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後,我們不能再像以前那樣買房了!


疫情之後,我們不能再像以前那樣買房了!


居家禁足這幾月,刷新了很多人的購房認知。



以前,人們買房注重“向外”看,重視地段、交通、周邊配套設施等。疫情期間,人們每天呆在家裡,活動範圍只能從客廳散步至陽臺再到臥室,房子的戶型、採光、通風條件,極大決定著家庭幸福指數高低。這些“內部”細節,也將被越來越多人列為日後買房重點考量項目。

這些項目大致可分為硬性和軟性兩個方面,硬性包括小區環境、設施、戶型等,軟性包括物業服務、性價比等。


01

小區景觀好、密度低、配套齊全

疫情期間,由於小區封閉式管理,在家悶壞的業主只能帶著口罩在小區內轉悠。這時候,小區內的園林景觀決定著業主的身心健康和居住體驗。

景觀好,綠化率高的小區,能讓業主親近自然,呼吸新鮮空氣,極大提升幸福感。

此外,低密度住宅小區也越來越成為人們購房時的考慮要素。

疫情發生以來,“減少聚集、不去人多的地方”是防疫的基礎條件。密度較低的社區,無論是人數總和、通風條件還是採光度都可讓住宅自帶免疫系統,構成健康防護網。

而居住在戶數密集的小區裡,疫情期將增加感染風險。就像非典時期某個集中性感染的高密度小區,一個單元裡的衛生間抽風機開動,受汙染的空氣就直接吹向了對面單元,最終傳染了其他住戶。

經過此次疫情後,低密度住宅小區無疑是更多人的理想選擇。


此外,小區內部的配套設施如菜場、藥店、便利店、水果攤、小超市等是否齊全也很重要。如此才能保證小區封閉管理時,業主的日常生活能夠正常維持。

02

大戶型,三、四室受熱捧

考慮完外部環境,室內條件就成為下一個要重點考慮的方面,而首當其衝的便是戶型。

本次疫情導致了長時間的全民隔離,不少人在家辦公,明顯感受到室內空間不夠用,

直接激發了人們對於大戶型的渴求。

58同城、安居客發佈的相關報告顯示,從購房者的行為偏好上來看,2020年2月份,三居室的意向用戶佔比由7月份的45.2%上升為45.5%,持續位居找房熱度首位。

另外,在戶型選擇上,2月份找房戶型為四居室的佔比持續上漲,已經達到17.4%。可見人們對大戶型的偏愛。

疫情之後,我們不能再像以前那樣買房了!


除了大戶型,購房時也要考慮戶型朝向、房間佈局、公攤面積等情況,南北通透、房間寬敞、私密性強的戶型會更舒適,而南北雙陽臺的戶型優點較明顯。

其次相較於傳統的高層洋房,大平層產品會更受歡迎。除了面積更大,戶型、房間也可以更加多變,功能性也更強,可以滿足不同情況下的生活所需。

當然,如果預算充足,別墅未嘗不是更好的選擇。除了住宅的剛需功能外,別墅內還可規劃泳池、KTV、健身房、檯球室等休閒娛樂區域,讓足不出戶的你也可以和家人擁有精彩紛呈的生活。


03

科技住宅實現美好生活

考慮完外部環境與內部環境之後,在生活場景中,科技住宅的優勢也不容忽視。

日前,全國工商聯房地產商會副秘書長陳江根表示,地產企業應該逐步提升住房的質量和科技的含量,切實滿足人們對住房健康的需求。

萬物智聯的時代已經來臨,5G、大數據等新興技術持續引領著社會變革。作為城市生活中最重要的場景之一,智慧社區也開始頻繁被各行各業所提及。


通過利用各種智能技術和方式,整合社區現有的各類服務資源,為社區群眾提供政務、商務、娛樂、教育、醫護及生活互助等多種便捷服務。實現“以智慧政務提高辦事效率,以智慧民生改善人民生活,以智慧家庭打造智能生活,以智慧小區提升社區品質”的目標。


04

好的物業能保命

考慮完硬件,也別忽視軟性服務。在前期,軟性服務沒有硬件顯化,但在日後入住體驗與安全方面,卻有著巨大影響。其中,首先需要考慮的軟性服務便是物業服務。

買房時既要看物業公司的資質,也要對比同物業的其他小區,參考業主的評價。


從此次疫情就可以看出,行動積極、服務周到、管控嚴格的物業,更值得業主信賴。疫情爆發後,他們第一時間做出緊急預案,貼出公告、全面消毒、準備物資、封閉小區等等,讓不少業主感嘆:“好的物業能保命!”。

差物業則讓人焦頭爛額。那些物業缺位的小區,門口無人看守、出入證無從辦理、公共區域無人消毒,

業主身在其中擔驚受怕,毫無安全可言。

疫情讓人們越來越深刻地意識到,一個好的物業無論是在響應時間、應對措施還是管理水平方面,都能帶給業主足夠的安全感。 相信在日後買房時,為了生活的舒心和安全,大家也會更加註重樓盤物業管理的口碑。

瞭解完以上信息,你明白購房時應該更新哪些認知了嗎?歡迎評論區留言討論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