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老師為啥很難理解乖學生的自卑及對張揚叛逆生活的嚮往?

yirenjing


乖學生,都是指在學校聽話的孩子。乖學生裡有品學兼優的孩子,也有成績一般的孩子。可是乖學生不一定在家裡是乖孩子。乖學生的自卑有可能來自於她(他)們的家庭條件差,及不和睦的家庭。一個窮孩子看到別的同學有大把零花錢,想吃啥就買啥,學習用具都用好的,衣服穿出來不重樣(校服除外)。上補習班,興趣班也不會為了錢糾結上還是不上。說不去比較,可孩子還是看得到,感覺得到,他(她)只是不說罷了。這自卑感就悄悄在孩子心裡萌芽了。家庭不和睦的孩子,更容易產生自卑感。爸爸媽媽經常吵架,聲音大至周圍小區都聽得見。孩子要面子,覺得傷自尊。看到別人的爸爸媽媽有說有笑,家庭和和睦睦,對自己的孩子關愛有加,自卑感油然而生。乖學生嚮往張揚,叛逆的生活,這些孩子多數是家裡管教太嚴所致,有一些孩子是過度寵愛所致。但這些孩子都懂道理,在學校都表現得比較乖。處於青春期的她(他)們,有了自己的見解,有獨立的意識,大人還在反反覆覆嘮叨,他(她)們就極其反感。他(她)們慢慢長大了,該慢慢放手了。老師要教好多個班,教學任務重,對於這些乖學生,不會一個個去了解他(她)們的家庭狀況,只看到孩子在學校裡的一面。所以老師很難理解乖學生的自卑及對張揚叛逆生活的嚮往。


MW一絲絲溫柔


乖學生的自卑和對張揚叛逆生活的嚮往都是他們的心理變化決定的。

我是一名課外輔導老師,教過很多小學和中學的學生,教學過程中也在不斷的總結他們的心理特點,並加以引導比教知識更能讓孩子進步!

為了理解學生的自卑和對張揚叛逆生活的嚮往,我們需要分成小學生和中學生來探討。因為小學生和中學生心理上有很大的不同。

一、小學生

小學生心理具有易變性的特點。他們的學習動機還不十分明確,容易受到大人和社會環境的影響,特別是來自父母的影響,所謂的乖,就是父母大多定向培養的聽話。他們的注意力不夠穩定,中、低年級小學生保持集中注意時間只有20~30分鐘;小學生還沒有形成穩定的性格特徵。乖只是父母影響下的表象,張揚叛逆才是孩子的天性。也正是因為父母影響,才體現出來的乖,所以孩子內心是壓抑的,壓抑之下就會顯示出自卑的反應,因為孩子沒有自我的本能反應,獨立自覺性弱,依賴性強,在生活、學習、活動等各方面,都需要父母監護和指導,屈從父母之下。我在小學的時候就是一個比較乖的孩子,學習也不錯,但從內心說我也有愛玩的天性,揹著父母做過一些調皮搗蛋的事,對張揚叛逆的生活是真的很嚮往的,還好有父母和老師的教育,沒有走上歪路。

所以小學生比較容易接受教育。作為老師應珍惜孩子的這種心理狀態,盡職、盡責、盡心地培育好學生。

二、中學生

中學生的心理發展處在人生的重要轉折時期。這個時期的學生充滿著各種心理矛盾,包括獨立性和依賴性,自覺性和隨意性相互矛盾。尤其是初中學生,特點非常明顯,可塑性大而不穩定,到高中階段,學生身心各方面趨於成熟、穩定,逐漸逐漸形成自己的三觀,從而有了健全的人格。

中學生不再像小學生那樣單純,開始有了自己的隱私,不再輕易地表露自己的內心世界。學業和生活有了差別,乖學生就會因為差別,感覺到自卑,他們的情感也開始有了一定曲折和文飾的特點,雖然自我調節能力增強,但還沒有達到成熟的程度,而又急於建立自己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體系,也會產生自卑。成年人心理特點有兩面性,中學生也有,而且非常不穩定,使得比較乖的孩子更加嚮往另一面張揚叛逆生活。另外,中學生時期生理逐漸成熟,心理上就會有產生,我已經成人就可以怎麼樣怎麼樣的想法。

瞭解了孩子心理特點,循序漸進,加以引導,對他們一生的發展將會起到重要促進作用,對老師的教育教學的效果也有至關重要的作用。


曲老師課堂


如果老師能站在這種學生的角度去思考問題,這個問題就很容易理解。

因為任何人都有一定的兩面性,我們往往把看到的主要現象貼為該類人的特徵標籤,當他出現一些其他想法和行為時,我們會將其視為異類或反常。

1.老師眼裡的乖學生,就是在家、在學校裡安分守紀,老老實實,對老師和家長的話言聽計從,基本沒有質疑和反對聲音的學生。

這樣的學生符合老師,家長普遍的價值觀,簡單地說省事,省心,不折騰,老師可以全身心安心教學,大幅度提高學生成績,而家長則只需為學生做好後勤保障就可以,所以,這種乖孩子普遍得到老師和家長的認同和讚賞!並且也希望就這樣一直乖下去!

2.乖孩子,乖學生,非必都是真乖。也許學生的乖非出自本心和其性格,而是由於家長和老師長期以來的價值塑造和獎罰機制造成的。

從小孩能說話開始,家長都在成幹上萬篇地灌輸一種觀念,那就是要做一個聽話的乖孩子、好孩子,否則就會受到批評和責罰,在學校也不倒外。

這樣,長期就在孩子心中形成了一種並非完全正確的現念,乖孩子(學生)=好孩子(學生)!

好孩子能得到家長、老師、親威的普遍認可、喜歡、鼓勵和表揚,這是聽話、乖產生的巨大回報,學生內心可以得到滿足。

而調皮搗蛋的孩子則相反,太折騰,瞎胡鬧,讓家長、老師永遠不省心,這種學生常被家長,老師嚴厲批評和責罰,當乖學生許多是因為害怕被責罰,怕丟人現眼,怕家長和老師生氣而對自己不利,才選擇作一個乖孩子,這是利益選擇,並非發自內心!

3.乖學生雖然有很多現實的好處,但並非生活的全部,生活七彩斑斕,乖學生抵擋不住他的好奇心,這就是嚮往張揚叛逆生活的原動力。

這如同許多幸福的婚姻,有的男女卻要去出軌,不是自己老公老婆不好,只是想偶爾換個味口而已!

當一名乖學生,就意味要聽話,不能反對,不質疑,不能離經叛道,更不能挑戰家長和老師的權威。

老實說,好學生是活在別人為他設計的世界裡,試問又有多少是真心願意?





思路生活


首先,選擇當老師的普遍是學生時代比較乖順聽話的一類人,他們的成長背景和所受的教育讓他們成為一個乖孩子,乖學生,以前的乖孩子乖學生都是被誇獎的對象,是媽媽口中“別人家的的孩子”。所以在他們的價值觀裡,聽話懂事的學生就是好學生,乖學生應該是自信滿滿,十分自律的。

其次,中國實行大班額教學,這種教學體制下,聽話懂事的乖學生管理起來最省事,而那些調皮搗蛋尤其是張揚叛逆的孩子則不受歡迎,他們不僅擾亂正常的教學,還會影響一個班的班風學風。

再者,在成人的眼裡,張揚叛逆是不懂事,不知天高地厚的表現,因此無法理解乖學生的自卑,以及對叛逆張揚的嚮往。

透過筆者的詢問,我猜你是個聽話乖順很多年的優秀學生,心裡不時也會冒出張揚叛逆的想法或衝動。作為一個曾經乖順也叛逆過的小學班主任,我希望你能正確審視自己。有主見,想獨立是成長的表現,但不辨是非的叛逆,沒有資本的張揚是無用的,是浪費青春。送你一句話,好好學習,讓自己變得更優秀,翅膀硬了才能展翅高飛!


拉拉quan


其實絕大多數老師都是希望可以全方位的教好學生的,但是學生們每天在學校的時間就那麼多,而今課業負擔又重,一個老師動輒負責上百名孩子的學習成績。加之家長和校方更多在意的也是學習成績。所以老師們也有很多的無可奈何。時間久了,慢慢的也就沒法理解學生的心理需求了。

為什麼老師很難理解學生

1、老師精力有限

一個老師起碼要負擔近百名學生的成績,壓力可想而知。甚至到了某些關鍵時刻和極端情況下,老師不得不放棄一部分問題學生。而乖學生,尤其成績好的乖學生,說實話只要不出什麼問題,老師分配的精力是很少的。因為老師知道這部分孩子有學習的自覺性和自律性。所以一些藏在心裡的秘密,就更加難以被理解了。

2、大部分老師對心理學瞭解很少

在我上學那個時候,老師幾乎不知道什麼叫做心理學,表揚與批評全看成績。很多孩子都在那個年代被老師留下心理陰影,現在記恨當初老師的也大有人在。雖然現在可能沒那麼嚴重,不過畢竟也都是沒有經過專業心理學培訓的老師。所以對心理變化難以理解和發現也是正常。

所以說我們也要多多理解老師,在巨大的工作壓力下面,的確很難有精力再去理解孩子們的內心變化了。

乖學生的自卑以及張揚叛逆的嚮往

所謂“幸福的人都一個樣,不幸的人各有各的不幸”在我們這群學渣無比羨慕學霸的成績時,殊不知其實很多學霸也很嚮往“學渣”們的叛逆與不羈。其實任何人都有兩面性,就比如說一位在工作中非常能說會道的銷售高手,那麼回家之後他往往會比較沉默。學生也一樣,在開始追求獨立的年齡段,放棄了很多愛好,來塑造一個乖學生的形象,那麼內心對於叛逆與張揚的渴望是非常巨大的。

而乖學生的必備條件之一就是聽話,一個在青春期需要聽話的孩子,很多事情都不能自己做決定的孩子,久而久之內心就會產生自卑的心態。 其實很多人不理解,為什麼學習好的孩子也會自卑?

人的自卑大多來自情感需求被忽略,無論孩子成績如何,也會存在被忽略的情感需求。事實上這與孩子乖不乖關係並不大。

孩子的內心是世界上最敏感與脆弱的東西。在關注孩子成績與身體的同時,心理健康也不可忽視。


未曾長大的孩子


這個問題提的非常好。確實是一個非常值得我們去深思的話題。

作為一名老師,我也經常反思自己。很多時候我們對於學習好的孩子總是抱有一種恨鐵不成鋼的特殊關懷。總覺得這些孩子底子好。將來必定是可造之才。所以往往很多時候就不自覺地對他們要求更加嚴格。這也就造成了。很多時候老師忽視了這些學生的自尊心。站在老師的角度想。對這些孩子的嚴格要求。是為了讓孩子能更好地發展。將來能更加優秀。然而。站在孩子的角度去考慮問題。則會有不同的答案,尤其是小學生,他們可能感覺老師是在針對他們。這也是為什麼很多學習好的孩子長大後反而不跟老師親近。相反。確實,那些從小學習成績不好。還經常遭到老師批評的孩子長大後卻忘不了老師。所以解決這個問題,我想。應該從老師自身方面入手。對於那些表現好的孩子。不應該有超出於其他同齡孩子的更高要求。他們還是個孩子,平時應該更多關心關注孩子的心理健康成長。給他們一個所謂的更加公平的成長環境。

第二個問題。站在老師管理班級的角度講。每個老師都希望自己班裡的孩子能夠聽話,好管理。所以這些有著較強,叛逆心的孩子,自然就不再受老師待見。然而老師也忽略了這樣一個問題。這些有著很強叛逆心的孩子往往也有著超乎尋常的創造力。相反的是。他們的這種能力越強,就越容易遭到老師的打壓。

綜上所述。解決這個問題的關鍵更多的要靠老師的自我反省和反思。


中小學作文秘籍


很高興能回答這個問題,一直以來,“乖學生”往往是最容易被忽略的群體。我遇到過很多學生,有大多數人所謂的“好學生”“乖學生”,也有他們所認為的“差學生”“壞學生”,但對於我而言,從不會以別人的眼光來評判一個學生,更不會用一個“好”字或“壞”字來給學生定性,很多時候貼標籤的行為是對一個學生最大的限制和傷害。

1、評價體系的單一化。出於教師考核和升學的需要,很多教師對學生的引導和評價比較單一化,往往只關注在學習成績上,對學生的心理需求和興趣愛好等視若無睹,這也造成了一定程度上認知的偏差

成績成了很多學生自我評價的唯一標準,他們幾乎把所有精力都投入到學習中,一旦成績不理想,便會倍感挫敗。而那些成績並不是很優秀的學生,有更多的時間去培養自己的興趣愛好,他們往往多才多藝,有更多吸引人的“亮點”和自我展示的舞臺,相比之下,乖學生就會心生嚮往,覺得自己除了讀書似乎一無是處,自卑感也油然而生。

2、大班制教學的弊端。國內的教學現況是一個教師往往要同時面對至少30-40個孩子,出於班級管理的需要,就要樹立“榜樣”和“標杆”,那些聽話乖巧、行為符合準則的學生自然是最好的人選,他們不斷地被表揚,並被貼上“乖學生”的標籤,這在客觀上引導了學生的自我偽裝,營造一種“聽話”的和諧氛圍,更方便於班級管理。為了扮演好“乖學生”的角色,這些學生會選擇順從教師,

壓抑自己真實的感受和想法,以期得到認可,而一旦他們的行為出現偏差,就會受到加倍的指責。我想,這也很好地解釋了很多家長的疑惑:為什麼孩子在學校很乖,但是在家裡卻很叛逆!因為在家裡,在熟悉的環境中不需要偽裝。

3、教育心理學知識的缺乏。瞭解學生的心理是教育教學中最困難的環節,但也是最有效、最費時的舉措。對未知領域強烈的好奇心是學生成長階段的正常心理特徵,但有的老師卻沒有耐心去深入地瞭解學生的想法,不去引導,只是一味地壓制,而學生往往也不知道怎麼處理內心的渴望和現實的矛盾衝突,形成不了健全的人格。我曾經遇到過這樣一個學生,資質平平,但勝在她肯努力,所以學習成績還不錯,做事從來都是中規中矩,不會出格,根本不需要擔心她會犯什麼錯誤,是老師們公認的“乖學生”。但我能感受到她內心的壓抑

,所以經常鼓勵她打開自己,做一些自己想做的事情,因為我知道無論如何她不會成為一個十足的“壞學生”。後來在參加選修課的時候,她選擇偷偷選擇了踢踏舞,這出乎了所有人的意料,但我明白這其實才是她真實的選擇。一直以來除了學習,她別無所長,她很渴望像其他同學一樣能夠在舞臺上張揚個性、展示自己

不被理解是痛苦的,其實,每個人心中都是嚮往自由,不喜歡受拘束,作為一個“乖學生”,只要你能把握好生活學習中的“度”,張揚一些又有何不可呢?

如果你有不一樣的想法,歡迎給我留言,共同探討,教育是永恆的話題!


文史架


看過鬥魚的朋友,應該都知道小燕子是個乖乖女,為什麼會喜歡一個混混呢,(允許我這麼說哈),最後萬劫不復,改變了自己。自己沒有的,就會羨慕別人有,容易被吸引。



平凡世界的普通人


那就是角度和感同身受的問題了。老師也不是萬能的,全能的,他們有自己的想法和思維性格,也不可能做到了解所有。

還有學生性格差異很大,好學生乖學生,活潑的學生自然不同,很多時候會單看到一面,顧及不了全部,希望好的一直好,故此很忽略乖學生的張揚。


詩或遠方的你


其實老師很能理解他們,但是正是因為理解,所以希望他們都能把心思放在學習上,希望能夠因為自己的教育而讓這些孩子長大後不後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