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修真的是一个聪明的人吗?为什么?

偉大的時代


杨修确实聪明,他的聪明是小聪明,而非大智慧。我们所了解的他那些拆字把戏,还有揣度曹操的心思伎俩,都是典型的小聪明。


杨修为什么不是聪明人,他做了三件事,三件聪明人绝不会碰的红线。


聪明人绝对不会抖领导的机灵


杨修和曹操之间的拆字游戏,想必大家都听说过了,就不赘述了。


你会发现那些在领导面前抖机灵的人,抖得好,能得到领导青眼。抖得不好,往往容易把自己给抖死。这个差别就是,你是拿自己开涮,还是拿领导开涮。


杨修就给咱们深度诠释了,什么叫NO ZUO NO DIE。


有一些历史常识的朋友都知道,在战场上,退军是一个很讲究策略的事,很多著名战争都是一边佯装攻打一边撤退的。而且一旦军心不稳,很容易一触即溃。你杨修揣度出领导“鸡肋”的意思,立刻就把消息散播出去了。


你的用意无非是为了显摆自己的聪明,却把全军放在一个很危险的位置。


这是什么?短视。


曹操是什么人?一代雄主,他不是善茬啊!能容得下你这种行为吗?

聪明人绝不恃宠而骄


曹操一开始是很喜欢杨修的,让他做丞相主簿,总知外内。但是杨修的出身非常好,他是那种从小聪明,受到的都是追捧,没跌过跤的人。这样的人,很难做到不恃宠而骄的。


在三国里,老杨家是唯一能和四代三公的老袁家匹敌的世家。弘农杨氏从东汉一直到隋唐,都是显赫的大家族。后来的隋文帝杨坚为了给自己脸上贴金,号称自己是弘农杨氏的后人,可见其影响力。


杨修死了以后,曹操给他老爹杨彪赏赐了很多东西,当然了,杀了人家儿子嘛!有一次,曹操问杨彪,你怎么这么瘦啊?杨彪说:


“愧无日磾先见之明,犹怀老牛舐犊之爱”。


金日磾是谁?汉武帝的宠臣,也是托孤大臣,金日磾的儿子是汉武帝的弄儿,你懂的。后来这孩子长大了就跟宫女嬉闹。金日磾当场就把儿子杀了,因为他预见到,这孩子生长在汉武帝的宫闱之中,将来难免出事,累及全族。与其如此,不如快刀斩乱麻。


杨彪说这话什么意思?后悔啊,我太溺爱这个孩子了,没有好好教养他。


聪明人绝不会在明里参与储位之争


杨修还不知死活地参与储位之争,他站队曹植。


为什么是曹植,不是曹丕呢?因为他们俩都是聪明人,都是文化人,喝酒作赋聊得来。杨修做过曹操秘书,当然知道曹操想什么,关心什么点。所以他经常模拟曹操出的问题,然后写出答案给曹植,让他应付曹操。


时间长了,曹操也纳闷儿啊,我儿子有这么才思敏捷吗?我小纸条才送去,他答案都来了?

一查,就知道了。


看着很聪明,其实你细想,寸不寸?漏洞百出啊!


真正的聪明人是像张良这样,只做分内之事,出世、立功、功成、身退。至于什么荣华富贵名声,要那些干嘛呀?那只会让领导更加忌惮你。


后来刘邦想废太子,吕后求张良,张良出主意,叫他去找刘邦都请不来的商山四皓,后来,正是商山四皓的站台,让刘邦误以为太子已经成气候,没有废长立幼。


刘邦就算知道这是张良出的主意又怎样?他是一个彻底退出名利场的人。


正因如此,张良是跟随刘邦打天下的团队里,少有的得到刘邦的敬意,并善终的。


知进易,知退难。自古如是,杨修不是第一个,也不是最后一个,自以为聪明的聪明人。


月夜归舟


真正聪明的人要懂得收敛,有些人的聪明叫耍小聪明,毫无疑问,杨修属于后者。

杨修,杨彪之子,自小有才学。在曹操手下任职,颇受信任。很多人对于杨修的印象是三国演义中的鸡肋的故事,故事是这样说的:曹操一次再攻打刘备之时,粮草不继正处于进退两难之际,一日在用膳时看着鸡肋时突发感慨被杨修知道,杨修下去就和士兵们说准备撤退,别人问他为什么,他说主公说的,鸡肋弃之可惜,留着难以下咽。由此可见,杨修是有着聪明脑袋的,至少比别人灵活,这样的故事还有一口酥的故事。但这么一个懂得猜测主人心思,脑子灵活的人,最终被自己领导杀死,为什么?

杨修之死是有原因的,首先杨修参与了曹植曹丕两兄弟的夺嫡之事。曹植,大家都知道这个七步成诗的历史人物。然而历史上他通过了父亲曹操考核却是在杨修的帮助下才完成的,不过最后因为曹植自身原因终究没当上魏王。解决了继承人的问题,曹操自然要保证继承者顺利继位,那帮助曹植过关又有过人之处的杨修自然成为要除掉的人。

其次,有才策。从事例可以看出杨修是有才华的,但曹操麾下有才华的人数不胜数,贾诩程昱等,但这些人都没有恃才自傲,唯独杨修,太过于显露才学,自然遭人嫌弃。

最后,杨修父亲杨彪,一个正统的儒学家,这和倾向改革的改革派曹操政见自然不同,身为儿子的杨修,自是秉承父志,所以和曹操也是政见不合。况且,杨修还是袁绍之甥。

所以到最后,真正聪明的人要懂得将自己的才华用到恰当的地方,在别人忌惮自己才学的时候要收敛,至于杨修,只是个耍小聪明的人了。



爱铲屎的猫


答题:

杨修真的是一个聪明的人吗?为什么?

个人以爲杨修不是一个真聪明的人。俗话说伴君如伴虎,當甚之又慎。

(1)杨修很有才华很有學问。一次杨修与曹操并马而行,途中猜谜,曹操當時不解,骑马行了二十里后才明白,故有曹操的學问跟杨修差着二十里地呢。这说明杨修是有才华有學问的。

(2)杨修在曹操身边,出谋划策也出了不少力,同僚们也都很佩服杨修。杨修不仅给曹操出谋划策,还是曹丕的老师。这便有牵扯到了日后权力的问题,曹操担心他的江山日后能否永固。

(3)杨修行事不知道收敛,不知道伴君如伴虎的历害。比如说司马懿就是个真聪明的人,深明此道。司马懿行事低调,深藏不露,处处小心;心中明白而不说破,终于熬过了三代曹主之后,而一统天下。

(4)杨修只知道就事说事,没有大局观,没有考虑过动摇军心的后果。曹操是忌讳功高我慢的不宜驾驭。所以说杨修不是个真聪明的人。





南山有仙


我们所了解的杨修大多是通过三国演义电视剧,而真实的杨修并不是电视剧描述的样子。

那么真实的杨修是什么样子,是个绝顶聪明的人吗?

杨修,东汉文学家,曾著有《神女赋》、《许昌宫赋》等著作,曾任曹操时的主簿,就是现在的办公室主任一职,天生聪慧,博学多才,在任时,为曹操处理过很多棘手的事情,曹操视杨修为心腹。

历史上真实的杨修却实太过聪明,是小聪明不是大智慧,喜欢在人前卖弄,城府不深,其根缘就是自已学问深厚,上天入地无所不通,这种人难免会狂妄自大,当然有知识有学问的自以为特清高的人都是这样。

杨修在曹操身边工作,经常猜测曹操之言行和心里活动,好作准备工作。而曹操是何等韬略之人也,他的小伎俩岂能逃过曹操毒辣的眼光,一次两次的纵容,使杨修的小心脏更加膨胀,杨修再没有把任何人放在眼里,为加速曹操的杀机埋下伏笔。

杨修曾做过曹植的幕僚,参与了曹植的上位,后因曹丕受禅被贬,从此再无从政,后死因不详,史料记载多为曹操所杀,可能却有其事。

终上所述,杨修并算不得大智慧的儒学之士。


孤独的行者001


杨修是杨震的玄孙,杨彪的儿子,出身世代簪缨之家。为人好学, 有俊才,建安年间被举孝廉,除郎中,后担任丞相曹操的主簿。

曹操爱才如命,杨修能在曹丞相军中谋得主薄之职,证明才能确非一般。

在供职相府之时,杨修曾以"阔"字说建园之门事,以"一盒酥"而分享其食,足见才思敏捷。

后来曹丕与曹植争世子之位,曹植运用杨修之策,险要胜曹丕,然有智慧之人,不会疏不间亲,别人家事少参与为好。但是杨修深陷其中,曹操深恨之。

有人云:曹公因杨修"有才策,袁之甥",而借以"鸡肋"乱军心杀之。然吾以为:曹公赞其之才,而否其之心。杨修实属不智也,古代君王最忌身边左右之人参与立储之事,杨修如果是真智慧是不可能不知道曹公之虑,所以杨修是小聪明,无大智慧,或更确切的评价:智商有余,情商不足矣!










狐羊树


首先杨修肯定是一个聪明人,但他又不是一个有大智慧的人,简单的说就是智商高,情商低。早年由于聪明能干,为曹操所倚重,但又因为多次炫技被曹操猜忌,而最后因为高调站队曹植,被曹操所不容。

杨修,字德祖,出身名门大族弘农杨氏,与汝南袁氏同为东汉的四世三公之家,是太尉杨彪之子,杨修不但出身高贵,更难得是文采过人,学识渊博,聪明绝顶。

聪明能干,为曹操所倚重

杨修早年举孝廉入仕,之后投入曹操门下,担任丞相府仓曹属主簿,此等工作对他来说毫无难度,经常擅离职守,出去闲逛,但不妨碍他将此工作做的有生有色,其聪明能干可见一斑。

“修年二十五,以名公子有才能,为太祖所器。”因此,他凭借过硬的业务能力,被曹操所倚重。

而目中无人的狂士祢衡在谈起天下人物时,也只有两人能入其法眼,“大儿孔文举,小儿杨德祖。余子碌碌,莫足数也。”虽被称小儿,但也证明杨修才学过人。

热衷炫技,为曹操所猜忌

然而,出身名门,加上才华横溢,使年轻的杨修有些膨胀,其直观表现就是在领导面前炫技,而正史记载杨修炫技过火是在于汉中之战中的鸡肋事件,俗话说军中无戏言,虽然杨修猜中了曹操的心思,但也引起曹操的猜忌。

及操自平汉中,欲因讨刘备而不得进,欲守之又难为功,护军不知进止何依。操于是出教,唯曰“鸡肋”而已。外曹莫能晓,修独曰:“夫鸡肋,食之则无所得,弃之则如可惜,公归计决矣。”乃令外白稍严,操于此回师。修之几决,多有此类。—《后汉书》

还有杨修为了出去玩,通过猜测曹操心思,预先准备答案,等曹操来询问时,下人直接送上,但由于每次曹操刚问,就有答案送上,引起曹操怀疑,终于穿帮,这也很让曹操生气。不过我们从这里也可以看出杨修确实聪明绝顶。

修又尝出行,筹操有问外事,乃逆为答记,敕守舍儿:“若有令出,依次通之。”既而果然。如是者三,操怪其速,使廉之,知状,于此忌修。—《后汉书》

高调站队,为曹操所不容

杨修虽然由于自作聪明,引起曹操的不满,但以曹操的容人之量,杨修罪不至死,而真正要了杨修之命的,他高调站队曹植,而当曹植败给曹丕后,等待他的也只有一死了。

关于传位于曹丕还是曹植,曹操自己也相当纠结,在内心深处,曹操是更钟情于才高八斗的曹植,但对于治理国家来说,显然文武双全的曹丕更适合,曹丕背后是贾诩,司马懿,刘晔等智谋之士,而曹植之后是孔融,杨修,丁议等文人墨客,加上立长不立幼的传统,最后曹操还是选择了曹丕。

而我们也可以从贾诩们的老谋深算对比杨修们的稚嫩张狂可以看出,双方后援团实力差距明显,而且曹丕比曹植城府深太多了,所以曹植败得不冤。

那么为了扫清障碍,保障曹丕的位置,曹植的支持者就成了安全隐患,特别是杨修还有袁术外甥这层授人以柄的关系,还这么高调参与夺嫡之争,所以失败后就不得不死了。

且以袁术之甥,虑为后患,遂因事杀之。—《后汉书》

总结:综上所述,杨修肯定是个聪明人,出身名门,才华横溢,翩翩贵公子一枚,但也因为太过聪明,不知收敛,得罪了曹操,最后因为敏感身份参与夺嫡之争,失败后被杀。可悲,可叹。


临石观海


杨修的死,并不是曹操单纯小心眼,这不过是小说家杜撰出来的。

杨修,字德祖,司隶部弘农郡华阴人,太尉杨彪之子。

为人好学,有俊才,建安年间被举孝廉,除郎中,后担任丞相曹操的主簿。

当时曹操军国多事,杨修负责内外之事,都合曹操心意;又《世说新语·捷悟篇》载四则杨修展才之事。

杨修显然是一个某些方面有才华的人。

但是,杨修是一个儒生。他背后的许多儒生,包括他们的家族,一直鼓吹忠于汉室。这和曹操的政治观点不同,甚至是相左。

偏偏曹操很喜欢的儿子曹植跟杨修关系交好,甚至杨修还牵涉进入了接班人的权力斗争中,这让曹操觉得,如果杨修继续留在曹植身边,那么对以后自己政策的贯彻非常不利。

这种心态,就如喜欢的儿子被一个狐群狗友拐带出去干坏事一般让曹操不满。

所以,必诛之。

顺便还打击一下忠于汉室的儒家势力。


野墙


杨修是个聪明人,仅限于他在谋略和文采上。做人方面他是不怎么聪明的,不够圆滑,看不清厉害关系。

杨修对于我们普通人而言,最大的贡献就是发明了“鸡肋”这一词语,修独曰:“夫鸡肋,食之则无所得,弃之则如可惜,公归计决矣。”  

仔细翻看杨修的生平,我们知道,他是一直都在帮助曹植的,在曹操长子曹昂在宛城被张绣杀了之后,曹冲也中途夭折,就只剩下曹丕和曹植有机会继承曹操的位置。杨修作为参与了继承人争斗的大臣,在继承人争斗失败的时候,必然是很惨的。

对于杨修的才华,曹操是认可的,但是,既然选择了站队,那么就得要承担失败的后果。从各方面来看,曹丕都比曹植更适合继承曹操的家业,那么为了保证全力交接的稳定,杀掉危险因素,是必须要做的。

所以,聪明人活不活得长久,不再于说了什么话,而是选对了方向没有。


斗哥说


个人认为杨修是属于典型的高智商低情商的人。

从几个大家都知道的故事分析一下:

曹操在大门里写个“活”字,工匠们不懂向你请教,你并没有一定要回答的道理,何必于去揭穿曹操的把戏?曹操在盒子上写了“一合酥”三个大字,你管他什么意思,何至于直接就拿过来分给大家吃呢?吃完了还振振有词,说上面写的是“一人一口酥”,这种行为的目的又是什么?曹操怕有人暗害他,谎称会“梦中杀人”,你偏偏要揭穿,你这时候又是在表达一个什么样的诉求呢?

于是直到“鸡肋”事件,曹操终于忍无可忍,处理了杨修。而且,理由还正大光明:军队还在打仗,你就开始收拾行李,并四处散播即将撤兵的消息!这种行为,上司哪怕就是跟你没有过节,也会杀之。

你看,这几个故事大家都能充分的看到杨修的高智商,但是,情商低也显露出来了,如果他的情商再能高一点的话或许他不会死


铁柱侃国史


杨修聪明是是众所周知的,然而,因为聪明而导致的傲性蒙蔽了他的眼睛,使得他有时候为了表现自己的聪明而做出些自作聪明的事,并且因此惹上杀身之祸。他的死正是证明了他绝对不是三国中真正最聪明的人。不过杨修的文采还是值得夸赞的,杨修一生著作颇丰,结集成册的两文稿已失,今公存作品数篇,其中有《答临淄候笺》、《节游赋》、《神女赋》、《孔雀赋》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