹窄的重要危險因素;同時,肥胖、缺少運動等也是該病的危險因素之一。李阿姨反覆頭暈、眼前發黑,突然暈倒就是由於腦血管狹窄引起的,因為腦血管狹窄變細後,血流減少,腦組織的供血供氧減少,所以腦組織功能下降,引起手足麻木或者無力,更嚴重時會出現偏癱、半身不遂症狀。

經常頭痛、頭暈、眼前發黑要當心了,小毛病暗藏大隱患

大腦搭橋如同“南水北調”

對於粥樣斑塊引發的血管狹窄,有的可以通過介入手段放置支架開通血管。但由於李阿姨大腦中動脈血管壁太厚,血管狹窄嚴重,支架難進入,此時需要通過手術進行大腦搭橋進行血管重建,但風險也很大,對術者的技術要求極高。

劉方軍介紹,大腦中動脈狹窄的問題在於腦內動脈供血不足,血管重建類似於“南水北調”工程,通過建立由腦外的正常血管向腦內供血的通路,改善腦內血流,讓血“活”起來,降低腦缺血風險。“大腦搭橋重建血管如同‘南水北調’工程,腦血管因狹窄或血栓造成堵塞,由於缺血,梗塞區域會像乾涸的土地。‘南水北調’就是將頭皮上血管(如顳淺動脈)遊離,通過開顱手術,將頭皮上的血管與大腦中的動脈吻合,以增加血流量,澆灌缺血的“土地”。這種手術對於改善因缺血性腦血管病造成的腦缺血狀態作用明顯。”

以下小編要 “抖書袋”了,不過說實話,這麼專業的知識,小編也是現學現賣:

大腦搭橋主要有兩種方式,一是直接血管搭橋手術,二是間接血管搭橋手術。

直接血管搭橋手術是將頭皮上的血管(如顳淺動脈、枕動脈)直接接到腦內動脈(如大腦前、中動脈)的分支。該手術可以有效改善腦內供血,但是血管吻合對手術技巧要求較高,尤其是兒童患者,他們的腦血管更細更脆弱,血管吻合的難度更高。

間接血管搭橋手術(間接搭橋術)是將顱外血供豐富的組織貼敷到大腦上,常用的包括顳淺動脈貼敷、顳肌貼敷、硬腦膜翻轉貼敷。該方法操作上比前者簡單易行,風險較小。

劉方軍介紹,顳淺動脈是比較粗的顱外血管,顳肌,硬腦膜外側面都有血管,去除部分顱骨,將上述結構與腦組織表面相貼敷,可以建立起側枝循環,把腦外的血液引入大腦裡,從而起到增加大腦血流量的作用,同時又減少了直接吻合後對顱內血液動力學的衝擊,避免了顱內動脈出血。

經常頭痛、頭暈、眼前發黑要當心了,小毛病暗藏大隱患

“腦血管造影檢查可見大腦雙側中動脈嚴重狹窄,顱內多發梗塞灶……”,李阿姨的手術指徵明確,如不及時治療,隨時可能腦梗,造成永久性神經損害。考慮到李阿姨病情比較嚴重,與家屬溝通後,2018年9月中旬,劉方軍主任決定進行顳淺動脈顳肌貼敷術,先對比較嚴重的左側大腦做手術(上圖就是劉主任在手術中),手術很成功,李阿姨很快平安出院了。

3個多月後,李阿姨再次來到三博腦科檢查發現,顳淺動脈與左腦皮層血管自發吻合,已為大腦提供額外的血液供應,先前的頭暈、眼黑的症狀基本消失。為徹底根除頑疾,1月6日,劉方軍主任再次施行右側顳淺動脈顳肌貼敷術,手術很成功,李阿姨情況一天比一天好,3天后就自己走著出院啦。

經常頭痛、頭暈、眼前發黑要當心了,小毛病暗藏大隱患

防範腦血管疾病要注意這些

劉方軍主任提醒,腦血管疾病與生活方式有很多關係,平日裡我們應該注意戒菸限酒,控制血壓、血糖等,預防動脈粥樣硬化斑塊形成;經檢查斑塊形成而無症狀者,應該服用降血脂、抗血小板藥物以穩定斑塊、防止急性血栓形成;對於斑塊導致血管狹窄嚴重的,要積極就診、積極治療。目前腦血管搭橋及腦血管支架手術已經非常成熟,能有效降低腦血管狹窄導致腦梗死的風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