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钱”退场,教育行业投资并购要凉凉了?

经济日报新闻客户端

钱箐旎

“热钱”退场,教育行业投资并购要凉凉了?

教育行业投资并购的火热有目共睹。说事君了解到,中国在2016年至2019年共有42家教育企业成功上市,数量上呈现逐年上升趋势,尤其在2019年,共有15家教育企业成功上市,达到过去4年的峰值。

然而,随着整体资本市场上的“热钱”退场,这样的盛况或发生改变。3月19日普华永道发布的《2016年至2019年中国教育行业并购活动回顾及趋势展望》报告显示,2016年至2019年,中国教育市场累计完成国内并购交易1747笔,已披露交易金额累计超过人民币1300亿元。其中,2019年交易数量由2018年的502笔下滑至313笔,交易规模仅为204亿元,不及2018年规模的2/5。而海外并购方面,2016年至2019年累计交易数量34笔,其中2019年最为活跃,共计交易16笔。

可以看到,受到金融市场去杠杆、经济下行及政策强监管的综合影响,中国教育行业国内并购交易规模在经历了2016年至2018年逐年放大后,于2019年整体呈现低迷态势,平均单笔交易投资规模也在2018年到达顶峰后略有回落。细分赛道中,K12赛道在交易规模上始终保持高位、而素质教育赛道在交易数量上表现更为亮眼。

上述报告指出,教育市场融资轮次整体向中后期转移,估值更加趋于合理,参与者专业度不断提升,整体市场投融资回归理性。“近年来随着整体资本市场上的‘热钱’退场,投资者更为谨慎理性。资金对于部分已形成梯队的赛道更加偏好商业模式成熟且具备盈利能力的标的公司,而在部分蓝海赛道或亲政策赛道则更偏好前期‘小额试错’。”普华永道中国教育行业并购交易服务主管合伙人翟黎明表示,整体来看,千万级及以上的投资数量占比呈显著的上升之势,融资金额整体向中后期集中。大额资金持续加码K12及素质教育等赛道的头部企业,其中也不乏一些优质企业在近年内获得多次融资。

“热钱”退场,教育行业投资并购要凉凉了?


从地域分布看,经济发达的城市和省份教育需求旺盛,教育重视程度高,在教育上的花费支出高,市场较为开放,更易汇聚教育创业企业。北上广作为经济发达的城市与省份代表,2016年至2019年间无论是在并购数量还是金额上均保持领先,其中尤以北京为首,4年累计交易数量与金额分别占比44%和45%。海外并购热门目的地则为美国、英国及印度。自2016年至2019年,英国及美国海外并购数量占整体的53%。印度成为热门国家之一则主要受互联网普及和高速发展的影响。

值得注意的是,在成功上市的教育企业中,民办高校及K12培训企业上市仍为主流。同时随着诸如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等细分赛道头部企业的形成,整体教育上市公司所属赛道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在多种原因的作用下,香港成为2019年更受青睐的上市路径,香港上市的教育企业占总上市的教育企业数量的67%,而教育企业集中赴港上市的势头则预计在2020年将有所减缓。

普华永道中国交易战略与运营合伙人马玉婷表示:“投资者对于教育企业估值的理性判断,从高估值为核心转变为高业绩表现为核心,更加看重企业变现能力与利润释放能力,关注短期回报与长期战略规划的有效结合。二级市场对于教育行业的追捧重心也在2018年下半年后逐渐发生转移,优质资产受到追捧的同时,部分公司的估值逐渐趋于理性。”

此外,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原本正处于寒假旺季的教育培训机构一时间措手不及,在线下教学无法开展的情况下,短期内把在线教育迅速推广至全国各地。而对于部分规模较小的线下课外培训机构,则因为现金流紧张而面临着巨大的生存挑战。

对此,翟黎明认为:“新冠疫情给教育行业带来了机遇和挑战。这次疫情对线上教育在短期内是一次利好,是推动在线教育高速发展的一个催化剂,对于其长期发展我们仍持谨慎乐观的态度。诸多大型教育企业已向综合型教育集团转变,在线教育成为其必不可少的业务形式之一,亦有助于其快速在教育产业链的全方位布局。对于教育信息化,此次疫情必将推动校内教育信息化的进一步发展。”

可以说,中国教育行业正处于高速发展的阶段,在政策的推动及引导下将继续走向规范化,伴随教育需求和供给的多元化发展及技术手段的升级,继续呈现高度发展及迅速升级之势。行业洗牌或将会加速,持续关注各赛道头部企业,无论是线下或线上机构,在拥有用户规模及品牌影响力的基础上,具有优质师资力量、稳定现金流并能持续更迭教学内容供给的企业值得关注。(经济日报记者 钱箐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