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城市梁带村芮国遗址博物馆:钟鸣鼎食的一代国君(图)

考古队对19号墓发掘的同时,相隔不远的27号墓大墓的发掘工作也展开,在已经探明的八座大墓中,唯有27号墓带有南北两条墓道,其规模也是所有墓葬中最大的。随葬器物也十分丰富,遍及椁室和棺内,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七鼎六簋,在簋盖上铸有“芮公作为旅簋”六字,明确了墓主人的身份为一代芮公无疑。根据发现的八座大墓成组分布的位置来看,27号大墓为自北向南第四排,由此推断此芮公当为梁带村芮国墓地第四代国君。与27号大墓成组分布的26号大墓的铜器铭文中带有“桓公”字样,说明27号大墓墓主为芮桓公。这也是我们首次发现芮公的谥号。据《史记·谥法》记载:“辟土服远曰桓;克敬勤民曰桓;辟土兼国曰桓;武定四方曰桓;克亟成功曰桓;克敌服远曰桓;能成武志曰桓;庄以有力曰桓。”由此可见,芮桓公是一位英武贤明的君主。


韩城市梁带村芮国遗址博物馆:钟鸣鼎食的一代国君(图)

  【M27号墓出土的七鼎六簋】


  在先秦古礼中,各种礼乐器大都有其严格的使用制度。其中,以鼎与簋的组合制度最为明确和重要,因为这两种礼器,一种盛置牲肉,一种盛置黍稷,都是食之主,自然就成为了标志着贵族等级的主要礼器。考古所见周代的用鼎制度,一般为天子九鼎八簋,诸侯七鼎六簋或五鼎四簋,大夫三鼎二簋,士一鼎无簋。


  鼎本是距今约八千年磁山文化时期就已出现的普通炊器,后来从日用器皿中分化出来成为最重要的祭祀礼器。


韩城市梁带村芮国遗址博物馆:钟鸣鼎食的一代国君(图)

【青铜鼎】


M27号墓为“中”字形大墓,南北两条墓道接于墓室南北两端,墓室中有一椁两棺,外棺紧贴内棺,位于椁室正中,棺为南北向,墓主人头北足南。考古队员在椁室北边,发现了成套的青铜编钟以及鼓、钲、錞于等各类乐器;在椁室南边,发现了钺、戈、矛等青铜兵器以及车马器;在椁室东边,发现了七鼎六簋等青铜礼器以及石编磬;在椁室西边,发现了部分车马器及青铜用具。揭开内棺盖板后,考古人员又在墓主人身体及周围发现了金鞘玉剑、七璜联珠组玉佩等各类精美的金器、玉器。在墓室的最底层,考古人员发现棺内普遍铺有席子一层,木棺及随葬品均置于席上。


韩城市梁带村芮国遗址博物馆:钟鸣鼎食的一代国君(图)

【M27号大墓俯瞰图】

韩城市梁带村芮国遗址博物馆:钟鸣鼎食的一代国君(图)

【七璜联珠组玉佩】

韩城市梁带村芮国遗址博物馆:钟鸣鼎食的一代国君(图)


【M27号大墓部分金器展示】


韩城市梁带村芮国遗址博物馆:钟鸣鼎食的一代国君(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