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失格》:生而为人,何须抱歉?

“生而为人,我很抱歉”?

以前我常听人说“生而为人,我很抱歉”,也常听人说起《人间失格》。

那时虽不知“生而为人,为何抱歉”?也不知《人间失格》究竟是怎样的书。单这寥寥几字,便使我感到一种凄凉从文字里侵袭而来。

《人间失格》:生而为人,何须抱歉?

正因这充满沉闷色彩的字句,我读完了《人间失格》,心仿如被掷入一颗石头而荡起点点涟漪,复又沉入心底,却并未带来丁点儿扰人的水花。

《人间失格》到底是一本怎样的书?

  • 简单点讲,《人间失格》是日本小说家太宰治的半自传体绝笔小说,发表于太宰治自杀的同年,1948年。
《人间失格》:生而为人,何须抱歉?

这本书既以独白的方式书写了主人公叶藏等人以及作者太宰治自身的经历与挣扎;又坦然描述了一些“血”的事实。大抵正因如此,对比于那些把自己当做上帝的作家而言,太宰治的作品在某种程度上更有着一些人情的味道,也更能于细处打动读者。

  • 《人间失格》以独特的告白形式,挖掘了人内心深处的懦弱以及对为人资格的探讨。
《人间失格》:生而为人,何须抱歉?

读《人间失格》,开篇“回首前尘,尽是可耻过往”,一下子便勾起了多少人沉积于心的往事与感慨,使得他们愿放下戒备,将自己置于主人公的视角来看待故事。

然而书中故事大抵都是主人公在走投无路之时做了一些不得已的事情来达到自己的某种目的,或是因抑郁至极与他人出轨,或是因爱而偷窃或逃避……如此种种,每一次的行为都有着名为“悲惨”“无奈”“不得已”的外衣,处处彰显着极端无奈下的呐喊与控诉。

《人间失格》:生而为人,何须抱歉?

而若此时恰好有经历过“如此沉郁之事”的人看到这些故事,难免会沉浸于故事的悲伤情绪之中。

  • 然而尽管如书中那样,世间如此困难,所有的人都溺于苦难中饱受煎熬,那是否所有人都如此悲观失望呢?

并不是。

《人间失格》:生而为人,何须抱歉?

读到深处,太宰治曾说“我知道有人是爱我的,但我好像缺乏爱人的能力。便说明即便是如此痛苦的时代,仍有人努力让自己活着并曾想温暖于人。

  • 那为何偏偏作者与书中主人公们又如此绝望?
《人间失格》:生而为人,何须抱歉?

太宰治在书中又说“懦夫连幸福都害怕,碰到棉花也会受伤”,这类脆弱的独白无不宣示着太宰治和书中的主人公大都是懦弱的。

他们本就对生活充满恐惧与不安,再加上世态炎凉,以及人性的虚伪和欺骗……尽管他们洞察了世间的某些本质,但又因他们对于自身的虚伪、软弱等一再偏执和逃避,于是在面对生活的现实与残酷时,他们既想拥抱和直面生活,却又不知所措且惊恐万分。

《人间失格》:生而为人,何须抱歉?

他们不断把自己一次又一次地逼入绝境,而太宰治将这些经历与内心呈现于世,难免让看了这些文字的人觉着它们仿佛是“滴着血”的。

这样的《人间失格》与作者,使得我不得不回头细看太宰治本身的遭遇和一些思想

《人间失格》:生而为人,何须抱歉?

太宰治本名津岛修治,1909年出生于日本一个富裕的地主家庭,自幼体弱且内心极度敏感,少年时便爱上文学,后来书写了《如是我闻》和《斜阳》《人间失格》等。

他生于动荡时代,一生沉沦放逐,几次自杀,于1948年6月与情人山崎富荣投水自杀,终此一生。

在1909年到1948年这短短几十年里,西方思想猛烈地冲击着日本传统思想,同时日本那些年的形式也足够动荡不安,战争爆发了又结束。

  • 太宰治出生于日本旧时代下的家庭,一方面受到旧时代环境与思想的束缚,一方面又受到新的思想冲击,内心深处企图寻求一些迫切想追求但又过分模糊的东西。
《人间失格》:生而为人,何须抱歉?

一方面由于本身性格的敏感脆弱,另一方面也由于确实没有多少人有接收和转化新思想的经验可以传授给他们。在这样的背景下,尽管太宰治有了一些新的思考和一定的反抗意识,但他仍不知如何破开这重重迷雾,因此他的思想总是充满着矛盾,带着极强的灰暗、颓废色彩。

  • 但不管是动荡不安的时代也好,还是无力改变的身世和生活也罢,在面对同样苦难的现实,不管是《人间失格》中主人公,还是太宰治本人,他们最后的归途,终究是他们自己选择的结果。
《人间失格》:生而为人,何须抱歉?

鲁迅曾说,“精神的洁癖,让像太宰治一样的人容不得半点的伤害,他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卑微而自由。他想要打破什么,却又没有方向。”

  • 我想,这大概也是为什么会有很多人喜爱甚至崇拜《人间失格》的原因吧。

因为即便我们现在身处和平年代,依然有很多人如太宰治和书中主人公们一样,在洞察了世间的一些真相之后却找不到任何方法可以拯救自己,当这种恐惧逐渐逼近的时刻,是真的令人想要发狂吧。

《人间失格》:生而为人,何须抱歉?

然而尽管我能理解这些人对于真相的洞察与极难浮于表面的呐喊,但我仍旧不太赞同以极度颓废、放纵的态度来面对一切。

在感觉活着比死去更可怕的时候,选择拼命活下去的人,才是这真正的勇士

  • 那些真正向生活发起反抗并付诸行动的人才应是这世间最值得赞颂的勇士啊
《人间失格》:生而为人,何须抱歉?

尽管我知道,有人会说太宰治虽然看似颓废软弱,但他也坦然无私,他也曾说“生活安乐时,做绝望之诗;失意受挫时,写生之欢愉”。可尽管如此,一旦将太宰治的自杀和《人间失格》结合来看,个中曲折难免令人唏嘘。

  • 生活它并不以人的意志转移,它并非偏爱了某些人,也并非刻意抛弃了一些人。
《人间失格》:生而为人,何须抱歉?

若生活真像作者眼中那般残酷与黑暗,那么所有人一出生便都处在黑暗的泥沼之中,想努力往上爬的人想尽办法,努力挣扎。

偏为何那些自己选择放弃的人,却还要求同处苦难的人全心全意来宽慰和救赎自己?

世间众人也确有怜悯之心,书中也曾多次提到来自亲朋的一些帮助。

《人间失格》:生而为人,何须抱歉?

即便这些帮助在作者看来不全是百分之百真诚的对待,但当他们伸出援手之时,作者和主人公们又怎知他们不曾一刻有过真正想要救赎于人的心呢?

从始至终,都是主人公和太宰治自己放弃了一切可能突破困境的可能啊……

尽管他终究将自己坦白于世了,可这无赖一般的思想和行为,又如何值得崇拜和赞扬?

有人会质问​:若眼前已满是黑暗,穷尽一切也找不到出路,除了舔舐伤口自怜,还能如何​?​

对此,我没有十分完美的建议,因我也仍同你一起与这生活中各种压力抗争中……

《人间失格》:生而为人,何须抱歉?

然而,我仍想说:

若世间尽是黑暗,我们仍可借着黑暗前行;若穷尽一切都无法找到出路,就穷尽一切让自己泛起一丝柔光。

如果你实在觉得难熬,就拼命、再拼命地爬到阳光底下,努力睁开眼看看那些让人感动的、充满生命力的苦难与美好吧。

《人间失格》:生而为人,何须抱歉?

这世上能抛弃我们的,只有我们自己;能救赎我们的,也唯有我们自己。

生而为人,何须抱歉。

《人间失格》:生而为人,何须抱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