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股灾,会「熔断」长春楼市吗?

六本道 你六哥

美国股灾,会「熔断」长春楼市吗?

北京时间16日凌晨,美联储祭出「降息+放水」救市套装,但事与愿违,当天美股迎来两周内的第3次熔断。


这次股灾的深层次原因,你六哥说不明白。但能看明白的是,连「紧急量化宽松」这样的急救手段都没能挽回局面,说明这事挺严重。


山川异域,风月同天。


那些笑看美帝水深火热的朋友们,建议你们先冷静一下。美国股灾,是全球性经济恶化的哨声,没有谁会偏安一隅,独善其身。


六本道是关注长春楼市的公众号,其他领域不敢乱讲,咱今天就试着掰扯一下,这一波危机会给长春楼市带来哪些影响。




先说大环境变化对购房心理的影响。


经济衰退对普通人最直接的影响就是:钱更难赚了。那么对于理性的人来讲,少花钱就是必选项。不能开源,就只能在节流上下功夫了。


我们无法预测这次危机会持续多久。所以,在经济没有明显复苏迹象的这段时间里,大众的消费和投资心理都将趋向于「避险」。


「避险」是啥意思?就是保守,相对于其他方式,人们更愿意手握现金,以应对不可预见的各类困难。这种偏好在中国尤为明显,盛世时,我们都对储蓄这种保守型的理财方式情有独钟,更何况是危机时呢?


「避险」心理反映到楼市,就是人们购房意愿下降。


尽管时至今日,房地产仍是普通人面前最稳健的投资渠道,但房产投资的高总价、低流动、长周期的属性都与「避险」需求相悖。


所以,可以预见,买房人的数量要减少了。


有一种观点认为,各国央妈陆续放水,引发通货膨胀,所以房价必涨。


对此,你六哥不完全认同。通胀是驱动房价上涨的外部因素之一,地价也是,经济发展水平也是。但归根结底,价格是由供求关系决定的,需求萎缩的态势不改变,房价就没有大幅上涨的动力。


当然,话还得说回来。危机以及危机带来的恐慌情绪是阶段性的,而应对危机政策的周期却是可控的,政策周期一定会长于危机周期。全面复苏前,高层不会鸣金收兵。长期来看,通胀会推动房价上涨,但那是危机警报彻底解除后的事情了。


再说说长春楼市的基本面。


2019年底,在做新年长春楼市预判时,六哥总结过一组数据。


长春2019年结转的新建商品住宅1000万㎡,而结合土地出让数据初步估算,2020年还有1000万㎡左右的新房上市,二者叠加,库存可能要创历史新高度。


你要知道,即使按照2018年沸点时期的消化能力来看,长春一年的新房去化能力也就在1000万㎡上下。


也就是说,本来长春楼市就处于供大于求的局面了,疫情以及随之而来的金融危机,都是雪上加霜而已。黑天鹅只是标,灰犀牛才是本。


为了拉动销售清理库存,2月以来,好多项目都推出了预售价基础上9折这样的触底式优惠。这真的是到底了,不能更多了。


同时,我们也直观地看到,开年至今,尽管各家售楼处优惠方式层出不穷,折扣力度也一个比一个大,但受到各种不利因素的影响,最终的销售结果都算不上令人满意。


而接下来一段时间,随着新项目陆续开工,供应量继续加大,对仅存客户的争夺战将更趋白热化。价格战,在所难免,最快5月中旬,惊喜就会到来。


预计这一年,房企都不会太好过,但对于市场另一端的刚需购房者来说,倒是一个遍地有漏可捡的年份。


最后,是私家建议。


在前面的篇幅里,我已尽我所能把观点表达出来了。一句话总结:危机期间,房价难涨,危机解除,房价必涨。


不确定的是,危机啥时候解除,我猜不到。


就长春楼市而言,预售价格基础上9折优惠是肉眼可见的底,短期内不会有比这个折扣更低的政策出台了。除非你还想额外再要一年物业费或者车位什么的,你尽可以大胆做梦,能不能成真,我不知道。


着急在今年或者明年年底入住的刚需,现在就是买房的好时机,趁现在掌握更多的议价权,碰见合适的就出手。


不着急这一时三刻的,可以再等等,5月中下旬新盘扎堆上市的时候,可能会有更低的预售审批价格出炉。但是水降船也低,低预售价就意味着折扣力度要收缩一些,最后的实际成交价不会差太多。但新盘嘛,可选的房源总会多一些。


各有利弊,自行衡量。


本文所有观点,均为个人判断,据此决策,风险自担。


以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