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博弈思維”,輕鬆競爭,長沙市場總監帶你笑傲職場!

01

職場競爭總是失利,不是笨,是不懂得講求策略

我的朋友小江,重點大學畢業,當年被某名企直接校招進公司。起初,工作認真,幹勁十足,公司領導也十分看好他。春節放假前夕,公司副總老薑親自組織了一個智力答題大賽。活動開始前一週,人事經理挨個督促全公司員工積極參加。只不過,好多人根本不買她的賬,拒絕在參賽表上報名。而小江就在此列。

活動當天,小江跟著公司一群平時“玩得好”的幾個同事,站在臺下看熱鬧。他想:這種腦筋急轉變也弱智了,作為名校畢業的高材生,豈能與“蠢人”為伍……

轉眼,新的一年開始了,小江業務越來越熟練,他的直屬領導王總監也常誇小江是個好苗子。然而,等到9月份全公司評選升職員工時,小江卻落選了。

最氣人的是,他們部門從58同城招來的,能力普通的小張與小趙竟然雙雙晉升,直接歸副總老薑領導。小江氣憤之餘,回想起這2位當初都上臺參加了比賽,尤其小趙因為腦子反應慢,在場上屢屢出洋相,小江當時被逗的眼淚都笑出來了。忽然,他似乎想到了什麼,表情驟然凝重起來。

掌握“博弈思維”,輕鬆競爭,長沙市場總監帶你笑傲職場!

智力大賽真的是考驗每個員工的答題水平嗎?當然不是。或許我們試著用職場語言翻譯一下,會更清晰:

a、部分沒有權力的基層員工來參加比賽;

b、所有的年輕同事和老同事們聽;

c、有權力的人來做判斷,評估參賽者的實力;

d、有權力的人尋找出來優秀的無權員工,作為重點培養對象。

這是一個大佬培養對象的活動。看到此處,是不是背後直冒冷汗?

其實小江最大的錯誤就是對公司舉辦活動的真正意義缺乏洞見。更糟糕得是,他對於複雜職場關係,並不懂得如何運用博弈思維進行分析,吃虧恐怕也只是早晚的問題。

掌握“博弈思維”,輕鬆競爭,長沙市場總監帶你笑傲職場!

02

什麼是職場博弈思維?

在迪克西特與奈爾伯夫合著的經典著作《策略思維》中,如此定義:博弈思維是在社會科學中,研究策略性決策制定過程的一個分支,博弈思維又稱遊戲理論

博弈思維的前提是基於理性,按一定的遊戲規則進行單次或者多次博弈。在這個過程中,選手根據掌握的信息進行優化選擇,得出當前最優應對決策。

放到職場上來說,就是對職場利益、職場關係、職場任務等內容代入到策略性決策制定過程中,按一定規則,模擬博弈,最終得出最優應對策略,這種思考方法就是職場博弈思維。

掌握“博弈思維”,輕鬆競爭,長沙市場總監帶你笑傲職場!

03

職場博弈思維不是搞“陰謀詭計”

在職場上,除了像前面小江那樣“天真”的職場新人外,還有不少人熱衷於在職場關係中與同事“玩計謀”。筆者認識的不少58同城好友,就有分享過。然而,計謀畢竟是對敵我雙方使用的打擊方法,在職場中無所顧忌地濫用,極有可能造成不可預料的後果。

最近熱播的《律師精英》中,有這麼一段,慄娜為了幫助羅賓和戴曦打贏官司(房產繼承案件),竟然故意當著麥飛的面,說客戶的姐姐已經打電話說,確實有遺囑在她那邊。結果,麥飛聽了之後,就催促他們這一方選擇和解。雖然結果是爭房產的兄弟倆雙雙釋懷,然而,卻讓事後明白真相的麥飛對戴曦等人極度鄙視。

為了贏,耍小聰明,不惜用人品去兌換,解決一個問題,又生出一堆麻煩,得不償失。當我們抓到平時關係惡劣的同事的“小辮子”時,就一定會直接向領導告密,用“釜底抽薪”之計把他趕出公司嗎?顯然是很不合適的。

但是,當我們跳出固定思維的框框,善於運用博弈思維指導職場行為時,以前很多看似無解的問題很可能柳暗花明,出現新天地。

我們應該如何理解並運用博弈思維呢?

它不是搞“陰謀詭計”,無論職場關係還是職場利益分配,大多情況下並非你死我活,而是存在極大的利益緩衝、共贏及豐富有效的替代方案。

因此,通過職場博弈思維,找到最有利的解決方案,不僅可以使我們在職場競爭中進退寬裕,甚至,還能一舉多得,將競爭者轉變成我們的盟友,最終成為職場贏家。

掌握“博弈思維”,輕鬆競爭,長沙市場總監帶你笑傲職場!

04

職場上,我們如何利用博弈思維取得競爭優勢

那麼,職場上,我們應該如何利用“博弈思維”取得職場競爭優勢呢?

在複雜局面下,選擇一個最優或者能夠接受的一個選項,這只是博弈思維的初級階段,遠不是博弈思維的全部。因為,還有博弈思維的高級階段:通過修改規則,改變信息不對稱現狀、博弈次數等多種手段,最終形成新的納什均衡(博弈各方達成的穩定局面)。正如得到專欄作家萬維綱老師所說:普通的player(玩家,參與者)只會適應規則,優秀的player選擇打破局面。

1、通過設計合理的聚焦點,改變博弈走向

在職場中,為什麼深有嫌隙的雙方能夠和解?因為大多數情況下,即使素有嫌隙的兩個人也能達成合作並從中獲益。而要促進博弈雙方合作,設計合理聚焦點是個不錯的辦法。筆者58同城部落小趙,就是在公司老被同級不同部門的競爭者拖後腿,我給他分析後,現在她已經晉級了。

什麼是聚焦點?就是博弈雙方或多方約定俗成的習慣、信仰、知識等,都是博弈的聚焦點。比如,紅燈停,綠燈行。無論走到哪裡,闖紅燈一方,大家都會認定是理虧的。在聚焦點思維啟發下,我們在職場博弈無法取得有效進展時,就可以巧妙引入原本就隱形存在的聚焦點,重新博弈。

我們拿《精英律師》中藍紅與孫超越爭奪遺產的例子來講。在前期的鬥法過程中,孫超越企圖告藍紅與孫浩瀚的夫妻關係不好,但是空口無憑,是很難產生法律效應的。怎麼辦?結果,孫超越的律師王爍提出,每年春節,孫、藍夫妻從來沒有在一起過過一次年。這裡,春節全家團聚,就是我們中國人的共識,如果沒有特殊原因的話,家庭成員之間不在一起過年,就是關係不好的有力證據。春節就是達成共識的一個聚焦點。還有一點,就是最終分配遺產的方式,4個相關繼承人平分,這也是一種約定俗成的共識:在無特殊說明情況下,受益各方,就應該平分

聚焦點的最大價值,就是它存在的本身。你得到命令,下週公司開會,要求你當天必須到公司上班,那應該是哪天呢?大概率是週一。還有,當博弈雙方,實在找不到壓倒對手的砝碼,但又必須分出先後順序,應該怎麼辦?實在不行,抓鬮也行!只要雙方都有合作的意願,合作兩利,相鬥兩敗,那何必鬥呢?在這個層面上看,你甚至可以把聚焦點理解成讓雙方下臺階的冠冕堂皇的理由。即使理由再蹩腳,有時,我們也能感受到對方的誠意,從而促進合作。

掌握“博弈思維”,輕鬆競爭,長沙市場總監帶你笑傲職場!

2、通過改變博弈次數防止職場中的背叛

你可能至今還記得,上次去某著名景點旅遊,你被“不良”商家坑的最慘的旅遊經歷。你只是問了路邊賣魚的老闆一句,這魚多少錢?結果,他二話不說,把活魚從水裡提出來,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啪”往地上一摔,並報價600一條。你騎虎難下,臉脹的通紅,但最終只能無奈地掏錢買下你有史以來最奢侈的烤魚宴。

當然,你也應該記得,你每次去你家小區附近的小賣部賣零食,飲料時,從來不會擔心老闆會坑你!為什麼?是烤魚店的老闆黑心,小賣部的老闆善良嗎?肯定不是。

你應該能夠發現,二者最大的區別在於,他們與你發生博弈的次數

掌握“博弈思維”,輕鬆競爭,長沙市場總監帶你笑傲職場!

旅遊景區的烤魚店,你這一輩子估計也就來這麼一兩次,他的宰客行為,使其產生收益最大化;樓下小賣部老闆與你的合作,或許還要很長很長,為了眼前一點小利益,失去未來更大的利益,非精明人所為。為什麼很多服務行業,對充錢辦會員都十分上心,甚至不惜向用戶讓出驚人的利潤?這是因為,他們想要和用戶建立更長期的合作關係,在未來收穫更多利益。

一般情況下,可預見的未來,雙方(多方)進行博弈次數越多,信任程度會更高。

因此,當某個同事或者領導和我們關係緊張時,我們除了選擇與他對抗之外,還有一個辦法:與他產生更多次數的“來往”。比如,通過在工作中,在不影響工作前提下,有意爭取領導同意,讓你們兩個形成互相監督的競爭關係,在工作互動中,產生更多次的未來合作,只要次數夠即使他心裡對你仍有介懷,看在監督關係的份上,他也會對你畢恭畢敬。

掌握“博弈思維”,輕鬆競爭,長沙市場總監帶你笑傲職場!

3、善於改變“遊戲規則”

有一種困境叫自由,有一種解放叫禁止

最後一個舉足輕重的方法就是改變博弈思維中的遊戲規則。通常,我們腦中的印象可能是遊戲規則一旦確立,應該不會輕易被更改。但是,在博弈思維的世界,通過協商,修改遊戲規則,是最有效的辦法之一。

上世紀,60年代,美國菸草市場就已經飽和了。生產商之間,你要多拿一點份額,我就得少拿一點。各個菸草公司不得不花越來越多的錢做廣告,大家的總投入越來越大,可是市場只有這麼大,這就是一個困局。等到70年,美國國會通過一條法律,竟然禁止了菸草公司做電視廣告。公眾不知道,這條立法其實是菸草公司自己運做出來的——他們自己改變了規則

為什麼菸草公司自己想要禁止自己呢?因為,吸菸是一種剛需。大家都不做廣告了,市場還是這麼大,但是每個公司都能省下一大筆廣告費,還不用再宣傳“吸菸有害健康”了。結果一年之內,菸草公司的利潤就提高了30%。

由此看來,規則允許,不代表大家能贏利,反之,禁止法令出來,也不代表大家定會遭受損失。如果遊戲中的所有玩家都同意改變規則,那麼,改變必然會發生。

掌握“博弈思維”,輕鬆競爭,長沙市場總監帶你笑傲職場!

總結

今天我們主要講了利用博弈思維提升職場競爭力這個話題,首先我們說了什麼是博弈思維,然後講出了博弈思維跟陰謀詭計的區別,最後給出瞭如何利用職場博弈思維改善職場行為的方法:

第一,通過設計合理的聚焦點,改變博弈走向;

第二,通過改變博弈次數防止背叛;

第三,通過改變博弈思維中的遊戲規則,扭轉職場不利局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