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的人格教育》讀後感


有幸拜讀《兒童的人格教育》,深有感觸,兒童的人格教育越來越受到社會各界的關注。

健全的人格比成績更重要!


書中最主要的觀點是“自卑而超越”,這其實和我之前對於孩子教育方法的認知有著不小的區別。但在進一步的閱讀和討論中,我明白了“自卑感”和“自卑情結”區別,感受到了“除了人格的統一性,人性的另一個最重要的心理事實就是人們對於優越感和成功的追求。”


《兒童的人格教育》讀後感


阿德勒認為,想要幫助兒童發展好的社會情感,形成健全的兒童人格,可以從四個方面引導孩子:


第一個方面,發展積極的自我觀,是指要注意保護孩子的自信心和自我價值感,讓孩子相信自己是有價值的,是受歡迎的,是能自己處理好自己的事情的。


第二個方面,發展積極的困難觀,是指培養和保護孩子面對困難的勇氣。一個能夠面對困難、恰當處理挑戰的孩子,一定會發展出耐心、恆心、堅韌、細緻的優點,成長為一個有力量的人。


《兒童的人格教育》讀後感


第三個方面,發展積極的他人觀,是指要注意培養孩子對社會、對人類、對環境的關懷,鼓勵孩子關注和理解他人,引導孩子設身處地地從別人的角度來看問題和想問題,鼓勵孩子幫助同伴,養成樂意分享的品質,幫助孩子建立公平規則和邊界意識,教給孩子與人合作的方法,在合作中樂於接受自己的公平份額,不要挑起惡性競爭,警惕孩子思想中自私、貪婪、冷漠、偏見的苗頭。


《兒童的人格教育》讀後感


第四個方面,發展積極的異性觀,是指在孩子對自己的性別角色認可和接納的同時,也能深刻地理解和認可異性,對異性有好感和親近感,不貶損和排斥異性,不與異性刻意拉開距離。


在兒童社會情感的培養髮展中,母親是至為重要的因素。兒童在家庭中與母親的關係,會形成兒童將來與他人關係發展的基礎,如果母親採取信任和積極的態度與孩子互動,同時在上述四個方面給予孩子積極恰當的引導,兒童就會形成良好的社會興趣,建立健全的人格。


《兒童的人格教育》讀後感


學校教育對兒童的未來生活起著決定性作用。當一個孩子進入學校學習時,他會發現自己進入了一個全新的環境。如果準備不足,孩子在學校裡就會難以適應,在交往、學習等方面出現問題。


沉重的課業負擔、單一的教學方式、不良的競爭刺激等都會加重已有的問題,甚至讓學生對上學產生悲觀消極的態度。學校有責任和義務幫助兒童適應新環境,消除不良因素對兒童身心的影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