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教育者有哪些让你受益匪浅的书?

聊聊君


如果想当好一名老师,读了下面的书,你会更加快速的读懂学生:

1.《课堂究竟发生了什么》:这本书细致的描写了课堂上的事情,对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行了系统、深入、细致的反思和剖析,把教师在课堂上的言行举止,师生之间的教学互动,分析的相当透彻,值得阅读。

2.《班主任可以做的这么有滋味》:这本书写的很有趣,用活泼有趣的语言,把枯燥的班主任工作讲的有滋有味,它是是一线班主任的实用宝典,也是班主任必读书籍,班主任不要错过。

3.《教师的五重境界》:这本书可以作为一本教科书,每位老师必读,它讲的很透彻,把教师的成长分为五个阶段,教知识、教方法、教状态、教人生、教自己,通过这本书,仿佛看完了整个教学生涯。

4.《读懂孩子》:要想当好一名老师,当一名好老师,不得不看这本书,这本书是把百年来心理学、脑科学的研究成果与我国青少年发展特点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丰富实践写作而成的。读懂孩子,才能当好老师。

5.《怎样读懂学生》:这本书和刚才介绍的书,有些类似,但又有大不同。它旨在帮助老师指导学生理性对待考试、正确处理人际关系、与家长和谐沟通,解决常见的心理障碍,帮助一线教师读懂学生,轻松做教师。是我最喜欢的一本书。

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所帮助。


小甲老师


《爱和自由》是2019年10月份看的,因为时间不久记得有点深刻。最大的原因是让我明白,在爱的环境中长大成人的孩子,他们肯定会快乐、坚强、充满创造力和勇气。这样长大的孩子一定会幸福,远离焦虑。

《非暴力沟通》这本书源于2018年听了樊登老师的简介,然后买下纸质书在家断断续续的看了起来。了解了自己怎样的语言是暴力语言,学习了非暴力沟通的爱的语言,倾听,培养对自己的爱,学习感激。将这一切运用到了家庭教育,和学校中,缓和了很多的问题。

《你就是孩子最好的玩具》一书是2018年的十月份听朋友推荐,然后作为我幼儿园中班家长会的时候一本推荐书目推荐给家长。和孩子沟通时,一定要和保持和孩子一样的高度,请您蹲下来。当时是我在家长会中的一个话题。

优秀的书籍非常多,记忆也有些模糊,近期记忆深刻的,和我运用的就是这几本。





肖亚043


我最近看了一些关于教育学相关的书,有人给我介绍了一些,我读了其中的大部分,并没有读完,但是内容的确值得教师认真阅读!

排名不分先后!

1.认知天性

这本书,我认真看完了,其实里面很多内容都是重复讲还有很多的案例讲解,真正的干货也不少,这本书是11位认知心理学家10年的科研心血。以罗迪格教授为主要负责人的团队在项目上投入了10年时间, 首次提出人类认知规律和学习之间的紧密联系,透彻解读人类普遍的学习过程规律。根据脑神经科学研究成果,推导出的最有利于大脑的简单学习法则。

里面讲解了一些具体的学习方法,但是需要教师指导学生操作!


2.少有人走的路

这本书值得每个人读,也很容易读!教师读了后提升自己的关于人生的认知,更好的面对学生,当然如果学生能读进去读懂的话,更好!正如开篇所言:人生苦难重重。M·斯科特·派克让我们更加清楚:人生是一场艰辛之旅,心智成熟的旅程相当漫长。但是,他没有让我们感到恐惧,相反,他带领我们去经历一系列艰难乃至痛苦的转变,最终达到自我认知的更高境界。


3.给教师的建议

苏联当代著名教育家瓦·阿·苏霍姆林斯基是一位具有30多年教育实践经验的教育理论家。为了解决中小学的实际问题,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他专为中小学教师写了一本《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译者根据中国的情况和需要,选择了《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的精华部分,另从苏氏的其他著作里选译了有益于教师开阔眼界、提高水平的条目,作为补充,全书仍有一百条,改称《给教师的建议》。书中每条谈一个问题,既有生动的实际事例,又有精辟的理论分析,文字深入浅出,通顺流畅。


4.儿童的人格教育

作者阿尔弗雷德·阿德勒(1870-1937)是奥地利著名的心理学家和精神病理学家,个体心理学派的创始人,提出了关于人的自卑感的理论。他认为,人的人格结构形成于童年期,要解决一个人的人格心理问题必须从他的童年着手。因此帮助儿童形成正常的、健康的人格是教育儿童的首要和核心问题。阿德勒反复强调要用正确的方法帮助儿童培养和建立独立、自信、勇放、不惧困难的品质和积极与他人、集体合作的能力。


5.正面管教

这本书告诉21世纪的父母和老师们:正面管教是一种既不惩罚也不娇纵的管教孩子的方法……孩子只有在一种和善而坚定的气氛中,才能培养出自律、责任感、合作以及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学会使他们受益终身的社会技能和生活技能,才能取得良好的学业成绩……如何运用正面管教方法使孩子获得这种能力。


我相信作为教师,在大学学习的时候,可能都读过这些书,毕竟都是比较经典的书,但是在教学实战中再读一下,结合实际遇到的问题会有更深的了解和意料之外的收获!


谢谢!


吴知


《好孩子不孤独》《语文是什么》《新教育之梦》《陶行知文集》


章哲一


教育方面,看过的觉得受益匪浅的书有《好妈妈胜过好老师》,《Maeve Colin’s way》,《养育男孩》等


辣妈JoyceLee


最重要的一本书是路遥的《人生》。那是我读高中的时候,我也面临着高加林式的选择,只不过高加林是选择事业和爱情,而我是选择读书还是就业,必须为自己的未来做一个选择。正如该书卷首引柳青的话:“一个人的一生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特别是当人年轻的时候。”《人生》的了不起之处,就在于它关注到了千千万万的青年,每一个人处在那样的十字路口,都难免会有困惑,会走得磕磕绊绊,也许还会做出错误的选择。好在我的十字路口,看到了这样一本书,让我思考了许多,让我明白了自己需要什么,让我为自己的未来做就最大的努力。比较幸运的是,我也如愿进入了大学学习。我进大学看的第一步电影就是根据路遥先生小说改编的电影《人生》,让我再一次感受到人生每一步的重要。后来我看了许多书,从中学到了许多知识和道理,这些书都给了我营养。但直到今天,我还是觉得《人生》对我的影响最大。


myzxsy


读《陶行知教育名篇》有感

寒假里我拜读了陶行知先生的《陶行知教育名篇》,受益匪浅,本书汇集了陶行知先生平生教学研究与实践的精髓,从“教学合一”、“学生自治”、“创造的教育 ”、“创造的儿童教育”等各个方面,集中体现了陶行知先生倡导的“生活即教育”、“教学合一”以及“创造的教育”的独特教育思想,对于我们的教育事业具有许多现实意义。

陶行知先生的创造思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六大解放,即头脑解放、手脚解放、身体解放、感官解放、时间解放、语言解放;二是“劳力的基础上劳心” ;三是“学做合一” ;四是“实验即创造” ,创造的本质是活鲜鲜的生命,是活生生的愿望,是在于火一样的热情,是在于探究的兴趣,创造来源于生活的活力、来源于生命的本身。


邵妮子自由培训师


下面是我的阅读感受和笔记,希望对你有帮助。

这本书的名字叫《金字塔原理》

这本书适合谁读?

想提升逻辑能力和表达能力的人,千万不要错过这本书。

如果平时工作中,涉及到大量写作、大量沟通、大量个人演讲的工作,这本书一定要看。

这本书的评价如何?

这是一本实用性非常强的书,本书作者毕业于哈佛大学,同时也是麦肯锡公司第一位女咨询顾问。

曾为美国、欧洲和亚洲众多企业及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等讲授金字塔原理。

这本书主要内容是啥?

金字塔原理是在教我们一种重点突出、逻辑清晰、主次分明的逻辑思路、表达方式。

这套书一共有两本,两本书我都有,《金字塔1》内容会包含更多理论,《金字塔2》内容会包含更多操作练习,但一定要先看1,再去看2 ,毕竟不掌握理论就去贸然练习,其实是在走弯路。

这本书给我带来了什么变化?

1.直接提升了我的逻辑表达能力

我以前无论是说话还是写东西,废话连篇,半天说不到重点,而且前后之间缺少逻辑。

但认真读了这两本书之后,我的整个逻辑表达能力提高了很多。我领导应该是感受最深刻的,这两本书就是她当初推荐给我看的,我读完之后,她夸了我很多次,说我做事说话终于有条理了。

书中说的金字塔原理,一是要学会归类分组,二是要找出逻辑关系,进行抽象概括,然后再按照自上而下,结论先行的方式进行表达。

在整个表达结构中,任一层次上的思想必须是其下一层次思想的概括,每组中的思想必须属于同一个逻辑。

听起来好像很难,其实说白了就是你所有的表达无论从纵向还是横向上来说,都是符合逻辑的。

如果你平时的工作中,需要很多写作,或者沟通协作的工作,这书我建议你入手看看。

只要你认真阅读和练习,我相信你的逻辑表达能力会提升几个水平。

2、提高了我思考和解决问题的逻辑能力。

在《金字塔原理》中,除了讲表达的逻辑,也讲了思考和解决问题的逻辑。

不知道你有没有遇到过这种情况:

自己手里的事情又杂又乱,不知道从何下手去解决问题,整个人很毛躁,心里又急又烦。

我初入职场的时候,经常遇到这种情况。

当我读这本书的时候,我刻意照着书中的办法来,遇到问题先找准逻辑关系,要么是时间顺序,确定前后因果关系,要么是结构顺序,确定整体和部分的关系,要么就是程度顺序,即轻重缓急。

然后按照相应的逻辑,建立逻辑树,不断总结和分解。

事实证明,这一招真的很有用,我做事变得更有条理了。

这本书有什么醍醐灌顶的观点?

写作其实是人类众多表达形式中的一种,是人类思维的一种具体体现。这书虽然讲的是写作,但归根结底是在讲如何提升你的逻辑思维能力。

我们来看几个有趣的观点。

运动是件好事,因此每个人都应该运动。

仔细思考一下,这句话有毛病吗?

有,这句话犯了一个错误:草率前提。

1、运动是件好事,是错误的归纳,假如你有心脏病,运动就不是一件好事。

所以,作为一个严谨的有逻辑的表达应该是:运动对于一般人而言是有益的。

再来看一句

2、我们今天不要去找鲸鱼一起野餐了,每次带他去都会下雨。

这种情况是不是很熟悉,类似的案例还有:我们不要吃火锅了,每次吃火锅,都要堵车。

其实上面这两个案例都犯了一个误用因果的错误。

比如你们去野餐,带上鲸鱼我,就算下雨也和鲸鱼我无关,因为鲸鱼我不是雨神,不能控制下不下雨。

最后,再来一个当时把我看震惊的问题。

3、如果上帝无所不能,他能创造出他搬不动的石头吗?

认真想想这个问题,然后你可以在心里想一个答案。

其实,不管你的答案是怎么样的,这个问题都不成立,因为这个观点的假设是相互矛盾的,所以答案不存在。

如果有无所不能的上帝,就不会有他搬不动的石头,如果有搬不动的石头,就不会有无所不能的上帝。

你明白了吗?

当看到这个点的时候,我突然懂了:有些问题其实根本不成立,所以答案也不存在。

这点告诫我:遇到问题要多动脑筋,别被人绕进坑里了。



轻松学习中学知识


爱弥儿


镜心15


我觉得亲身体验胜过千言万语,对于溺爱中的孩子只有挫折到来时才是教导最佳时期,对于在挫折中的孩子,只需鼓励和加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