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吐槽前公司的樣子有多難看,未來的職場就有多難堪

1.

雖然受到疫情影響,但是跳槽季還是到了,最近公司人員有流動,加上年前的崗位空缺,招聘職位放出去後,應聘的人也多了。不過,說實話,合適的並不多。

最近面了一個男生,畢業兩年,換了3份工作,每一份的時間幾乎都不超過10個月。問到原因時,他一開始還吞吞吐吐,我問的具體了,他開始打開話匣子,訴說對前一家單位的種種不滿,說到後來,越說越激動,幾乎把每一個前單位都會數落了一遍:“公司管理混亂,領導能力不足,團隊同事人品太差,團隊氛圍不融洽……”耐心聽完他的所有抱怨,我跟公司HR對了一個眼神,沒有再問一個問題,起身結束面試。

可以預見,如果把他招進公司裡來,十個月之後,他可能會在另外一家公司的面試中,把我們也列入到管理混亂,能力不足,人品太差的前公司當中。

你吐槽前公司的樣子有多難看,未來的職場就有多難堪

這樣的人,在職場上永遠都是不受歡迎的那一個。他所抱怨的內容,會像鏡子一樣,反射回自己身上。他對前一家公司的態度,反映了他未來的職業態度和事業格局。

​2.

剛剛換工作的週週最近參加一個飯局,飯局由前同事發起。一開始時,大家也只是聊聊近況,問問新工作,聊著聊著,不知怎的就聊到前上司身上了。

說實話,這並不是一個週週願意聊的話題,因為他一直覺得前領導人還不錯,他在上一家公司的時候,這位領導給過他不少的照顧。離職的原因是因為找到了更好的發展平臺,所以走的時候,也是友好告別,相安無事。

但是,半月前剛剛離職的同事小K卻開始痛訴前領導的各種不好,並把前公司數落得一無是處,她說的內容,恰到好處地戳中了每一個人的痛點,引發了在場的人一陣吐槽,大家都覺得自己當時真倒黴,為什麼會進到這樣的公司,跟了這樣的領導。

​那次聚餐,後來變成了對前公司和前領導的批鬥大會,吃飯時,只有週週一個人不怎麼說話,而他卻成了小K當晚攻擊的靶子。“你怎麼不說話呀,看來你還沒被折磨夠吧,不會還想回去吧?”

週週對於小K突如其來地質問,有些驚訝,他完全沒有想到,整個聚會的氛圍變成這樣,大家聽了小K的話,也對他有了異樣的眼神。聚會到最後,週週覺得很無趣,便提前離場。之後,跟那些前同事也不再聯繫。

事後,週週還聽到一些信息,小K在離職前後,打聽了原來離職同事的薪資,然後告訴前公司在職的同事,引發了整個團隊的動盪,前公司花了很大的精力才安撫了大家的情緒。而天下沒有不透風的牆,這件事情也傳到了前公司和前領導的耳朵裡。

週週不解地說,實在是搞不清楚,為什麼要在離職後做這樣的事情,實在是損人不利己啊。

我聽完週週的話,只告訴他,你彆著急,靜靜等待時間給你答案,你要記得:一個人離職時的樣子有多難看,他未來的職場就會有多難堪。

一個人在職場上,核心競爭力是什麼?除了本身具備的業務能力和人際溝通能力之外,最重要的是格局。視野太處,格局太窄,只看到眼前的一點點得與失,名與利,很難在職場上獲得更高的能力和成就。

果然,前幾天,週週告訴我,小K因為找到的新單位要離職證明,她回原單位開證明,但是她的前領導直接拒開,讓她很是狼狽。

所以,那些離職後,對原公司和前領導心懷怨恨的人,需要冷靜下來想一想,是否值得。與其把精力和時間浪費在洩憤上,還不如自我反思,找到問題所在,並收拾心情,放下以往,重新找到未來的職場方向。

你吐槽前公司的樣子有多難看,未來的職場就有多難堪

有的時候,怨念不僅會影響個人的心態和情緒,也會影響個人職場發展的格局。他們把眼光和重心侷限在當下和過去,就忘記了未來的路還很長,外面的世界還很寬廣。

我很喜歡的古典老師,曾經就職於新東方,從新東方離職後,創辦了新精英生涯,成為了國內知名的職業生涯規劃師。雖然離開新東方許多年,但是古典一直與前老闆俞敏洪保持著良好的關係。前兩年,古典的新書《躍遷》出版時,推薦序的第一篇便是俞敏洪所作。

古典說,他知道俞敏洪也出了新書,便對俞敏洪說,“俞總您幫我推薦了書,那您的書,我們也來幫忙推推吧”。俞敏洪搖搖手:沒事的,你們現在還在打拼期,需要我的背書,我現在已經不需要了。

說到這裡,古典很是感慨,雖然早就不是新東方的員工,但是俞總待他依然如故,這份情誼,是值得銘記一生的。

3

在我的職業生涯中,至今換過三份工作,每一份工作,都會結交來一些志同道合的同事,即使後來大家因工作而分開,但大部分至今都保持著良好的關係。

第一次跳槽,我自己糾結難過了一週時間,才決定提出。傳統媒體的夕陽時代,我想讓自己跳出來去新的平臺看看。

離開的時候,幾個一起共事多年的同事幫忙收拾行李,九年時間,積累了太多的雜物和回憶,把這些都搬上車後,大家都很有默契地拍拍我的肩膀,予以祝福。

雖然那一幕已經過去了六年多,但依然烙印在心裡。現在,前同事們還偶爾相約著吃飯,下午茶,氣氛融洽,一旦遇到我搞不定的事情,只要說一聲,大家都是二話不說,毫無保留地出力幫忙。

後來換到了現在這家單位,前一家單位的領導時不時還跟我在微信上聊天,問候近況,有時候需要幫忙的,她也會毫不見外地找我,自然,她交代的事情,我也會完成得很好。

成為一個團隊的負責人後,來來回回經歷了多位同事離職,有的是因為想尋找更大的平臺而主動辭職,有的是因為表現太差而被優化,但幾乎每一個人都是在友好協商中,完成最後的工作交接分手說再見的。

作為一名職場人,從一家公司離職,無論是主動辭職還是被動離職,都不是某一方的原因,各自的選擇而已,刻意地去報復前公司,詆譭前任領導,對於個人未來的職場發展並不是一件好事。

為什麼,你離職時的樣子太難看,直接會影響未來的職場發展呢?

將心比心:每一家公司都不可能完美無缺,每一份職業都有它的缺點,當你滿懷著對於前一家公司的怨恨去參加新公司的面試時,忍不住的吐槽,會讓新公司的HR在心中衡量:這樣的人,是否值得公司去冒這個風險錄用?如果當公司達不到他的需求時,他是不是也會在其他公司的HR面前,憤憤然地來吐槽自己?

背調反饋:職場圈就這麼大,你在離職後的那些小動作,前公司未必不知道,那麼,如果新單位來做背景調查,必然得不到好的評價。這就直接影響了你下一份工作的發展。

後續麻煩:即使新單位不做背調,離職後的工資結算,離職證明,公積金提取等都是需要原公司來完成的,如果,當你的所作所為被原公司知曉,至少在辦理這些手續的時候,要麻煩很多。

口碑損害:職場上,大家都是成年人,職業的選擇不可能太過於受他人的影響,客觀評價和惡意中傷,還是能夠分得清的。沒有人喜歡跟一個整天散發負能量、總是勸人辭職的人在一起相處,久而久之,疏遠是再正常不過的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