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之後再刷《海上鋼琴師》,才能理解1900為什麼至死都不下船

人生道路漫長,路上有無數個岔口,每一次的選擇都會遇見不同的風景。

陶淵明放棄廟堂,歸隱田園,才有了“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怡然自得;魯迅棄醫從文,才有了《吶喊》、《彷徨》這樣的思想鉅作。

人生短短几十載,每個人都在追尋自己想要的生活。有的人走著走著就遺忘了自己的初心,有的人走得再遠,依舊堅定自己最初的選擇。

電影《海上鋼琴師》中的男主角1900,就是這樣一位堅守初心的勇士。


多年之後再刷《海上鋼琴師》,才能理解1900為什麼至死都不下船


《海上鋼琴師》以音樂為主線,講述了1900精彩不凡的且極富爭議的一生,引起大眾對生存還是毀滅這個問題的思考。

1、1900的名字的由來

1900很不幸,生下來就被人遺棄在船上的鋼琴旁邊,這似乎也預示著1900之後和鋼琴掙不脫的命運。

多年之後再刷《海上鋼琴師》,才能理解1900為什麼至死都不下船

幸運的是有一位名叫丹尼的黑人鍋爐工人,利用休息時間,撿乘客遺留的東西時候發現了他。

丹尼不顧其他工人的嘲諷,獨自撫養這個嬰兒,為了紀念這一天,於是給他取名為1900。

1900,既是主人公的名字,也是故事發生的年代。

2、1900與鋼琴的故事

如果要用一個詞語來形容1900的一生,我會想到孤獨這個詞語。

從一出生就被遺棄,稍微長大一點,照顧他的養父丹尼意外喪生。除此此外,他還沒有正式名字,沒有國籍,沒有家鄉,沒有戶籍,沒有父母,一切普通人觸手可及的東西他都沒有。

但是上帝給了他一項別人都不曾有的恩賜:非凡的音樂天賦。


多年之後再刷《海上鋼琴師》,才能理解1900為什麼至死都不下船


一天晚上,八歲的1900獨自坐在鋼琴前,彈奏了一首美妙柔和的《無名曲》,將人們從夢中喚醒。無師自通的他,從那天起開始了與鋼琴為伴。

如果說《無名曲》是1900的首秀,那麼《愛的旋律》則是1900愛情曲。

這是一個一見鍾情,但是異常短暫的愛情故事。

她在船上,1900在艙內,透過玻璃他瞥見了這個美麗的女子。


多年之後再刷《海上鋼琴師》,才能理解1900為什麼至死都不下船


1900一遍又一遍在艙內練習如何和這位美麗陌生的女子打招呼,但是好幾次兩人都是打了個照面就沒有任何交集。

在女生下船之際,兩人有了一次短暫對話,但是1900還是沒有告白,只是想要將自己的唱片送給她。

最終告別之前,女生輕吻了1900的臉頰,告訴她自己的住處,讓他有空來找自己。

多年之後再刷《海上鋼琴師》,才能理解1900為什麼至死都不下船

不過1900自始至終,都沒有下過船,這段短暫的愛情故事,就這樣匆匆的結束了。

除此之外,讓人印象深刻的是1900和莫頓的鬥琴。

鬥琴一共分為三段,每一段1900的心情都是不一樣的。

第一段1900在鼓掌,感覺自己遇到了一個可以交流的音樂人。

第二段的時候,1900流出了淚水,在欣賞美妙的琴聲。

第三段的時候,他意識到這不是一場音樂人之間的交流,而是一場競爭。


多年之後再刷《海上鋼琴師》,才能理解1900為什麼至死都不下船


在這個時候他感到心灰意冷,開始炫技巧,開始加速表演,忽略情感的存在。

最終他贏了這場比賽,但同時他也意識到了回不到過去了,用一根菸點燃了鍵盤。

3、1900的選擇:為什麼沒有下船

一輩子只愛一個人,只做一件事情,是偉大的也是悲傷的。

才華橫溢的1900一輩子都沒有下過船,最終葬生在這艘生他養育他的弗吉尼亞號上。

多年之後再刷《海上鋼琴師》,才能理解1900為什麼至死都不下船

第一次看《海上鋼琴師》這部電影的時候,我覺得1900是因為內心的恐懼無法下船,他不知道自己要面對的是何種生活,因此他害怕走下船。

就像別人說的,我也覺得1900:“不在海上就不能談琴”。


多年之後再刷《海上鋼琴師》,才能理解1900為什麼至死都不下船


第二次看《海上鋼琴師》的時候,我覺得1900是為了堅守自己的內心,對於他來說這艘船就是他的精神家園,他永遠無法放棄這艘船。


多年之後再刷《海上鋼琴師》,才能理解1900為什麼至死都不下船


而這一次再看《海上鋼琴師》的時候,我覺得1900是因為知道自己想要什麼,所以一輩子都沒有下船。


多年之後再刷《海上鋼琴師》,才能理解1900為什麼至死都不下船


1900下船之後,可能可以讓唱片並且大賣,可以娶妻生子,過上大家眼中幸福的生活。

但是第一次決定想要下船站在舷梯上的時候他就知道了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麼,對於他來說就是追求純粹的音樂、簡單的做自己。


多年之後再刷《海上鋼琴師》,才能理解1900為什麼至死都不下船


他隨手將自己的帽子人扔在了水裡,讓他隨波逐流,自己又回到了船上。這也意味著自己不會隨波逐流,會一直堅守自己的初心。

1900討厭俗世的規章制度,喜歡遵從內心的意願。也正是因為這樣1900成為了一個傳奇。

正如哲學家赫爾曼·黑塞說:“對每個人而言,真正的職責只有一個:找到自我。然後在心中堅守一生,全心全意,永不停息。”

4、1900與小號手的兩種人生

故事開篇以小號手麥克斯的視角來敘述這個故事,我們看到的一個落魄的小號手,為了生計,他不得不變賣自己的小號。

下船之後的小號手麥克斯像1900的另外一種可能,也許1900下船之後,也會為了生計放棄自己所熱愛的鋼琴。

讓人欣慰的是,聽了1900的故事之後,老闆決定將小號重回到麥克斯的手上,也沒有讓他退錢。


多年之後再刷《海上鋼琴師》,才能理解1900為什麼至死都不下船


就像1900所說的:”琴鍵有始有終,琴上88個鍵,一個不多一個也不少,琴鍵是有限的,但你是無限的,在這些琴鍵上所能創造出來的音樂,那才是無限的。”

這才是1900的選擇,在有限的音符上,創造無盡的人生!


多年之後再刷《海上鋼琴師》,才能理解1900為什麼至死都不下船


無論是哪一種選擇都沒有錯,只是人生經歷將會不一樣。

5、現實人生的選擇與取捨

只有經歷過才知道,人生的幸福,並非滿足更多的慾望,而是在物質縱橫的世界裡能夠堅守自己的初心。

現實生活中,作家、編劇劉和平和1900是同一類人。


多年之後再刷《海上鋼琴師》,才能理解1900為什麼至死都不下船


作為一名編劇,他獲得了很多項國內電視劇編劇獎,包括第19屆飛天獎優秀編劇、第30屆飛天獎優秀編劇、第21屆上海電視節白玉蘭獎最佳編劇獎等。

他的劇本都是精品,《雍正王朝》、《滄海百年》、《北平無戰事》這些都他改編的。

看過的人都知道,他對待每一部作品都非常的用心,質量非常的高。他一直堅持自己的創作理念,保證作品的質量。

就拿《北平無戰事》這部電視劇來說,先後經歷了7次投資人撤資,這條求難得難的路,劉和平一直沒有放棄。每次遇到困難的時候,他就上山,修養身性,再次出發。恰如他的微信朋友圈簽名:我與我周旋久,寧作我。

多年之後再刷《海上鋼琴師》,才能理解1900為什麼至死都不下船

在這個產業化的今天,每年都有很多得電視劇在大量的生產,每年至少一年一萬五千部起,但是像劉和平這樣能夠沉下心來,認證創作的編劇真的很少了。

做為一名編劇,他始終堅守自己的初心,他創作的目的不是為了掙更多的錢,而是為為觀眾提供高質量的作品,不辜負觀眾,也不辜負自己。

他和1900走的都是一個人的路,但是正如劉和平說所:“孤獨是人類的本質,不辜負此生價值的事情才是有意義的,這種孤獨別人想得還得不到呢。”

多年之後再刷《海上鋼琴師》,才能理解1900為什麼至死都不下船

人生就是這樣總是需要一些選擇,做一些取捨。只有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麼,才能捨棄一些外界看來的非常重要的東西。

孔子說:“居之無倦,行之以忠”。當有一天,我們會發現,拋開一切世俗的附加,我們所堅守的信念和本心是最為寶貴的。

1900的初心也很簡單,就是遵從自己內心的選擇,堅守最純粹的音樂。

劉和平的初心也很簡單,就是迎難而上,為觀眾提供更多的優秀作品。

希望大家也能找到屬於自己路,堅守自己的初心與選擇。


分享到:


相關文章: