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漢雲臺是三十二將,不是二十八將,是二十八宿

東漢雲臺是三十二將,不是二十八將,是二十八宿

雲臺二十八將,是指漢光武帝劉秀麾下助其一統天下、重興漢室江山的功勞最大、能力最強的二十八員大將。東漢明帝永平三年(公元60年),漢明帝劉莊在洛陽南宮雲臺閣命人畫了28位大將的畫像,稱為雲臺二十八將。

范曄《後漢書》為二十八將立傳,稱"鹹能感會風雲,奮其智勇,稱為佐命,亦各志能之士也。"這二十八人是漢光武帝在建立東漢的過程中,最具戰功的將領。

東漢雲臺是三十二將,不是二十八將,是二十八宿

劉秀生逢亂世,白手起家,想做一番轟轟烈烈的大事談何容易。一個好漢三個幫,他的身邊聚集了不少的精兵良將,不然昆陽之戰也不可能勝利,經略河北更不會鞏固。除了上面的二十八位好漢之外,其實雲臺二十八將並不精確,應該是雲臺三十二將。

橫野大將軍山桑侯王常大司空固始侯李通,大司空安豐侯竇融,太傅宣德侯卓茂。這四個人都是功勳卓著的將領,入了雲臺閣的畫像,卻不在二十八將之中。

橫野大將軍山桑侯王常

昆陽大戰,真是由於王常的苦苦支撐,下定決心死守待援,為劉秀贏得了救援的時間。所以,昆陽大戰的勝利,王常功不可沒。

“王常字顏卿,潁川舞陽人也。王莽末,為弟報仇,亡命江夏。久之,與王鳳、王匡等起兵雲杜綠林中,聚眾數萬人,以常為偏裨,攻傍縣。後與成丹、張卬別入南郡藍口,號下江兵。引軍與荊州牧戰於上唐,大破之,遂北至宜秋。”

東漢雲臺是三十二將,不是二十八將,是二十八宿

劉伯升兵敗小長安以後,聽說聽說下江軍在宜秋,立即和光武帝以及李通一起到王常的軍營拜訪,劉伯升見到王常,用聯合的好處來勸說王常。王常恍然大悟,說:“王莽篡弒,殘虐天下,百姓思漢,故豪傑並起。今劉氏復興,即真主也。誠思出身為用,輔成大功。”諸將議立宗室,只有王常與南陽士大夫同意欲立伯升。及更始立,以常為廷尉、大將軍,封知命侯。

更始帝敗了以後,建武二年夏天,王常帶著妻子和孩子到洛陽去,裸露上身自行歸降。特加賞賜,拜為左曹,封山桑侯。

大司空固始侯李通


東漢雲臺是三十二將,不是二十八將,是二十八宿

世代經商,成為南陽豪族。起家五威將軍從事,遷巫縣丞。跟隨劉秀兄弟起兵,參加舂陵軍。更始帝劉玄即位,拜為柱國大將軍,封輔漢侯,遷大將軍,封西平王。迎娶劉秀之妹劉伯姬為妻,忠心輔佐光武帝,為建立東漢王朝立下汗馬功勞,深得光武帝恩寵。歷任衛尉、大司農、前將軍、大司空等,封為固始侯。

新朝末年,百姓憂愁怨恨,李通曾聽見父親李守說過圖讖上講"劉氏復興,李氏為輔"。為了實現這個願望,劉秀宛縣避難時,他決定輔佐劉秀起義,對抗王莽。然而事與願違,走漏風聲,他的父親李守、黃顯一併被殺,連同李守在長安的家人也全部被殺。南陽方面也殺了李通的兄弟、宗族六十四人,都焚屍於宛縣。

劉秀登基稱帝,建立東漢政權,是為光武帝,徵召李通任命他為衛尉。光武帝封李通為固始侯,受任大司農。光武帝每次出征討伐四方,經常讓李通留守京師,期間安撫民眾、建造宮城、修築學校。

大司空安豐侯竇融

東漢雲臺是三十二將,不是二十八將,是二十八宿

“ 勞鎮守邊五郡,兵馬精強,倉庫有蓄,民庶殷富,外則折挫羌胡,內則百姓蒙福。執志忠孝,扶微救危,仇疾反虜隗囂,率厲五郡精兵,羌胡畢集,兵不血刃,而虜土崩瓦解,功既大矣。篤意分明,斷之不疑,吾甚嘉之。”這是劉秀對竇融的嘉獎,誇讚之意不言於表。

王莽掌權時,竇融擔任強弩將軍司馬, 參與鎮壓瞿義、趙明起義。新莽末年,竇融曾隨王匡鎮壓綠林、赤眉軍,拜波水將軍。後歸劉玄,為張掖屬國都尉。劉玄敗,被推行河西五郡大將軍事,據境自保。

劉秀稱帝后,竇融遂決策歸漢,授職涼州牧,從破隗囂,封安豐侯。

他也隨王邑征討劉秀,不過昆陽大戰後逃回長安。更始帝時經營河西,河西民俗質樸,竇融"政亦寬和",所以,"上下相親,晏然富殖"。竇融等練兵馬,習戰時,明烽燧之驚。防羌人擾亂,擊匈奴侵擾。"安定、北地、上郡流民避兇飢者,歸之不絕。"

劉秀稱帝后,賜竇融書,稱讚竇融安定河西,遠見卓識,並賜黃金二百斤,授其為涼州牧。

劉秀和竇融相約進攻隗囂。雙方一同進軍,隗囂之兵"大潰",城邑"皆降"。劉秀因功封竇融為安豐侯,食安豐、陽泉、寥、安風四縣。封其弟竇友為顯親侯。諸將也得到封賞。封賞完畢,劉秀率眾東歸,竇融等西還故地。

竇氏一門貴顯,有"一公、兩侯、三公主、四二千石,相與並時。自祖及孫,官府邸第相望京邑,奴婢以千數,於親戚、功臣中莫與為比。"

太傅宣德侯卓茂

東漢雲臺是三十二將,不是二十八將,是二十八宿

卓茂去世,光武帝身著喪服送葬。卓茂何德何能,九五之尊喪服送葬,竟然有如此高的隆重的待遇?

生性仁愛恭謹,頗受鄉鄰朋友喜愛。漢元帝時,前往長安求學,師從博士江生,學習《詩經》、《禮記》和曆法算術,深得師傅之學,號稱"通儒"。初為丞相府史,頗受丞相孔光稱讚,後任黃門侍郎。出為密縣令,政績突出,深得百姓愛戴、官吏信服。王莽執政時,升任京部丞。更始元年,擔任侍中祭酒。東漢建立後,前往河陽覲見光武帝劉秀,拜太傅,封褒德侯。

河南郡為他派監理縣令,卓茂也不懷疑,治理政事和往常一樣。幾年之後,教化大行,路不拾遺。漢平帝在位時,天下大蝗災,河南二十多縣都遭災,惟獨蝗蟲不進密縣境內。督郵報告太守,太守不相信,親自前去檢查,見到實情後才佩服卓茂。

光武帝劉秀即位,建立東漢。劉秀剛即位,首先派人尋找卓茂,卓茂到河陽去見劉秀。劉秀下詔說:"前任密縣縣令卓茂,謹身修行,節操淳厚,的確能做到別人所做不到的。天下名氣最大的人,應當接受天下最重的賞賜。以前武王殺紂,重修比干的墳,表彰商容的故里。現在任命卓茂為太傅,封褒德侯。"

《後漢書》:“卓茂斷斷小宰,無它庸能,時已七十餘矣,而首加聘命,優辭重禮,其與周、燕之君表閭立館何異哉?於是蘊憤歸道之賓,越關阻,捐宗族,以排金門者眾矣。夫厚性寬中近於仁,犯而不校鄰於恕,率斯道也,怨悔曷其至乎。勞心諄諄,視人如子,舉善而教,口無惡言,吏人親愛而不忍欺之。”可以說卓茂就是漢代吏治的楷模,是一位勤政愛民的好官員。

此外,劉秀的一些著名將領為建立東漢立下了赫赫戰功,比如來歙、馬援等,可是由於是劉秀的親屬而沒有進入雲臺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