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小心犯錯,別隻會問“你錯哪兒了”,心理傷害比想象中更大

每一個孩子生來都是一張白紙,能做什麼不能做什麼沒有明顯的觀念,因此在小的時候,很容易不小心做錯事,惹父母不高興。

孩子不小心犯錯,別隻會問“你錯哪兒了”,心理傷害比想象中更大

其實很多家長也希望通過自己的言行,使孩子明白什麼是錯的什麼是對的。但家長往往都會犯這樣一個錯,那就是在孩子犯錯的時候嚴肅地逼問他:“你錯哪兒了?”

這樣做不但不能讓孩子明白自己的過錯,反而會給孩子的內心造成難以想象的傷害。

1. 失去安全感

在孩子眼中,父母就是自己的保護傘,年幼的孩子對養育自己的父母有著非常強烈的依賴,而這種依賴正來自於孩子對家長的信任。

孩子不小心犯錯,別隻會問“你錯哪兒了”,心理傷害比想象中更大

逼問孩子“錯在哪裡”,無論出發點是好是壞,在孩子眼中,此時的父母都是非常“暴力”的。失去對父母的信任,將會導致孩子越來越不愛和父母進行溝通。很多家長不明白自己的孩子為什麼和自己表現得那麼陌生,可能原因就出在這裡。

2. 開始害怕父母

一句簡簡單單的“錯在哪裡”,或許在父母眼中只是小小的提問,但使用這句話時,父母的語氣一定是質問而不是疑問,當父母問出這句話的時候,在自己的內心一定是給孩子的行為做出了“判決”。

孩子不小心犯錯,別隻會問“你錯哪兒了”,心理傷害比想象中更大

怒形於色,孩子也能夠從父母的問話中,感受到父母的憤怒,由此一來,孩子整個人都處於恐懼當中,很難思考自己的問題出在哪。因此當家長問出這句話的時候,孩子一般的反應都是支支吾吾,半天說不上話,這不是因為孩子意識不到自己的問題,而是他太害怕父母的憤怒了。

那麼家長應該怎麼做呢?

首先家長應該明白一點的是,小孩子其實沒有明確的是非觀念,大多數小孩子在犯錯時,都不會意識到自己其實正在犯錯,所以也就不會有所謂的主動認錯的行為了。

孩子不小心犯錯,別隻會問“你錯哪兒了”,心理傷害比想象中更大

當家長問他錯在哪兒了,這時孩子甚至都不知道父母為何生氣,只會覺得自己很委屈,面對這種情況,父母可以嘗試以下兩種方法:

1. 給孩子正向引導

既然小孩子不明白什麼是對的什麼是錯的,作為家長就應該明確地告訴他。當孩子犯錯時,首先不要責罵,而是耐心地為他講解為什麼做得不對,這樣做會對他人造成什麼樣的傷害。這樣孩子在下次做同樣的事情時,就會考慮到事情的嚴重性,避免犯錯。

孩子不小心犯錯,別隻會問“你錯哪兒了”,心理傷害比想象中更大

父母的耐心指導,既能夠帶給孩子安全感,也能夠讓他真正明白自己的行為存在什麼樣的錯誤。

2. 設立邊界感

邊界感從字面上就能夠很好地理解,也就是說做人要有分寸,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想要在一件事情上,讓3歲左右的孩子明白自己犯下的過錯,父母可以給孩子指明犯錯的原因,但是不要逼迫他認同。因為這時候的孩子還很難理解是非觀念,需要耐心指導。

孩子不小心犯錯,別隻會問“你錯哪兒了”,心理傷害比想象中更大

小孩子不小心犯錯,家長的一句“錯哪兒了?”看似簡單,給孩子造成的心理傷害卻比想象中的還大,父母千萬要注意。用自己的耐心和愛心,引導孩子認清是非,這才是家長更應該做的。

給家長推薦這套《兒童心理學教育手冊》,全套共5冊,從各方面入手,教你成為一個好媽媽。所謂“好媽媽勝過好老師”,瞭解了孩子內心的真實想法,才能夠有效地將他培養成為優秀的人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