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的书店会消失吗?

行着茶酒之路


传统的书店不会消失,但必须转型:

1,电子书固然会对传统书店,产生较大的挤压效应,但是纸质书并不会完全被电子书取代。

①,家用工具书,必须是纸质书。

②,对于个人喜爱的作品,必定会有兴趣购买纸质书版本,以作长久保存。

2,传统书店必须要适当转型:

①,传统书店要丢弃“书摊子”的传统思维,要建立起书店的网站丶朋友圈。要为用户建立个人明细档案,对用户的喜好丶品味进行细分,主动对特定用户进行新书推荐,同时收集用户的反馈意见,尽量满足用户的合理诉求!

②,传统书店必须与书商在出版丶印刷、资本运作方面进行全方位合作,必须尽可能的参入到图书产业链之中。

③,传统书店必须尽可能的利用电商平台丶快递业,来拓展异地销售市场。


鬼影147951010


市场不会消失,只会重新分配。

传统书店也是如此。

最近读一本1988年商业部内部发行的小册子《商业十则(训)》。这本由商业界第二代主干(1924年~2013年)仓本初夫老先生介绍他的父亲,日本现代流通教父(1889年~1982年)商业界初代主干仓本长治老先生商业十训思想的小册子里就提到了一家四国地区松山市名叫明屋书店的书店。

小册子援引时任明屋书店社长安藤明先生的话说:“有时,我们店里也出现一批转变了的店员”。

意思是,80年代的日本,交通,物流以及快递业尚没有现在发达、快捷的时候,书店要通过批发商或代理店向出版发行单位的订货流程非常复杂,也非常慢,“缺书”是当时日本2万多家书店最头痛的问题,也是顾客对书店最不满的地方。

从顾客向书店预订,到真正拿到手中,东京都内一般也要一周左右,尤其是松山市偏远的地方,订购书籍需要两周以上的时间也不算稀奇。

而前文明屋书店安藤明社长所说的一批店员转变,则是指明屋书店的店员们和别家书店不一样的地方在于,面对“缺书”,不是说一句“我们会尽快订货。不过,对不起,可能要等上两周左右。”而是立即拿起电话跟批发代理商沟通,要求加急订货。如果遇到非常着急的情况,还会马上跟分店联系调货,甚至“经常”从对手书店“代购借货”。安藤明社长说:“从同行书店拿货,可能在别人看来是把生意让给别人,给别人赚钱的傻事儿。但是,下一次,下次顾客买书还到我们店里来,就值了。”

正如文中所说,80年代日本有2万多家书店,平均60坪(约200平方米)左右。但随着时代的发展,连锁书店的快速崛起,网络平台的兴起,以及每年2位数以上增长的电子书籍市场,对于实体书店而言,带来的都是巨大的冲击。

因此,据日本书店商业组合连合会(日书连)石井和之今年3月初接受媒体有关“街の书店次第消失”专题访问时透露,全书连顶峰时期有1.3万家书店会员,现在只剩下了不到四分之一的3000多家,而且仍然存在每年300多家的速度消失。

石井和之还透露,80、90年代书店业的毛利率约为30%左右,随着网络卖书,电子书的兴起,现在书店业平均毛利率仅为22%~23%左右,但房租,水电,人工及物流等费用却比上世纪末增长了5个百分点左右。因此,很多个体书店因为缺乏规模成本优势,不得不关门歇业。

最近影响最大的案例则是,创业于1917年,今年103年历史的早稻田大学附近知名书店[前野书店]于1月29日宣布关门歇业。

再回到明屋书店,我在读《商业十则》的时候,就想这家书店还在不在?所以,刚才上网搜了一下,竟然还在,而且已经发展成为拥有75跨地区分店的连锁书店。

这也使我坚定了传统书店不会消失,但市场会重新分配,个体意义的书店(及书店企业)因为自身经营问题不仅可能而且肯定会消失一批一部分的判断。

日本书店数量最新的可查数据是,目前日本还有6891家书店,其中连锁书店2248家,占比32.62%,小规模个体书店4643家,67.38%。

海尔首席执行官张瑞敏先生说:没有成功的企业,只有时代的企业。我个人的理解是:科技在飞速发展,社会在不断进步,消费者一日三变,不断变化的消费需求和消费行为习惯是实体书店在内实体店最大敌人的时代,谁跟不上时代的步伐,谁就将被时代淘汰。但是,很多企业满足于过去的成就,固守着旧日的观念,以至于昨天的优势成为今天和明天的劣势,过去的成功成为现在和未来继续成功的绊脚石,甚至是杀死自己的“凶手”。

但是,不容否认,被誉为全世界最美书店的日本CCC 运营的茑屋书店,以及我个人非常喜欢的诚*书店、大*书局、南京古*书店,先*书店,包括我们江宁的新*书店,都在极力尝试,进行着从书店向办公,学习用品,玩具公仔,咖啡,茶点等读书+学习+休闲+生活的改变。可以说,灯光,装潢,内置,配套,从头到脚的改变,使得很多书店已经是不像书店的书店,书店的氛围也不再是翰墨纸香,而是咖啡书香,水墨琴韵。

但这是你想要的书店吗?对于书店的变化,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看法。但我的理解是,作为书店,书永远都是主角。成为配角的书店,譬如星巴克,瑞幸,包括提供图书杂志购买和阅读等的超市,便利店,只能说“商店”。

这也是我对3月22日日媒报道的“柳里美书店”感兴趣的原因所在。作为畅销书《口红》,芥川奖获奖作品《家庭戏》等,创作了多部畅销小说人气作家,柳里美女士把自己的小店打造成为一个融入当地生活的“家”,提供的是家常便饭和唠家常的氛围和服务。我想这样的个人书店,一定会有生命力。

当然,芥川奖不是一般人能够拿的到的,也不是每个人都是柳里美,有很高的人气,很多名作家朋友可以经常过来开展读书会等活动,自带流量吸引爱书人到店。

但在鸟取站附近,鸟取古城旁边儿,就有一家“普通人”开的书店,藏书也只有1.2万册。

但就是这家普通人开的书店,1980年开业到现在,周边的24家书店已经所剩无几,而这家店依然活的很好。甚至东京都的书店人也过来“朝圣”,因此又被称为“书店员的圣地”。

而就是这家只有三层,每层不过五十多平方的书店,到2020年2月举行了 377场读书会。每个月都会邀请地方历史学家,其他县的书店员,美国居住者,漫画家,放浪の旅人等来店交流,还邀请了太极拳师,心理学家进行太极拳教学,开设心理学讲座。

店主奈良敏行并没有很高的颜值,也不是作家演员,专家学者,但是,对哲学的热爱,黑格尔“存在即合理”引义为自己书店的店名:定有书店。

需要补充说明的是,在日本教科书,教辅材料等也是书店的重要收入和利润来源。但是,奈良先生的定有书店却把不怎么好卖的哲学文学书籍作为主打项目,理工类,(尤其是赚钱的)漫画类等热门书籍则退居配角位置。

我无意推崇奈良先生,也没有帮他打广告的主观意愿。只是说,书店的特色,还是要从书籍本身的特点出发。书店主首先应该是爱书,懂书,会选书之人,才能真正做好书店的生意。

再就是,人无笑脸休开店,店无熟客难生存。真正要开一家书店,还能运营好,离开对书的热爱,对顾客的热情,就算装修得再漂亮,配套再好,地段人流量再大,缺了灵魂的书店,也一定会成为失去竞争机会的“输店”。

以上是个人看法,不代表本单位立场。手机码字,拇指酸疏误之处很难免。尚请批评多指点。


家电店长大课堂


应该不会吧,虽然现在电子书比较流行,可还有很多人喜欢看纸质的书,比如我,喜欢拿在手里的踏实感,质感。在闲暇时找一本喜欢的书,坐在公园的长椅上,细细品读书中的种种,真的很惬意,美好的仿佛都静止了。我相信很多人会有这样的感觉,喜欢书的油墨味儿,向我们习惯了闻到春天泥土的芬芳。




爱沉鱼


新媒体的出现,让传统书店受到了一些影响,一些读者更依赖新媒体,喜欢看电子书,喜欢浏览网页,这确实是正常的。但是随着新媒体的发展,由于传统图书更直观,提供的实体图书更能给读者一种体验感,而且传统图书的纸张是竹子、树枝经过特别加工特别疯物质做成的,读书的时候能够闻到一种古香古色的味道,所以传统纸质图书依然受大部分读者的青睐,因此传统图书,传统书店不会消失,只会越来越受青睐。


谈书论事


随着科技的发展、网络媒体的广泛传播,新媒体下短文、长文确实给传统纸媒行业带来了很大的冲击,快捷、便利、高效的网文吸引了许多读者,对传统的书店行业也产生了影响,但传统书店是不会轻易消失的。

纸质书籍有其天然的优势,是电子书籍无法比拟的。

首先纸媒没有辐射,对人体无害。如果长时间通过网络阅读,除了眼睛会比看纸质书籍更加容易疲惫外,更重要的是电子屏幕的辐射是全方位的,我们根本没办法完全规避,而看实体书就永远无需担心辐射的问题。

其次纸质书籍的出版更加严格,书的内容更有深度、更加健康。现在的网络四通八达、内容繁多,即使我们国家更进一步严控网文界,也难免有些漏网之鱼。我国的网络世界还是相对自由的,在网络上发表一篇文章太简单了,但是在线下出版一本书就没有那么容易,因此纸媒这种重质量重深度的优点是很多资深读者所喜欢的。

再而摸在手里的纸质书籍读起来更有感觉。在阅读一本很厚的书的时候,这个优势就很明显了,我们不会记得前面一些情节是在具体的那一页,但我们凭感觉往往能够快速地寻找到差不多的地方,通过翻阅纸张就能很快的找到正确的位置,这个也是电子书籍比不上纸质书籍的地方。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也更加注重教育和自我提升。据我所知很多读者还是喜欢买实体书的,比如我自己就是个很典型的例子,我喜欢的每一本小说都有正正经经的实体书在家,这也不是自己有什么收藏书籍的爱好,就是单纯认为握在手里看的纸质书籍更有质感,我读起来更加身心愉悦。

其实搜一下淘宝上的一些书店就会发现,买书的人还是有很多的,因此我认为传统的书店不会消失,但是纸媒行业需要不断提升自己的竞争力,为读者提供更多更有质量更有深度的书籍,书店也需要不断改进自己的营销方式,跟着互联网的大潮不断与时俱进,为读者提供更多类型的书,满足读者们的广发需求。


己亥杂诗


不会消失,但会成为摆设!


問源書院


传统书店不会消失

书店是城市文明的窗口,是城市人文服务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文化的标志。

之所以现在城市中传统书店不景气,甚至有日落西山的景象。主要原因是,我们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对城市功能的认识出现了偏差。过多的强调了经济功能,过多看重城市的商业价值,而忽视了城市人的需求,忽视了城市的人文属性。

一个城市不仅仅是快节奏的经济生态,不应该是铺天盖地的商业开发,也不应该是快餐时的商业文化充斥城市空间的喧嚣。

一个好的城市应该是有烟火气的,有休闲气的,有人文色彩的。城市的节奏应该慢下来,让人去好好生活。这才是城市的最终功能价值体现。

所以,传统书店的回归是早晚的事情。人对美好生活环境的向往,总有一天会让传统书店迎来发展的春天。


贺兰燕语


现在是信息与网络时代!新媒体的出现确实对传统的书店造成了很大的冲击!现在很多人习惯使用网络及电子图书!但无论怎样!传统的书店应该是无法完全被替代的!网络与电子图书再发达但必竟无法完全替代一些专业的与工具用书,且网络与多媒体虽然有时较方便但还是不直观!与传统的图书真正用心读起来感觉还是千差万别!所以传统的书店绝对不会消失,只会促进传统的书店越来越好,越来越精致!





5633999589830红糖


现在信息与网络腾飞,书藉走下坡路是历史的必然。就像古竹刻书现在你还能见到吗?见到的也是工艺品,不是历史的重现。


美玉的光彩


楼主您好:

我认为传统书店不会消失。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在时间方面,读者可以随时去书店看书,有的书店会营业到晚上9点,甚至24小时的书店都有;

二,读者有选择的余地,可以在书店里很直观地看到图书的内容、包装、版式设计等等,也可以在多种类的书中进行选择,甚至在同种类的书中也可以有不同的选择。

三,传统书店购书的环境非常优雅,而且在传统书店里也有看书的氛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