靶向治疗后进行放疗,对于残留病灶有效吗?

2020年2月,《Lung Cancer》报道了一项研究结果,评估了预防性局部消融治疗对靶向治疗后的EGFR突变非小细胞肺癌(NSCLC)寡转移病灶的疗效(ATOM研究)。


寡转移理论的由来及其定义


寡转移最早由芝加哥大学生物科学系前主任 Samuel Hellman 和医学中心放射和分子治疗科主任 Ralph Weichselbaum 在1995年提出,指肿瘤转移过程中的一种中间状态,它是介于局限性原发瘤及广泛性转移瘤之间生物侵袭性较温和的阶段,在这个阶段中,原发性肿瘤只引起少数局部的继发性肿瘤,通常≤5个。

寡转移代表潜在的可治疗状态,治疗的关键是手术、放疗和射频消融等局部治疗,同时应用全身化疗兼顾预防进一步的远处转移。这种寡转移的治疗在肺癌、乳腺癌、前列腺癌运用的比较广泛。

ATOM研究为单臂、多中心、II期临床试验,EGFR突变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经靶向药治疗三个月后,使用局部消融治疗寡转移病灶。该研究旨在检测与历史数据相比,预防性局部消融治疗是否能改善无进展生存期(PFS)。主要研究终点为1年无进展生存率(自入组时开始计算),次要研究终点为无进展生存期、总生存期和安全性。

靶向治疗后进行放疗,对于残留病灶有效吗?

人群特征


由于入组进度缓慢,该研究仅入组了16例IV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

入组患者的人群特征为:中位年龄为57.3岁;7例患者为男性;15例患者无吸烟史;13例患者为腺癌,3例患者组织学情况未知;5患者为例EGFR dEL19突变,11例患者为EGFRL858R突变;7例患者既往接受过吉非替尼治疗,8例既往接受过厄洛替尼治疗,1例既往接受过阿法替尼治疗。


临床数据


(1) ATOM研究数据


16例患者均采用SABR(立体定向消融放疗),1年无进展生存(PFS)率68.8%,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

15.2个月(不包括入组前的3个月),中位总生存期(OS44.3个月,中位随访时间39.1个月


(2)事后比较分析数据


16例入组患者 VS 43例筛选失败(即接受了靶向药而未接受定向消融治疗)患者进行事后比较分析:1年无进展生存率为68.8% vs 46.5%,2年无进展生存率为37.5% vs 8.1%,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为15.2个月 vs 11.1个月,中位总生存期无显著性差异寡转移进展比例为58.3% VS 30.0%;全身转移比例为16.7% VS 67.5%;脑转移比例为25.0% VS 2.5%;

后线服用奥希替尼的比例为25.0% VS 53.5%。


靶向治疗后进行放疗,对于残留病灶有效吗?

图注:预防性局部消融治疗对靶向治疗后的EGFR突变非小细胞肺癌寡转移病灶的PFS和OS


不良反应


常见的2级不良反应为:支气管闭锁(2例)、放射性肺炎(1例)、放射性食管炎(1例)。没有发现3级以上不良反应。


小结


研究结果显示:立体定向消融放疗延长了靶向药的有效时间安全性良好总生存期没有获益

一年的PFS比率是令人鼓舞,但潜在的偏见和研究的局限性也不容忽视,有必要进行下一步的随机研究。


【重要提示】本公号【全球好药资讯】所有文章信息仅供参考,具体治疗谨遵医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