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應如何教孩子提升對“疾病”和“變故”的免疫力?

2020的開篇,被很多人稱為“魔幻2020”。一場來勢洶洶的疫情,讓14億人停住腳步,待在家裡,不敢出門。

我們應如何教孩子提升對“疾病”和“變故”的免疫力?

隔離封閉的一個月裡,我們從淡定到懷疑,從恐慌到冷靜,從憤怒到感動,從焦慮到期盼,體驗了許多人生從未感受過的情緒。許多人、許多個家庭,都經歷了一場靈魂的洗禮。

“家庭”這個詞,在這場疫情的籠罩之下,似乎變得也格外清晰。一個個三口、五口、七口之家,好似被疫情分離成一個孤島。被隔離在外的渴望尋求團圓,團聚在一起的思考如何應對困境。這段時間,家人真正成為了離我們最近的人,成為了和我們一起同生死、共患難的人。

那麼,經過這場疫情,我們的家庭,又得到了哪些教訓和頓悟呢?就小祥祥看來,至少這4個教訓,作為家庭的支柱,每個父母,都應該記得——

1

免疫力,才是應對意外的保障

新冠肺炎最先開始蔓延的時候,首當其衝中招的是老年人,感染後,老年人轉為重症的幾率也更高一些。為什麼?因為相比年輕人,老年人普遍身體素質較差。

這場病,至今都沒有特效藥,主要靠自身免疫力,免疫力打過病毒,你就贏了。

和感染者接觸過,有沒有被第二次感染,也取決於你的身體免疫力。

我們應如何教孩子提升對“疾病”和“變故”的免疫力?

也就是說,容不容易被感染,感染後容不容易好轉,主要依賴於你是否有一個強健的體魄。

除了被新冠肺炎感染的恐慌,這個階段,還有一大批人,因為季節性流感、呼吸道疾病而飽受心理和身體的折磨。

很多人把身體素質定義為“天生的”,為自己日常的不注意、不堅持鍛鍊找到了推脫的藉口。其實,身體素質很大程度是可以依靠後天的保養和鍛鍊得到改善的。

尤其是我們的孩子們,因為缺乏運動的環境、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良好的鍛鍊習慣,導致體質、免疫力低下,日常感覺不到影響,但是一遇到風吹草動,就容易中招。

在疫情中逝去的上千條生命,和他們背後的家庭,都給我們敲醒了警鐘——健康是一切的基礎,提升自己的免疫力就是提升自己的競爭力

所以,從現在開始,千萬不要再忽略自己、孩子和家人的日常運動和鍛鍊了。

2

我們應如何教孩子提升對“疾病”和“變故”的免疫力?

培養孩子獨立生活的能力

疫情最嚴重的時候,在新冠肺炎求助電話裡看到的一個求助帖子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家裡大人一個個因為感染或疑似,被送往醫院隔離治療,只能留下幾歲的孩子在家,委託村民或社區照顧。

但是,疫情期間社區工作繁忙,工作人員大多時候只能幫忙送送飯,生活還是得靠自己。吃飯、穿衣、喝水、上廁所、打電話,自行規避家裡的危險家電……這些,如果大人沒有教會孩子,他們會怎樣呢?

還有很多在外打工的單身年輕人,平時大多在外面或單位用餐,自己連飯都不會做,這個階段,連外賣都沒有,只能靠方便麵或一些簡單的速食來維持溫飽。

我們總覺得,孩子還小,天塌下來還有爸媽幫忙扛著,再說了,現在社會有錢什麼買不到,有什麼可擔心的呢?

可是,有些風雨之所以叫“不測風雲”,正是你預料不到它會什麼時候、以什麼樣的形式到來。你能想象到,有一天,你突然就不在孩子身邊?有一天,外賣、家政突然就停了?有一天,孩子只能靠自己一個人來面對生活?

不要讓你一時的心疼和不忍,剝奪了孩子獨立自主生活的能力。在家,就讓孩子自己嘗試做飯、洗衣服等基本的家務,這不是有些人口中所謂窮人家孩子的“特權”,而是每個孩子成長必須學會的基本技能。有機會,就試著放手,讓孩子體驗獨立生活,讓他們適應爸爸媽媽不在身邊的日子。

我們應如何教孩子提升對“疾病”和“變故”的免疫力?

你要知道,這不是狠心,而是長遠的愛。

不要等孩子真的面對變故的那天,只能手足無措地問蒼天:爸爸媽媽,你們為什麼沒有教我怎麼自己活下去?

3

有時間,不如多陪陪孩子、家人

以前,我們似乎總是覺得很忙,每天一堆朋友等著約飯,一堆客戶等著維護,可是,事實上,在家隔離了一個月,誰也不見,好像也並沒有少些什麼。

有人統計過,其實一個人近乎70%的社交活動,基本是沒有意義的。

平常與許多父母交流,一說起陪伴孩子,他們總說:工作這麼忙,哪有那麼多時間呢?現在看來,其實大部分只是藉口,他們寧願把時間拿來娛樂、社交,甚至無意義的消耗,也不願意花心思陪伴孩子和家人。

仔細想想,那些佔用你人生大部分的時間,有多少是真正有意義的呢?

不如把這些空閒留下來,陪陪家人、教育孩子。

我們應如何教孩子提升對“疾病”和“變故”的免疫力?

畢竟,錯過孩子的成長,可能才是你人生最大的損失。

4

家庭教育,是父母的必修課

這場疫情,為父母和孩子創造了一段史無前例的親密接觸時間。

除了每年的寒暑假,很多爸爸媽媽們已經很久沒有和孩子呆在一起這麼長時間了。即便是寒暑假,孩子還能出去玩、參加夏令營、上補習班,自己也要上班,真正面對面在一起的時間其實並沒有這麼長,空間也沒有如此近。

你理想中的親子關係,是不是其樂融融、父慈子孝呢?然而,近一個月每天的面對面相處,給很多家庭帶來的卻是大呼小叫、雞飛狗跳。

1月31日,廈門市教育局啟動教育系統心理援助熱線和網絡心理輔導,熱線負責人說,出乎他們意料的是,因為上網課、完成作業等問題,導致的親子矛盾衝突竟然成為了心理援助熱線的主題。

很多人在網上抱怨:“再不開學,我和我媽都要瘋了。”

我們應如何教孩子提升對“疾病”和“變故”的免疫力?

為什麼?是我們真的不愛我們的孩子嗎?

不是的,其實是我們不知道如何正確和孩子相處。

雖然我們常聽說“這世上最可怕的事,就是父母不經過培訓就能上崗”,但其實少有父母真正把家庭教育當做一個問題來看待:我們的爸爸媽媽、爺爺奶奶不都這樣把我們帶大的嗎?父母孩子有點矛盾不是很正常麼?哪裡就需要我們真正花時間精力去學習、改變了?

有人說,這場疫情和網課政策,是對家庭教育的一次大檢閱。以往被距離掩蓋的親子矛盾,都在這個時間被無限放大。無論你承認與否,許多家庭還不會處理親子之間的問題這個事實始終存在。

新時代,由學校承擔教育全責的時代早已經一去不復返了,家庭教育責任重大,每位家長都有義務去學習、瞭解親子教育的正確方法和思維。如果家長們繼續忽略這個問題,短時間內折射出的是父母與孩子之間的爭吵、冷戰,互相嫌棄、埋怨,長久下去,影響的將是孩子的未來和整個家族的和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