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尔芙:一首缥缈似梦的诗——《到灯塔去》

​第一次了解到伍尔芙这个作家,是通过一部叫“时时刻刻”的电影。


这个电影讲述的是在不同时代下三位不同身份处境的女性围绕着《达洛维夫人》这本书展开的叙事。(有机会给你们推荐这个电影)


伍尔芙:一首缥缈似梦的诗——《到灯塔去》


当时就对这个作家产生了兴趣,后来了解到这是位写“意识流”的女作家...便迟迟没有拿起她的书。毕竟普鲁斯特真是看得我灵魂出窍......让我对意识流敬而远之。


但是这个作家让我念念不忘,终于我看起了《到灯塔去》,不得不说,这次我倒觉得意识流的写法并没有让人觉得那么难读了,相反的,可以让自己放空,跟随着作者畅游在她的意识海洋当中,也可能这版的译者很给力,很多描绘敏感温柔又细腻,觉得很美,让人心旷神怡。


伍尔芙:一首缥缈似梦的诗——《到灯塔去》


《到灯塔去》的情节很简单,描述的是拉姆齐先生全家和朋友们到海滨别墅度暑假,年少的小儿子詹姆斯一直想去海中岩礁上的灯塔,可天气不佳,未能去成。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拉姆齐先生和子女、朋友故地重游,詹姆斯终于如愿以偿。但岁月流逝,物是人非,拉姆齐夫人也早已溘然仙逝。


而本书的核心人物恰恰就是拉姆齐夫人。她温柔善良、富有直觉、风姿卓越,她善于持家社交,喜欢为人排忧解难,她敏锐又平和,洞察人们的思想情绪,促使他们和睦相处。相比她很尊敬的丈夫(她觉得丈夫比她强一百遍,而她的儿子詹姆斯和其他一些友人都觉得她才是最无可替代的最宝贵的那一个),她更忧虑而悲观,对于世间的痛苦和贫穷、时光和美好的易逝感到忧愁,对本质的孤独、寂静和死亡,感到无能为力的伤感。


伍尔芙:一首缥缈似梦的诗——《到灯塔去》


本书共有三个部分,而我最喜欢的也是篇幅最短的第二部分。


时光流逝的飞快,混乱、死亡和寂静占据了上风。拉姆齐夫人过世了,她亲爱的女儿普鲁婚后难产而死,安德鲁在战场上死亡,她之前努力维持的一切付之东流,而那座小屋也被遗弃了,孤独的被时光消磨。


伍尔芙:一首缥缈似梦的诗——《到灯塔去》


但这部分的感性印象似乎很自然的就留在我的心里,挥之不去,甚至偶尔一回想,就似乎看到印象主义画家的一幅画,充斥了海风、野草、阳光、花香、灰尘、霉菌等元素,五感皆备,包罗万象,破旧荒废的小屋,随处可见的没落气息,但也抵挡不住一股生气。


而在这部分之后,人物的心理也特别值得回味,处于一种不断纠结、回味、反省,并把过去和此时对比产生的落差和冲击力鲜明的展现出来。莉丽四十几了,仍然独自一人,试图去理清生活和人生的各种混乱与障碍,还有她那副一直未完的画作,她脑海里不断回想着,拉姆齐夫人的种种,时而觉得讨厌,时而又感到钦佩,对于人生的种种启示,最后发现这一切都是受赐于拉姆齐夫人,拉姆齐夫人总能把某个瞬间铸成永恒。


伍尔芙:一首缥缈似梦的诗——《到灯塔去》


夫人在世时,经常意识到“那远远的、稳定的光,就是她的光芒”。


[对她来说,这好像是自己的目光和自己的目光相遇,那灯光,就像只有她自己能够做到的那样,深入探索她的思绪和心灵,把其中的实质精炼提纯,剔除了那个谎言,一切谎言。通过赞扬那灯光,她毫无虚荣心的赞扬了自己,因为她像那灯光那样严峻,那样探索,那样美丽。]


这大概是我最喜欢的几页,夫人一个人安静的待着的时刻,寂静、孤独又自由自在,生命沉淀到心灵深处的瞬间,存在无限丰富的内心感情。不断的反思这一切,自我凝视和对话,又试图和这一切和解,万物归一。


而到最后,夫人从来都没有消亡过,活在莉丽身上,活在拉姆齐先生和詹姆斯身上,活在灯塔的光柱里。


伍尔芙:一首缥缈似梦的诗——《到灯塔去》


春天,万物复苏,微风轻拂,鸟语花香,阳光赋予了这个时节最美妙的色彩和气味。很庆幸,在这个时候读了这本书,意识流淌得平缓又舒心。


春天,去读读伍尔芙吧,兴许能给你的心灵带去一些温润。


伍尔芙:一首缥缈似梦的诗——《到灯塔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