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湖州有一项非遗,小小毛笔经过120道工序,乔羽对它情有独钟

浙江湖州有一项非遗,小小毛笔经过120道工序,乔羽对它情有独钟

一部书画史,半部在湖州,听过这句话的也许会好奇,中国的书画史经过了漫长的时光,在很多地方都底蕴深厚,浙江湖州又有什么特别之处呢?原来文房四宝之首的湖笔,就产于浙江湖州,湖笔积淀着数百年制笔业与书画史的文化传承,才有了这样的说法。

湖笔作为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要经过12道大工序120道小工序之多,很多名人对于湖笔都十分喜爱,向我们耳熟能详的乔羽、张大千、齐白石都对湖笔情有独钟。

浙江湖州有一项非遗,小小毛笔经过120道工序,乔羽对它情有独钟

来到湖州,对于湖笔的制作过程充满了好奇,特意来到了湖笔老字号一品斋笔庄,来看看湖笔的神奇之处,一品斋始创于清乾隆六年(1741),是中国最老的一家生产和经营湖笔的专业笔庄,距今已有二百六十多年的悠久历史。

浙江湖州有一项非遗,小小毛笔经过120道工序,乔羽对它情有独钟

参观湖笔的制作过程,也是一个享受的过程,没有想到拿在手中的小小湖笔,制作起来的过程却如此复杂。

一支小小的湖笔,看着很简单,可是120道工序之多,要经历多少个人手工的打磨,才可以完美的呈现在我们的面前,每支湖笔的成品都要经过笔料、蒲墩、水盆、结头、装套、牛角镶嵌、择笔、刻字等十二道工序。每道工序又有若干道小工序,所以有"毛颖之技甲天下"之说。中国的工匠之心,从湖笔的制作可见一斑。

浙江湖州有一项非遗,小小毛笔经过120道工序,乔羽对它情有独钟

除了可以在一品斋参观毛笔的制作过程,我们还可以走进湖州的莲花庄路,这里有个中国湖笔博物馆,详细的介绍了湖笔的前世今生。湖笔的发展,经历了七百多年的历史烟云,现在已经成了毛笔的代名词,很多喜欢书法的人,能拥有一支上好的湖笔,都会觉得十分开心。

浙江湖州有一项非遗,小小毛笔经过120道工序,乔羽对它情有独钟

中国匠心精神在湖笔的制作过程中,得到了最大的体现,通过湖笔的选料和工艺我们就可以感受到这支小小的毛笔,为什么经历了漫长的七百多年时光,依然可以被现代人认可,唐大诗人白居易就曾以“千万毛中拣一笔”和“毫虽轻,功甚重”来形容制笔技艺的精细和繁复。

浙江湖州有一项非遗,小小毛笔经过120道工序,乔羽对它情有独钟

在中国湖笔博物馆,有一支湖笔格外引人注意,因为它的个头实在太大了,这支笔重达25公斤,当代湖州籍书法家慎召先生曾经在2006年的多哈亚运会上,用这支湖笔当场书写了和谐亚洲四个大字,这支湖笔是有特殊历史意义的一个见证。

浙江湖州有一项非遗,小小毛笔经过120道工序,乔羽对它情有独钟

小小的湖笔湖笔始于晋代,兴于元代,一直都是文人墨客的心头好,从白居易到乔羽、张大千、齐白石,无数的文人墨客用手中的湖笔写下了流传千古的文章和画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