嬴駟殺商鞅,只為私仇?

嬴駟,即秦惠文王,秦孝公之子。公元前356—前311年,在位27年。這27年中,他掃義渠,平巴蜀,出函谷,下商於,在秦孝公締造的新生大秦的基礎上,進一步鞏固了秦國作為天下強國的地位,為秦統一中國而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嬴駟殺商鞅,只為私仇?

如此的一代雄主,上臺後第一件事,便用五馬分屍的方式處死了孝公時期,幫著大秦一步步新生的強臣商鞅。

很多人認為,嬴駟之所以殺商鞅,是因為二人之間的恩恩怨怨。那到底是否是如此呢?

嬴駟與商鞅的恩怨,據史記《商君列傳》記載:令行於民期年,秦民之國都言初令之不便者以千數。於是太子犯法。衛鞅曰:“法之不行,自上犯之。”將法太子。太子,君嗣也,不可施刑,刑其傅公子虔,黔其師公孫賈。明日,秦人皆趨令。

可見,嬴駟與商鞅的恩怨,主要便來源於這一次年少時期的嬴駟因觸犯新法而引起的一連串的反應。

那麼,此事真是造成嬴駟殺商鞅的主要原因嗎?我個人認為並非如此。

商君之法,令行全國,其影響力是可想而知的。嬴駟作為新任之君,為了君王的權威,忌憚功高蓋主的商鞅是肯定的,對其是否有殺心,卻很難說。因此,我認為,嬴駟殺商鞅,主要的是秦國老世族的利益牽扯。

在秦孝公之前,秦國的統治階層所依靠的便是秦國的老世族階層,他們的爵位是一代代的世襲傳承;而商鞅新法,軍功爵制已經取代了爵位世襲制。這必然是動了老世族階層的利益,老世族對商鞅的恨不可謂不深。

儘管經過孝公時期的幾十年新法的推行,可老世族在秦國,依舊有著其深厚的根基。嬴駟作為新君繼位,老世族必然抓住機會,大肆反撲,這也便有了“公子虔之徒告商君欲反,發吏捕商君。”


嬴駟殺商鞅,只為私仇?

此時,嬴駟有三種選擇:

一,保商鞅,與老世族徹底決裂;如此一來,老世族必然孤注一擲,國家內亂,對新生的秦國來說可能是毀滅性的打擊;

二,殺商鞅,廢新法;此選擇,可以說是老世族最希望的結果,他們所失去的權利、地位、財富......如此的種種都能夠失而復得,大秦的朝堂上,依舊是老世族的天下。可對秦國來說,這無疑也是毀滅性的,所有的一切都將回歸到商鞅變法之前,秦國仍舊是那個貧弱的秦國;

三,殺商鞅,保新法;這也是嬴駟的選擇。如此,不僅使得老世族心中的怨恨得以發洩,也能夠保得大秦一日日的更加強盛。

因此,老世族的蠢蠢欲動,造就了商鞅悲慘的結局,也是社會變革下,舊勢力迴光返照的必然結局。回看歷史,此時,只要不是秦孝公為君,任何人作為君王,商鞅的結局已定。嬴駟殺商鞅,不過是在特定的歷史條件下不得已而為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