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貧困村“變形記”


春雨初歇,麓綠風輕。站在通往佳縣朱官寨鎮劉家崖窯村山地蘋果園的小路上前望,延綿不絕的大山和點綴其間的嫩綠交相輝映,構成一幅生機盎然的黃土高原春景圖。

深度貧困村“變形記”

“全村貧困發生率從40%降為0.96%,貧困人口由65戶208人減少到4戶5人,2019年11月18日,經過層層評估核實,劉家崖窯村退出了貧困村序列,這是我們全體村民和駐村工作隊隊員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的結果。”市農科院派駐劉家崖窯村駐村工作隊隊長兼第一書記郝世斌說。

實實在在為群眾辦實事

深度貧困村“變形記”

結婚355天,駐村扶貧352天。2018年4月,新婚第三天的市農科院幹部張圓和妻子強羽竹就一起來到劉家崖窯村駐村幫扶。

駐村之初,這個深度貧困村的艱苦 還是讓夫妻二人印象深刻。“剛來的時 候,我們住的是村委會的窯洞,由於窯頂潮溼,牆皮脫落,每天早晨起來的第一件事就是抖落被子上的土。”張圓說。

出行也是一個問題,強羽竹說:“平時來村都要先坐一趟班車,到村口後再步行5里路。週末回城的時候更是要掐準點,一旦誤了班車,10里路也就白走了。”

而對駐村工作隊隊長兼第一書記的郝世斌來說,班子軟弱渙散、村民矛盾突出、村裡缺乏集體產業等一系列問題都是他急需解決的。

劉家崖窯村位於一座座紅泥山上,能截留收集下來的水資源很少,傳統的種植養殖模式急需改變,作為果樹專家的郝世斌第一時間想到了山地蘋果。經過前期一系列準備工作後,郝世斌的 “劉家崖窯村山地蘋果發展規劃”變成了行動。平整土地、預定樹苗……郝世斌一邊規劃果樹種植基地,一邊還要培訓種植戶,時常鞋裡灌滿了土、眼鏡上沾滿了灰也顧不上收拾一下自己。他的這些付出和努力,村民們都看在眼裡,大家越來越信任他,自己家有啥事需要解決,總想著聽聽他的意見,他也總是想方設法幫助村民們解決。郝世斌經常掛在嘴邊的話是:“駐村不是走 過場,是要把自己當作村裡的一員,實實在在為群眾辦實事。”

扶貧政策的好處說不完

深度貧困村“變形記”

3月11日一早,80歲的張奮山拿著鋤頭,來到自家地裡看看土壤的情 況。雖然年齡大了,可日子喜樂“,沒啥操心的”,張奮山還是願意到地頭來,就當活動活動筋骨。

去年11月,他喬遷新居,搬離了住了50多年的老窯洞。老窯洞裡裂縫隨處可見,窯頂泥皮經 常脫落;窯洞周邊道路泥濘,每逢下雨 幾乎沒法行走;沒有自來水,日常用水 全靠一口深井。他搬進了政府為他補貼2萬元修建的新房裡——“又暖又 好住”“周邊是磚路油路,去哪裡都好走”“自來水嘩嘩的”……用張奮山自己的話說就是:“扶貧政策的好處,說都說不完。”

精準扶貧開展以來,該村集中力量攻堅基礎設施短板,加大水、電、路、訊 等基礎設施建設力度。硬化道路8.4公里,新修生產道路9.8公里,群眾出行越來越方便;建成水衝式公廁1座,改廁15座;人居環境不斷改善;異地搬遷2戶,危房改造2戶;實現全村飲水安全全覆蓋;安裝太陽能路燈40盞、道路護欄6公里,綠化村道6公里,村內道路兩旁煥然一新;建成73平方米標準化村衛生室和140平方米的老年活動中心,群眾滿意度不斷提高;建成通訊基站1座,有效解決了劉家崖窯村通訊落 後、信息隔絕的問題。

今年我要努力讓利潤破10萬元

深度貧困村“變形記”

過去,村民劉忠銀常年在外打工,一年還能攢下個兩三萬元。可隨著年齡的逐漸增大,工作越來越不好找。

2019 年2月,得知村裡在荒坡上推開 了650畝高標準農田後,他返鄉承包了 其中的190畝種植滲水地膜穀子。“一 開始我還擔心技術問題,可幫扶幹部不僅手把手教我種穀子,還贈送我改良後的穀子品種汾選3號。”劉忠銀說。經過一年的辛勤勞作,去年劉忠銀實現純收入5萬多元,但他還是“不甘心”:“去年剛開始不熟悉,今年我要努力讓收入破10萬元。”

脫貧攻堅工作開展以來,劉家崖窯村結合村情村貌,因地制宜,大力發展依託山地蘋果、小雜糧種植、紅棗羊養殖為主,光伏產業、中藥材產業和高粱 釀酒產業為輔的“3+X”農業產業。項目達產達效後,預計實現村集體經濟收入25萬元以上,提供就業崗位 230多 個,輻射帶動村民770戶2113人。

“在鞏固‘3+X’產業的基礎上,新建5座簡易拱棚,發展香菇產業,同時利用本村飼草資源,大力發展養殖業,實現產業結構多元化,利用產業發展帶動貧困戶增收,鞏固提升脫貧成果。”郝世斌為劉家崖窯村勾勒的發展藍圖也更加清晰起來。


記者 陳靜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