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他宣告了人类"理性人"的死亡?

为什么说他宣告了"理性人"的死亡?

你好,今天继续分享我老师刘擎的作品,欢迎你和我一起探讨西方现代思想。

我们今天要拜访的是奥地利心理学家弗洛伊德。

弗洛伊德和尼采其实颇有一些渊源。尼采曾说"有的人是死后才出生的",尼采认为自己的思想超越了时代。的确,直到他去世八年之后,世界上才有了第一次专门讨论尼采的研讨会。而这次会议的组织者,就是弗洛伊德。

为什么说他宣告了人类

弗里德里希·威廉·尼采---1844-10-15------1900-08-25

弗洛伊德和尼采在思想上有一个明显的相似之处,那就是"造反"的倾向,反叛西方主流的理性主义传统。如果说尼采的反叛思想颠覆了对上帝的信仰,那么弗洛伊德的思想又颠覆了什么呢?

用一句话概括,弗洛伊德颠覆了对于人的理解,这个颠覆的关键点是"人的理性"。

在这之前,启蒙主义继承古希腊罗马的思想传统,认为人之所以是万物之灵,就是因为人是理性的动物,能够主宰自己的生命。但在弗洛伊德之后,这种"理性人"观念遭到了根本的质疑。

可以这样说,如果尼采宣告了"上帝的死亡",那么弗洛伊德就宣告了"理性人的死亡",成为了现代思想史上的另一个里程碑。

不过,尼采是专业的人文学者,弗洛伊德的职业却是一名心理医生。为什么一位医生能够对人类思想造成如此深远的影响呢?这当然是因为,弗洛伊德不是一位简单的医生,他的理论其实相当具有哲学气质。但同时,他医生和心理学家身份的科学背景,又大大提升了他理论的说服力和影响力。

不过我要提醒你,弗洛伊德的理论经历过一个大反转,在心理学界和思想文化界遭遇了截然不同的命运。今天我先埋一个伏笔,我们先来看这个反转的前半部分,也就是弗洛伊德如何反叛理性主义传统,颠覆理性人这个观念,改变了西方文化的面貌。

无意识很重要吗?

作为医生,弗洛伊德首先提出了一个关键的看法:在精神意义上,没有人是绝对健康的,正常与不正常之间并不是泾渭分明的。而且,精神上的病人和正常人的心理结构其实是相同的。就像一个心脏不好的人,他的生理结构和普通人仍然是相同的。因此,通过对精神疾病患者的分析、诊断和治疗,就能够发现人类普遍的心理结构,具有普遍性的意义。

那么,弗洛伊德发现了什么呢?

简单地说,他发现人类心理结构中存在一个黑暗地带,叫做"无意识"。说它是黑暗地带,是因为我们无法在意识中觉察到这个区域。无意识,就是颠覆"理性人"这个观念的要点。

首先,无意识这个区域非常巨大。弗洛伊德认为,人平常能够意识到的种种知觉和理性思考,其实只是精神生活的很小一部分。他喜欢用一个比喻,说人的精神结构就像一座冰山,人能意识到的只是浮出水面的一小部分,在水面之下还有巨大的一部分,这就是无意识。

为什么说他宣告了人类

无意识部分不仅巨大,而且生猛有力。弗洛伊德认为,无意识中暗藏着巨大的能量,是人的欲望本能,主要是性欲本能和攻击本能,这是人内在最基本的冲动,是生命的驱动力。潜藏在无意识中的欲望本能,往往比表层意识中的理性思考更有力量。有一句玩笑话,说"不管嘴上怎么说,身体总是很诚实",这种说法其实就彰显了弗洛伊德思想的影响。

无意识不仅强大,还很隐秘。通常就连我们自己也不知道自己的无意识中运转着什么。无意识的巨大力量就像一股深深的洋流,左右着我们的行动,我们却觉察不到。比如,有个男生对一个女生一见钟情,但他没意识到,其实是因为这个女孩和他的母亲有相似之处,让他产生了某种依恋的情绪。

想想看,我们的精神结构中存在这么巨大、有力却又隐秘的一种力量,这意味着什么呢?夸张一点说,无意识支配着我们的思考和行动,但我们却觉察不到,那生活岂不是变成了一场木偶表演?过去认为,我们能够用理性来自主掌控自己的生命,难道都是假的吗?这个结论简直像是科幻小说,实在是太诡异、太反常识了!

为什么说他宣告了人类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1856-05-06----1939-09-23

弗洛伊德理论的"科学性"

如果只是小说,那就容易得多了,有一个最简单的办法可以解决弗洛伊德的挑战,那就是"不相信!"——谁知道这个所谓"无意识"是不是一种忽悠呢?说到底,这只不过是他的一套理论罢了,只要不相信,问题不就解决了吗?

说到这里,弗洛伊德的医生身份就格外重要。医生这个职业具有科学性,科学就是要透过表象看到本质,科学研究中出现"反常识"的结果,这并不少见。比如牛顿第一定律说,运动的物体如果不受到外力,就会永远运动下去,不是也很反常识吗?但这不影响它的正确性。

科学理论与胡思乱想有一个根本区别,就是科学理论有事实证据的支撑。弗洛伊德的证据是什么呢?就是他的病人。虽然弗洛伊德不能把"无意识"摆到桌子上给公众看,但他可以展示出一个个心理疾病的案例,给出他的学说对于这些病例的分析和治疗方法,以及真实的治疗效果。

如果他的学说能够有效解释和治疗这些病例,那么我们就需要严肃地对待这个理论或者假设,不能简单地用"不相信"去否定它。

通过对无意识的发现,弗洛伊德最终发展出一套复杂而系统的"精神分析学说",成为20世纪心理学理论和心理治疗的一个重要流派,影响非常广泛。

本我、自我、超我,究竟是什么意思?

回到刚才的问题,无意识真的这么诡异危险吗?难道我们完全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吗?要理解"无意识"究竟怎么影响我们,我要带你看一下精神分析学说中最重要的一个内容:人格结构三元说,你可能听说过这"三元"的名字:本我、自我和超我。但它们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先说本我。本我就是"最根本的我",是人格的最底层。这里就是"无意识"的领域,主要是人本能的原始欲望。这些与生俱来的欲望要寻求即刻的满足,不论是非对错,只要满足了欲望就会很快乐。

本我之上是自我,这就是我们能够意识到的那个自己。自我不是天生的,而是在成长过程和适应社会的过程中形成的。自我有理性,会正视社会现实,重视常识和规则。它能够感受到本我的欲望,但自我会用理性来甄别本我的要求。如果说本我是人心中的一个小婴儿,只知道追求满足和快乐,那么自我就像是小婴儿的监护人,会用理性来考虑这些要求,根据对现实情况的考量,有选择地去满足那些欲望。

自我再往上,就是超我。顾名思义,是超越自我的那一部分,这是我们心中的理想化人格。它是在人与"道德"的接触和理解中形成的,我们把来自家庭和社会的种种道德权威,内在化成心灵的一部分,最终就形成了这个理想人格。都说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天使和一个魔鬼,超我就有点像是那个天使;但我们的实际行动常常达不到天使的标准,超我就会通过内疚感和罪恶感来影响我们的心理和行动。

了解了这个三元结构,你就明白了,无意识的真相也并没有那么可怕。弗洛伊德说,本我和自我的关系,有点像马和骑手。马是强劲的驱动力,而骑手需要驾驭这股力量。骑手能够正常指挥马的时候,人的精神状况就很健康。但如果这种关系出了问题,骑手反而被马拖着走,这就偏离了正常的精神状况,如果这种偏离严重而且持久,就成了人们说的精神疾病。这就是弗洛伊德学说对于人类精神状况的理解。

对于"人"的观念的更新

你可以看到,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特别强调无意识的重要性,强调本能欲望是生命的驱动力。他认为,人格结构中的本我和自我,也就是我们心中的小婴儿和监护人,二者处在永恒不断的冲突当中。理性的自我无法完全控制非理性的欲望,只能不断地去应对这些欲望,它可能成功,也可能失败,失败的时候人就陷入了精神疾病状态。

通过对精神疾病的解释和治疗,弗洛伊德以科学的名义论证了一套普遍性的精神分析学说,给出了一个人格真相的"科学研究成果"。根据这个发现,理性的力量根本没那么强大,力量最强的其实是人的原始欲望,理性只是在不断想办法应对这些原始欲望而已。于是,启蒙传统中认为理性是人精神本质的观念,就被这个所谓"科学发现"给颠覆了。

就这样,在启蒙主义的基础上,我们再次更新了对人的看法,这种看法从当初的反常识,成为了今天的新常识。

但是,弗洛伊德的理论真的符合科学研究的规范吗?他的治疗手段真的有效吗?


为什么说他宣告了人类

关注头条号“金融川小红薯”后期分享更多精彩哲学思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