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孫瓚將劉備視為心腹,為何劉備還要背叛他?原因非常現實

初平年間,幽州涿郡來了位大人物,叫做盧植。此人不僅是經學大家鄭玄的同門,更是鎮壓黃巾起義的中堅力量,堪稱是文武雙全。在東漢時期,不少文人在辭官歸隱之後,都會落葉歸根,回到家鄉開設學館教授弟子。

公孫瓚將劉備視為心腹,為何劉備還要背叛他?原因非常現實

如西漢大儒董仲舒,晚年也曾回到故里著書立說,培養弟子。這是漢代文人養老生活中的一個基礎內容,因此盧植也不例外。他回答家鄉後,教授了不少弟子,這其中,以公孫瓚與劉備最為出名。

《三國志·先主傳》中說:“而瓚深與先主相友。瓚年長,先主以兄事之。”在這段無憂無慮的求學歲月中,劉備結識了英武不凡的師兄公孫瓚,兩人也結下深厚友誼。

數年之後,黃巾軍起義爆發。原本就名震塞外的公孫瓚轉戰中原,以白馬義從多次鎮壓黃巾軍,從而立下了赫赫戰功。就這樣,公孫瓚在幽州地界上的風頭,甚至蓋過幽州牧劉虞。

公孫瓚將劉備視為心腹,為何劉備還要背叛他?原因非常現實

而在此時,幽州涿郡的劉備也才醒悟過來,他已年近三十,卻還一事無成。於是在官府的號召之下,劉備野心勃勃地加入了鎮壓叛軍的浪潮之中。現實很殘酷,劉備一沒有財力,二沒有兵馬,三沒有指揮才能,導致他在第一戰中,就狼狽收場。

於是,劉備打起了師兄公孫瓚的主意。劉備第一個上司,叫做鄒靖,後者與公孫瓚的關係也很不錯。《太平御覽》中便說道:“公孫瓚與破虜校尉鄒靖俱追胡,靖為所圍。瓚回師奔救,胡即破散,解靖之圍。”

公孫瓚將劉備視為心腹,為何劉備還要背叛他?原因非常現實

顯而易見,劉備後來能當上安喜縣尉,離不開公孫瓚的幫助。在隨後的一段時間內,劉備一直都在公孫瓚手下當差。而對於這個出身與自己差不多的師弟,公孫瓚也對其頗為照顧。

儘管日子過的十分順暢,但劉備卻還是有著異心。這一點,從他暗中拉攏趙雲便能看出。《三國志·趙雲傳》注引《雲別傳》提到:“時先主亦依託瓚,每接納雲,雲得深自結託。”趙雲最初,也在公孫瓚麾下做事。但因為出身問題,公孫瓚對他不怎麼待見,以至於趙雲剛投奔公孫瓚時,後者反而嘲諷說:“聞貴州人皆願袁氏,君何獨迴心,迷而能反乎?”

公孫瓚將劉備視為心腹,為何劉備還要背叛他?原因非常現實

這一切,都被劉備看在眼裡。正因如此,劉備才有意無意地向趙雲釋放善意。後來趙雲兄長去世,他要回家守喪,臨行前便對劉備說道:“終不背德也。”後來劉備在鄴城時,趙雲果然如約前來。不難發現,倘若劉備沒有野心,他也完全沒必要挖公孫瓚的牆角。

換句話來說,劉備早有脫離公孫瓚的打算。

據《三國志·先主傳》記載:“曹公徵徐州,徐州牧陶謙遣使告急於田楷,楷與先主俱救之。”當時,袁紹、曹操、劉表是軍事同盟關係;而陶謙、公孫瓚與袁術則是另一大同盟。

所以劉備前去救援陶謙,公孫瓚根本沒有懷疑。但沒想到,劉備倒了徐州之後,竟一去不復返了,“先主遂去楷歸謙”。劉備此舉,有些令人意外。畢竟陶謙與公孫瓚比起來,還是後者對劉備更加看重。否則的話,劉備也不會擁有相對的獨立權,能隨意發兵救援陶謙。

公孫瓚將劉備視為心腹,為何劉備還要背叛他?原因非常現實

那麼問題來了,劉備為何背棄公孫瓚轉投陶謙呢?從當時局勢來看,或許有兩個主要原因:

首先,公孫瓚的勢力範圍在幽州一帶,無法對中原局勢造成有效影響。而劉備一直有雄心壯志,倘若他一直在公孫瓚的羽翼之下,那又如何得到進一步的發展呢?

其次,陶謙在此之前,極有可能許諾了劉備難以拒絕的好處。這同樣表現在兩個方面:

一是兵馬。劉備在前往徐州之前,只不過這千餘人,而且都是幽州來的烏丸雜胡騎與半數饑民。但劉備來到之後,陶謙便立即給了劉備四千丹陽精兵。

二是政治地位。劉備剛到徐州後不久,陶謙便表舉他為豫州刺史。雖然只是名義上的地方長官,這也總比幽州時的小小縣令強太多了。所以在後來很長一段時間內,劉備都有“劉豫州”的別稱。而這個官方的合法身份,也為劉備日後行事,提供了不少便利。

公孫瓚將劉備視為心腹,為何劉備還要背叛他?原因非常現實

俗話說的好,“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劉備此舉,雖說有些不太道德,但卻充分展示了他的梟雄本質。畢竟在亂世之中,真正的仁義之人,根本是無法立足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