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對每年成千上萬低齡留學生留學西方國家有什麼看法?

喬丹335


這些孩子都是等著移民的,因為英國移民法規定待滿10年以上就可入籍,所以這些孩子的父母就從小就把孩子送到英國讀書,入籍後父母也可以過移民。經過這次疫情,中國和外國的表現,想移民或者等著移民的人以後會好好掂量了。


富春美景


喜憂參半,理性對待。

一、低齡留學之事近代中國就有。

洋務運動,不僅開啟了中國出國留學的新局面,也被認為是我國低齡留學的開端。

公元1872年到1875年間,由容閎倡議,在曾國藩、李鴻章的支持下,清政府先後派出四批共一百二十名學生赴美國留學。這批學生出洋時,年齡最小的才十歲,最大的也不過十六歲,平均年齡只有十二歲。

幼童留美,終因幼童在成長中,思想言行過於西化,而被清政府於1881年半途叫停。即使是“半成品”,但日後,他們卻活躍在鐵路、礦冶、貿易、外交、教育等各個領域,為中國的近代化做出了應有的貢獻。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從他們之中,湧現了清華校長、北洋大學校長、交大創始人、外務尚書、內閣總理、海軍元帥、交通部長等一大批精英人物。

幼童留美,雖說是半途而廢,但可以說,這是鼠目寸光的清政府,做的最正確的一次投資。

二、低齡留學又成出國留學新趨勢。

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的飛速發展,對外開放的不斷深入,出國留學開始出現“大眾化”和“低齡化”的新趨勢。

據媒體統計,在每年超六十萬的出國留學大軍中,屬於高中(含)以下的低齡留學佔到了40%左右。

低齡留學既是全球化背景下中外交流不斷增強的產物,也是國人對境外社會經濟文化認識逐步加深的結果。有其必然性和合理性。

三、低齡留學有低齡的優勢。

低齡正是學習的黃金時期。此時留學更容易學好境外的語言,能更深入全面的瞭解和學習境外的思想、科技、人文地理和風俗習慣。能更好地適應境外的社會環境和人際關係。所有這些,都將為以後繼續留學深造打下良好的基礎。

同時,境外初小級教育有它特定的一些優勢。如:注重培養孩子的獨立能力,注重培養孩子的動手能力等。而這些能力的培養,有利於孩子在將來創造力的積極發展,極大地增強他們入職工作的競爭能力。

四、低齡留學也有低齡的弊端。

低齡,意味著孩子思想單純,是非難辨。如缺乏正確的引導,則難免形成有失偏頗的三觀。同時,低齡孩子,思親心切,孤獨感更強。如得及時不到疏解,則容易產生各種心理障礙進而影響心理健康。

低齡,意味著孩子自理能力不足,自控能力不強。容易受到各種不良思想、不良行為的影響和干擾。稍有不慎,輕則影響全面發展,重則走上歧途。在留學初始階段,影響尤大,不可不防。

同時,境外社會環境,尤其是校園安全遠不如國內。校園暴力,槍擊事件,厭學賭博、吸毒鬥毆等不良行為時有發生,安全問題就成了隱患。

此外,低齡留學使留學時間變長,各種資源投入加大,非一般家庭所能長期承受。

總之,低齡留學,喜中有憂,喜憂參半,需慎重和理性對待。





才友說教育


據報道,中國在英國大約有1.5萬小留學生,由於疫情嚴峻,英國宣佈關閉所有學校,受疫情影響,回國機票一票難求,有家長簽字申請中國政府包機接回這些孩子。

小留學生的話題迅速熱爆。

對於這個問題,我是這樣看的:

先看家長。中國父母普遍有“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心理,有了經濟基礎後讓孩子接受好的教育,這個出發點誰都有。小留學生的家長是否崇洋媚外要一分為二來看,有的人只是想讓孩子到國外去鍍金,回來好發展;有的人認為外國的月亮比中國的圓,想通過這樣的方式讓孩子融入西方社會。兩者的目的不同,後者是典型的崇洋媚外。

再看孩子。所謂環境造人,如果一個人從小生活在某種特定的環境中,他的思想和行為一定會受到濡染。從小就接受西方教育的孩子,長大後必然會西化,中國膚色,外國靈魂。

當然,在國內或國外求學,那是選擇的自由,但做為中國人,家國情懷不能缺失!不為什麼,只為你身上流淌的是中國血液!


泥巴驛站


應該比國內上學便宜吧?


coky2166111175


有錢人,認為中國的教育不能滿足他們的孩子。


用戶8260243273699


家長有錢,又想定居國外,所以從孩子入手


手機用戶50646011515


岀去求學基本上是差生,家裡錢多而已


用戶5372706905487


將孩子送出去時打了中國一個耳光,要接回來時又打了外國一個耳光,你仍感覺很委屈,這兩個國家欠你什麼嗎?


zq149869652


背叛了祖國!


用戶3503125041874


忘祖背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